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12-10 13:33:40| 人氣47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陳謙——挖掘生命的文字礦工 作者:陳欣兒

 

 

 

    學美術設計、土木工程,後來轉而學文,碩士讀出版研究所,博士專攻現代詩,取得文學博士頭銜。一路堅持創作,文字對他來說,有份濃濃割捨不下的情感。以詩表達自我意識,關懷鄉土與社會,也使得陳謙為本土寫實派詩人之列。

 

創作來自於生活

    本來是學美術設計,為了想深入探究文字可以包含多深多廣的宇宙,於是以詩的形式表達生命思維,「開始寫作是在1986年,大概是1819歲的時候,很偶然的機緣下遇見詩人吳明興,他當時是葡萄園詩刊的主編,而我只是台北教師會館的工讀生。跟詩人接觸後,覺得自己在內心深處,好像有些東西可以用文字表述,於是就試著寫,自己與自己對話。吳先生對我的詩有些指導,我對文字的概念,大概從這裡開始。之後就試著用文字開採思想,一寫就寫了這麼多年。」

 

零下二度霜雪飄飛

站立山崖的白楊木

土壤緊抓住的不只當下

還有記憶,蔓延,還要再蔓延

 

白雲之上,我情商松鼠將你的憂鬱放逐

看站立的樹枝如何化身鹽柱

每一滴淚水其實都是甘甜

都是回憶的笑顏

 

雪鳥客串演出的是那齣幸福的劇碼

叨著松枝將溫暖悉心堆置

在向陽的樹梢

 

當歡愉凝固成為波浪

直到山都白了頭

不相厭的,相信,不只敬亭山

——<在合歡山 2008>

 

 

詩人吳明興提起他:「做為詩人的陳謙,自有自家詩美學的本真特質,體現在他已出版的六本詩集之中,可供讀者直接面對文本去遂行獨具個性化的審美鑑賞。做為學者的陳文成,以學術專業的諸種方法論研究漢語現當代新詩學,可以說是陳文成第一次嘗試著用理論去清理當代臺灣新詩學的局部面向的第一塊基石,並且一下手便找了一條最難耙梳的路……衷心讚歎他的勇氣。」雖非中文科班出身,憑著對中文的熱愛,一路努力贏得文學博士榮銜,晉身正統文學學術之流。

 

「我做過許多工作,企劃、編輯、印務、編劇、現在教書……很多工作都經歷過。創作來自於生活,從生活當中汲取靈感、提煉經驗,化成感動自己也感動他人的文字,能夠用文字溝通,就具備了作家的條件。作家不是一種身分,而是生活的礦工。」陳謙看世間的角度充滿關懷與真誠,似乎對生命苦難的透視,有著比常人更深的領悟。他的早期作品,經常深入描摹社會事件。

 

「我不善於回顧自己的過去,是不斷去書寫,寫現在生活的感覺。每一個階段,我都很努力的在生活著,這樣不會覺得有什麼遺憾。我對生活週遭環境的注意力很強,發生520農民走上街頭事件,我會去觀察、深思,我喜歡針對那時的社會時事、狀況進行書寫。我看到的不只是一個社會事件,有時候是看到那個事件裡人的情感狀態。」1987年解嚴後,他的許多作品充滿半現實性的社會觀察與理解,隨著社會脈動呼吸,這種反映社會氛圍的詩體,也讓他和許多本土詩派作家的名字,如:陳列、李敏勇、吳晟、李魁賢……等名字聯想在一起。

 

「這也難怪,因為我第一個加入的詩社是詩社,這個詩社的主張就是反映現實,鼓吹大家正視腳下之地,而不是那些風花雪月的作品。我早期作品比較傾向這一風格,所以後來不太有人知道我會寫抒情詩。」

 

《給台灣小孩》便是他作品風格轉向的其中一本。「這本書還是有現階段的台灣關注,對土地與人民的關懷。但是更多是藉由意象的觀察,書寫出人我、物我、事我之間的紀錄與體會。」創作的確是一門藝術課題,在本土詩人的定位下,陳謙也試圖尋求浪漫空隙,追求創作中的感性遺緒,展現作為社會寫實詩人另一面溫情的面貌。

 

詩帶來自由與希望

 

    寫詩可以大筆一揮,為一種正氣和激情所驅動,讓讀者感覺自我形象高大起來;也可能粗中求細,精簡扼要地白描出生活的樣貌,讓讀者陷入極度的冷靜或幽閉。詩的意象呈現,可以加深文字的深刻度和可能性。不能把本土或鄉土的概念,窒死在民間和泥土裏。一株稻子、一列山脈、一隻背簍、一支草笛、一片秋葉、一頭黃牛、一塊棉花……也可能寫出一片廣闊的疆域。詩,是一個廣闊的概念,不只限於任何題材和形式,「詩總是帶來希望與自由,詩是語言最精緻的藝術。」寫詩之餘,他也偶為散文,抒發一己思情,近年也嘗試創作小說。

 

    1970年我家遷移到在工業區廻龍,這是一個三不管地帶,介於新莊、桃園、樹林之間。很可笑詭譎的是,派出所前的馬路發生車禍,因為對面已屬於桃園管轄地,所以屬於樹林管轄的派出所即使就在正對面,也不會出面處理。」住在這樣三不管地帶的半山腰工業區,家,帶給陳謙許多難以忘懷的童年記憶,也成為他下一階段的創作動機。

 

    「我曾經想書寫自己的家族故事,但因為太接近了,反而不知如何下筆。」小時後,陳謙家裡開雜貨店,家裡的地理位置剛好是在盆地邊緣,介於都會與鄉村之間,前門出去是工業文明,後門出去是山野林間。地理位置的尷尬無所不在,從家裡、派出所、到廻龍,全置身一個奇妙尷尬的邊緣。「我很想寫下這些衝突,不只是地理位置的衝突,還有人與人之間的衝突,但還不知道以怎樣的角度切入……」七○年代台灣正處於工業發展,家庭即工廠,陳謙的家也是用來作生意,家人都在為生活打拼,他的玩伴也就成了後山的叢林野地。幸而,大自然的豐足,啟動他這顆易感的心,一路支撐寫作之路。中年回首,他期待以原生家庭為出發,寫出家族故事。

 

    「奔波讓我的創作時間變得很零碎,創作得安靜下來。作家最難處理的就是自身事件,碰觸自己有多深,其實正代表其藝術高度。不知哪個作家提過,成熟作品大概發生在中壯年,這個階段是最能產出,但時間卻又可能是最不充裕的。怎麼走過或表現這個階段,老年以後就可以看出。」何時開始動筆?陳謙正等待一個對的時間點到來,也許,這個時間很快就會誕生了。

 

 

陳謙‧生活格言:

「對作家來說,最滿意的作品,往往還沒有寫出來。」 

 

 

  

 

⊙原載《文學思路——新北市文學家採訪小傳》新北市政府文化局出版,2012年十一月,p144p 151

 

台長: 陳謙
人氣(47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