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陣子工作雖忙,但畢竟對我而言,是臨別前的衝刺,二月中離職後,一切就概與我無關。投入背後,有著一份一去不回頭的瀟灑豁然。
我已記不起自己曾為工作賣命的日子,也許我根本不想記著那個模樣的自己。
我很清楚,只有當我戀愛的時候,我才能觸動自己,真切地感受自己的感受。其他的狀態,不管如何拼命忘我,成績何其驕人,回顧時都像是有一層隔閡,那個工作上處事成熟、表現出眾的女人,仿似都不是我。
我說過,我喜歡也享受自己的這種人格分裂。如果一個人只可以活一次,最善用生命的方式就是分演幾個不同的角色,感受不同命運的悲喜際遇。畢竟就那麼一次,死了後,又有誰可以追究?
若生活只有兩種模式,平凡或動盪,我一定選擇「捨平凡,愛動盪」。
我覺得我是冰涼的女人,從外表上就可以讀出我的冰涼,高挑單薄的身驅,素白的臉,過肩長髮,總是一副瑟縮落寞的模樣。看上去,就是文靜孤僻的那一類型。
其實都沒有錯。我沒有刻意裝出這副模樣,這就是真實的我。
只是從十九歲始,所有曾和我交過手的男人,都會稱我做「激烈的女人」,他們總說我愛得太瘋,給予男人恐怖的壓迫感。
外冷內熾,亦沒有錯。
但底子裏,我也從不覺得我是個熱情的女人,我只會認同自己比一般女人擁有更多更多的慾望。唯一要說明的是我的慾望從來不包括食慾。
我最大的慾望就是,喜歡挑起戰爭、喜歡惹出禍、喜歡「節外生枝」。
我總是覺得只有在衝突、矛盾、叛逆的困局中才能體味出生命中那種艷異張狂的韌性--那是我認為最富於力度的美感。
張愛玲說過她不喜歡壯烈,她喜歡悲壯,但更喜歡蒼涼。壯烈只有力,沒有美,似乎缺少人性。悲壯則如大紅大綠的配色,是一種強烈的對照。但它的刺激性還是大於啟發性。蒼涼之所以有更深長的回味,就因為它像蔥綠配桃紅,是一種參差的對照。
在我而言,所有動人的故事都不可能一開始就處處「蒼涼」,讓人回味。它之所以「蒼涼」,至少是曾經「壯烈」或「悲壯」過。故事吸引人的地方始終在於刺激性,若沒有了衝突,亦彰顯不出人性的本色。所以那種蒼涼的啟發性,必定是事過境遷,回首從前的時候才慢慢浮現。
說到底,這一生若不做一點驚世駭俗、狂妄任性、背離常軌的蠢事,老了也就沒有什麼可供啟發或回味的「素材」。如果不是去當總統或什麼偉人,走那麼一條畢直毫無差錯的人生道路,究竟有什麼好處?我真的一點也看不出。
沒有瘋狂過的人生,其實真的很可悲。
當然,瘋狂需要的是膽量。也不是每一個人都輸得起。還是性格使然。
在我嘛,我已輸過許多次了,再輸又可以輸掉什麼?
近日很喜歡聽這首歌,歌詞非常有意思:
節外生枝(謝安琪)
曲:Kim 蕭金鳳
詞:黃偉文
編:周博賢
監:周博賢 / 小池石良
害怕
十個月後再 沒路徑可回頭
害怕
但是我卻未後悔 這是我所尋求
就像某某
情願放低事業去旅遊
半路有
大狀轉做賽艇手
誰和誰做了蠢事
誰和誰亂了主旨
平靜處 自願再生枝
捨平凡 愛動盪
人人其實有個願望
知回頭 會是岸
仍昂然投入去這巨浪
我所愛 我不改
千夫所責也不放
不愛看的不要看
也許我已厭了直航
任性
拿掉我任性 會事業有成
無奈我
其實太不習慣 世界太平
無辦法
慢慢老去又美麗又冷靜
情願聽
來撩亂我命運 那個叫聲
誰和誰做了蠢事
誰和誰亂了主旨
還未到 謝幕也不知
捨平凡 愛動盪
人人其實有個願望
知回頭 會是岸
仍昂然投入去這巨浪
我所愛 我不改
千夫所責也不放
不愛看的不要看
也許我已厭了直航
既沒有網 在四方
就恨沒勇氣闖闖
我這半世 未算趕
何妨迷路看風光
捨平凡 愛動盪
人人其實有個願望
知回頭 會是岸
仍昂然投入去這巨浪
你放手了 我不放
千夫所責也不放
不愛看的不要看
我的信仰 我會護航
捨平凡 愛動盪
誰人其實滿意現狀
知回頭 會是岸
仍昂然投入去這巨浪
你放手了 我不放
千夫所責也不放
且看我這點魯莽
會否帶我上到殿堂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