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11-05 09:43:47| 人氣1,01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從電影看社會心理: Milk(自由大道)–言而無信卻受人懷念,是因為他自私所獲得的成功?還是他身為同志的悲情?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
)心得:

整齣影片,我看到了男主角Harvey Bernard Milk(以下簡稱Milk)不斷膨脹的社會自我,不斷改變的社會認知,以及日漸凸顯他善變的個人特質-「言而無信」。Milk的情人Scott Smith離開他;Jack Lira為他上吊自殺;丹·懷特在影片中強烈質疑Milk背叛他。以上這些表象的根源是甚麼呢?


    不論史實,單就影片觀之,
Milk是為了追求與所愛之人有更好的環境搬去舊金山,為了憧憬的生活參加議員選舉。但在這過程中,他向Scott Smith承諾不再競選;他向Jack Lira承諾會照顧他;他向丹·懷特承諾合作,但是結果呢?Milk一再基於在當下情境中的自我認知採行背叛以往承諾的作為。


    就只因為
Milk是同志,是弱勢團體,為了自我與團體成員利益進行抗爭而獲得成功進展,我們就能忽略他的背信嗎?如果我們站在Scott SmithJack Lira與丹·懷特的角度,我們又會如何來審視Milk在不同群體中的為人呢?


(
)問題:

如果Milk不是美國第一位公開同志身分當選市議員代表者,你會認同他的個人特質嗎?「言而無信,不知其可。」Milk受人懷念,是因為他自私所獲得的成功?還是他身為同志的悲情?

台長: IT肥蝦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