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03-12 18:09:49| 人氣2,379| 回應3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8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無所謂「對的人」



許多有過戀愛經驗的人都有過這樣的猶疑:「現任情人究竟是不是『對的人』?未來的我是否能夠碰到一個更適合的對象呢?」

所謂「對的人」,究竟應該如何理解?

有人期待是偶然的相遇,然後一見傾心。

有人相信是戀情經歷各種考驗後的印證。

有人認為是多次戀愛後的領悟和抉擇。

然而,在現實愛情生活裏面,常會面對的情況卻是:

(1)  悔不當初,錯過了「對的人」;

(2) 曾經「對的人」變成越來越「不對」;

(3)  年紀到了再也沒有條件和資本去追求「對的人」。


有一對年輕的情侶,朗才女貌、志趣相投又門當戶對,戀愛多年,依然甜蜜恩愛,但最後男人還是提出了分手,原因是這段戀愛是兩人的初戀,男人無法確定對方究竟是不是自己的最愛。

年輕的時候,戀愛總是很容易,正因為太容易,所以我們常會面對選擇的困惑。一旦戀情不順,就會質疑對方是不是「錯的人」。

有些人甚至不希望在初戀時就碰上太好的對象,因為這樣就沒有了充分的分手理由,也就很難碰上下一個對象。但沒有比較,總是很難體會出什麼是「不好」、「次好」和「最好」。

可惜世事有時就是當你以為未來也許會碰上更優秀和更適合自己的人,但在尋尋覓覓跌跌撞撞之後,卻發現再遇上的只有更糟,沒有更好的了。於是,人生就有了錯過了「對的人」的遺憾。

許多人都對「對的人」深存信念,認為人應該重視戀情的品質,堅拒在感情關係裏委屈妥協太多。愛,就要愛得完美!寧願單身,也要勇敢追夢,繼續尋找「對的人」,絕不會屈服於世俗的壓力-到了適婚年齡就隨便找個人結婚。


不是有句話是「真愛總愛遲到,因為它一旦來了,就是餘生!」?

堅守愛情信念,不願意為有瑕疵的戀情而將就自己,努力追求更理想的感情關係,這種精神確是值得敬佩。

只是有些愛情信念,其實並沒有任何現實的根據,深信之,有時會誤了自己的青春和人生。

我們憑什麼相信每一個人都會碰到「對的人」呢?是不是只要堅持等候就終會有一天碰上呢?如果一個女人從二十歲等到三十五歲都沒有碰上「對的人」,是否應該繼續等候呢?我們又該如何去分辨哪一個對象是「對」,哪一個是「錯」呢?有沒有可能戀愛無數次,卻發現全都是「錯的人」呢?

其實所謂「對的人」,是一個有時限性的概念:

第一,相對於不同年齡層(尤其針對女人而言),「對的人」往往具有不同的意義。

二十歲時,「對的人」是靈肉上的觸動和默契、是完美的化身、是浪漫的情懷、是對美好未來的熱切盼望。

三十歲時,「對的人」是一大堆優秀條件的載體,但也代表了迫切、焦慮和困惑,因為它是一個不知會否出現的可能性。

四十歲時,「對的人」開始變得意義模糊,幾乎等同於「正常人」、「心靈和體格健全」的同義詞,並開始與「不太可能出現」連上關係。

五十歲時,「對的人」幾乎已變得沒意義了,基本上只要是一個能夠與自己相伴的人就可以了。

對於一個男人而言,以上的情況在年齡界限方面可以往後推一點。而一個有經濟能力的男人,可能到了四五十歲都仍然有條件去期待和挑選「對的人」,但這也不代表他一定能碰上理想的伴侶,充其量只是他可以選擇的對象並不會因為自身年齡的增長而變得越來越狹窄而已。

第二,「對的人」往往本身就有時限性。今天的「對」不代表十年後仍然是「對」。一個人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對於「對的人」就會有不同的要求和期望。

一個二十出頭的年輕女孩,被兩個男人追求,一個是同年齡的黃毛小子,一個是比她大十多歲的中年男人。少女當時人生經驗尚淺,自然容易被中年穩重的男人吸引,覺得對方見多識廣,可以教她許多新事物,帶她去她從沒有去過的地方。而身邊的小男孩,則顯得言行幼稚,更沒有足夠的閱歷和男子氣概讓女孩景仰和信服。

那時候中年男人帶女孩去高級餐廳用膳、到泰國旅行享受陽光和海灘,女孩就已覺得陶醉萬分,認定這樣一個成熟又懂浪漫的男人就是「對的人」!

但十年之後,少女變成了熟女,獨立自主,能幹又本事,工作上經常出差應酬,周遊列國,見聞越來越多,以前眼裏的新鮮事都變得稀鬆平常。

漸漸地,她對中年男人的識見不再懾服,對他的人生道理不以為然。女人覺得中年男人依然把她當成是無知少女,經常在她面前誇誇其談,但又抗拒聆聽和接受女人的意見,並且有不斷重覆話題的老人病出現。

當年,女人對男人傾心又敬佩。如今,面對同一個人,女人卻總是搖頭嘆息!因為這個曾經被女人認為的「對的人」越來越變得「不對」了!


