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在中國的成衣廠。
11月外銷接單創歷年單月新高,海外生產比攀升至51.7%,同樣創下歷史新高,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林向愷表示,海外生產比重過高,是台灣高失業、低薪資問題無法改善的原因之一。圖為在中國的成衣廠。(資料照,路透)
外銷訂單海外生產創新高 無助就業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dec/21/today-t1.htm
〔記者羅倩宜、鄭琪芳/台北報導〕經濟部昨公布十一月外銷接單金額四○七.三億美元,創歷年單月新高;但海外生產比重也攀升至五十一.七%,同樣創下歷史新高。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林向愷表示,「台灣接單、海外生產」雖對GDP(國內生產毛額)有貢獻,但對創造工作機會及提升薪資所得沒有幫助,是台灣高失業、低薪資問題無法改善的原因之一。
訂單增加 逾半不在台灣生產
經濟部統計長林麗貞表示,外銷接單已連續三個月成長,主要受惠於智慧手機及平板電腦需求熱絡,由於美國經濟回溫,帶動資訊通信、電子產品、精密儀器三大貨品的接單增加;累計今年一至十一月,外銷接單已突破四千億美元,估計全年接單金額可望超越去年的四三六一億美元,年增率約一%上下。
不過,雖然外銷接單增加,國內生產比重卻愈來愈低。十一月海外生產比重再破紀錄,高達五十一.七%,已連三個月刷新紀錄,等於有一半以上外銷接單不在國內生產。
產業外移 高失業、低薪主因
林向愷表示,海外生產比重過高,顯示產業外移問題更為嚴重,在此情況下,外銷接單金額雖高,卻未完全反映在出口,也無法改善就業環境,GDP成長不代表薪資成長,薪資沒成長,民間消費就不好;且海外生產等於以海外投資取代國內投資,國內投資難以提振。由於民間消費及投資都不好,只能依賴出口,因此,只要國際景氣不佳,台灣經濟就嚴重受創;但馬政府一直拿不出有效對策,只會膨風經濟數據,實在令人無言以對。
若按產品別分析,台灣最自豪的電子業,海外生產比重高達五到八成,尤其資訊通信類(智慧手機、平板電腦等)外移最嚴重,一到十一月海外生產比重高達八十四.七%,過去兩年平均超過八成;電子產品(晶圓、IC晶片等)前十一月海外生產比重五十二.三%,過去兩年平均約五成二;精密儀器(面板為主)前十一月海外生產比重五十六.五%,去年全年則逼近六成。光是上述三大類產品,就占外銷接單的五成八以上。
接單與出口脫節 經濟難提振
林麗貞坦承,生產外移速度確實有上升,例如手機、平板電腦等資通訊產品,每個月平均接單近一百億美元,實際從台灣出口僅二十億美元;這種接單與出口脫節的狀況,經濟部仍在考慮如何改變統計方式,以確實反映國內製造狀況。
若按主要市場分析,美國訂單已連兩個月超過中國,上月達一○七.四億美元,月增十.六%,連續三個月創新高,反映美國復甦力道正在加強;中國及香港訂單月增七.五%,達一○○.九億美元;歐洲及東協六國訂單的月增率則分別為十四.二%及二.三%。
林麗貞表示,以主要市場來看,台灣因供應鏈完整,美國市場的接單仍有競爭力;對中國市場接單則以面板及晶片為主,中國經濟好轉雖是喜訊,但中國逐漸建立自己的供應鏈,將從客戶變成對手;至於歐洲,主要訂單是高階電子及資通訊產品,受景氣影響較小。(相關新聞刊A套財經)
)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