第三,「對的人」,通常是越等越「不對」,越等越變得不重要的。

無疑,戀情經驗的積累可以讓我們更認識自己的感情需求,有助於我們在挑選下一個伴侶時做出更明智的抉擇。但當我們懂得太多之後,不一定就能讓戀愛變得更容易或更成功。

通常婚戀經驗越豐富的人,對於戀愛觸動的敏感度會越變越低,很難再迷戀或深深地愛上一個人,即便一時心動了,維持的時間也會較短。就算碰上了心儀的對象,也決不會像初戀時產生強大的動力窮追不捨,或將對方神化為無可取替、獨一無二的夢中情人。

當一個人年紀漸長,心乏了,失去了求愛的熱情,並已習慣了自由自在又充實的單身生活,這時再碰上「對的人」,也不會有太多的幻想、執著和期待。

假若能不改變太多就可以自自然然地和對方走在一起,那當然是最好!但人大了,個性已定型,思想也難以改變,一想到要重新認識另一個人的脾性習慣,調節自己既有的生活模式,再把對方納入自己的生命裏,單是想到這一層,就會湧現疲累的感覺。面對此情此境,對方究竟是「對」是「錯」,也會變得不太重要了。

「對的人」這信念,聽起來美麗又正面,但實質上對於我們選擇伴侶和維繫戀情並沒有太多的建設性。

與其苦苦等候「對的人」,不如放下這個虛無縹緲的概念,踏踏實實地去經營一段感情吧!因為一旦年老色衰,心境疲乏後,「對的人」就會失去了意義。

 

台長: 莫梨
人氣(2,379) | 回應(3)| 推薦 (8)| 收藏 (0)
全站分類: 男女話題(愛情、男女、交友) | 個人分類: 哲情謬論 |
此分類下一篇:女人的幸福(形象)!
此分類上一篇:自我本色:捨平凡.愛動盪

路痕
當然不管男女,年輕時都不懂一個道理:
世上根本就沒有對的人!
因為人是會變的,如果一開始遇到一個很對的人(不可能完全對),他的變只會越變越不對,這個不對是相對的說法,因為是自己主觀的感受。即使不是主觀的感受,對方也會成長或改變生活習性或性格,不可能一輩子都一樣。
最弔詭的是:連自己都不可能盡善盡美了,都會改變了,怎能要求對方保持一直都「對」?這個對到底是什麼時候要的對?
所以只有用心去經營,去互相妥協,才有對的可能吧?也才能一直彼此欣賞或互為對的人。
2018-03-13 10:25:04
版主回應
我寫這篇時,是因為看見很多兩性作家都強調「對的人」,她們總是鼓勵女人要勇於與不合適的男人提出分手,要女人獨立自強,寧缺毋濫,為的就是要留空位和機會給真正「對的人」。但我一直很懷疑,這種說法究竟有什麼根據?那些強調「對的人」的兩性作家,最後是否自己都找到「對的人」了?

今天我在微博又看到這一句:「希望你明白一輩子太長了,遇見錯的人比孤獨更可怕。」這句話我也是同意一半,有些人真的是合不來,寧可放手也不要委屈自己。但這不意味著送走了一個錯的,「對」的就一定會出現。我的想法是,人生中的大部份感情都總有些地方是「錯」的,重要的是一個人如何隨著自己的成長和情感閱歷去慢慢「找平衡點」!哈哈

你說的我都同意,自己都不是什麼完美的人,「我看別人不順眼時,別人也可能覺得我很可惡」,相處嘛,只能大家互相遷就忍讓了!
2018-03-13 11:44:47
霜鷹
我的兩個仙士
人是要「煉」的,就好像詩詞的字一樣要「煉」。字「煉」得多和「煉」得久,就會「煉」成一首好的詩詞。人「煉」得長,就可以由不太對「煉」成還可以,再「煉」一些時日,就會「煉」成「王八看綠豆」。
2018-03-14 08:03:56
版主回應
這是個很複雜的問題。

首先,你說的「煉」,若果是指單方面的「被提煉」,那總會碰到有些人是「恨鐵不成鋼」,不管如何長久共處,還是覺得對方總是讓自己失望或兩人間總是有很多衝突,關係不似預期,最終還是要分開。

若你說的「煉」,是兩人互相的「磨合」,我覺得這也有好有壞。
好的方面,是彼此漸漸熟悉對方的喜好、脾性、價值觀和處事方式,知道對方有什麼優缺點,慢慢習慣了,接受了,自然就能和諧共處。

壞的方面,是這種「從磨合到和平共處」的關係往往也隱藏著不少無奈的妥協和遷就。其實不是沒有了期望,而是知道對方的個性就是如此,不可能達到那個點,那就接受吧!其實不是沒有了不滿和失望,而是反覆地溝通和控訴了這麼多次,還是沒有改變,那就只能妥協吧!成熟的人都知道這世界上哪有完全合拍的兩個人,相處就免不了「忍」和「退讓」。當然,「忍」得越甘心,越代表當中的「愛」越深。
2018-03-14 11:00:30
霜鷹
我說的「煉」是「磨合」,同意妳所說過程中有不少妥協。忍和退讓甘不甘心除了愛得深不深外,還要看年齡。年輕時是「天大地大,唯我最大」,就算很愛,還會想,怎麼「退讓」的總是我?斯可忍,孰不可忍也。到年紀漸長,失去過,就會覺得,「退一步,真的海闊天空」。
2018-03-14 15:42:39
版主回應
非常同意呀! 我也不明白, 為什麼我現在會變得會「忍」了!

很久以前, 有一個香港女作家寫了一本書叫《暴烈與溫柔》。 我一看書名, 就很喜歡, 覺得自己就是個外表平靜理性, 內裏則是個徹頭徹尾的「暴烈女子」。大概從我大學時期到我第一段婚姻結束, 在感情上我的言行都頗自我和偏激, 真的不知什麼是「退讓」。

現在嘛, 真是完全變了樣。因為真的老了, 沒法子, 已沒什麼「火」了。 我懶得煩、懶得吵、懶得分辯和爭辯, 懶得再管誰對誰錯誰有理, 只想平靜地過每一天。而有了孩子之後, 天天都鬧哄哄。應對之道, 就是要忍耐, 沉住氣, 對小的大的都一樣。哈哈
2018-03-14 17:39:14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