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4-05-25 09:08:33| 人氣64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不斷、不捨、不離《不丟東西的整理術》

  「放下才能得自在。」對於極簡主義的人群或是斷捨離的信徒,這句佛家的名言無疑是金石良言。在整理術的世界裏,這句話也同樣適用,你放下的物品越多,騰出來的生活空間也越多,自然住得更自在。所以說到整理,最常聽到的就是斷捨離,東西變少了,就容易整理了。但其實這一套並非適用於所有人。丟東西時總得思前想後的我,在台灣的書店看到「不丟東西的整理術」時,立馬有一種他鄉遇故知的感覺。

  「家裡肯定有很多讓你一下哭、一下笑,光是拿在手裡就會覺得十分幸福的寶物吧?」作者米田瑪麗娜在前言的這句話,相信所有熱愛物品的人都會有所共鳴。「凡路過必有痕跡」物品就是我們活著的見證,這些東西加起來就是一部個人史。不捨得丟東西並不等如不愛整潔,只是覺得很多東西不是承載著回憶,就是蘊含著意義,很難說不要就不要。當然也不是每個人都這麼想,對某些人來說物品就只是用品而已,用不著就沒有留著的理由。所以作者在書的開頭,並沒有馬上開始介紹整理術,而是先提供一個測驗,讓讀者了解自己是哪一種人。此外,更花費了一部份量的篇幅,說明除了自身原因之外,整理會面對的困難。從前言到第一部結束,如果你也是一個不想丟東西的人,會有一種被理解的感覺。

  其中一點很值得深思的是,居住空間的減少。遠的不說,就近地區如港澳日台,生活空間與住屋成本一直呈反比的方式變化。住屋成本越來越高,生活空間卻越來越小。香港更是出現了「劏房」和「納米樓」這些畸形的產物。空間的不足大大提升了整理的難度,儲藏空間也遠遠低於應有的標準。「收納空間於總面積中的占比積為收納率,一般來說,公寓的收納率是五~七%,透天厝大約是一三%左右。」所以,整理雖然是個人的問題,環境因素同樣有不可忽視的影響。「情感不會消失,居住空間卻越來越小。」相信會對「不丟東西的整理術」感興趣的人,也是有著同樣困擾的朋友。

  作者米田瑪麗娜的「不丟東西的整理術」分為評估,整理,收納,維護四個步驟。當中最重要而且與其他整理術不同的就是評估的部份。作者建議我們先將物品按使用頻率和喜愛程度分類,標籤好並拍照後,再進行後續的處理。除了能更好的分判斷每件物品該如何安置外,更重要的是提供一個跟這些物品重新面對的機會。不捨得就是因為有放不掉的記憶與情感,在評估的過程中能夠讓我們再細味這些歷史,才不枉費犧牲生存空間來保留這些物品。「不丟東西的整理術」也不是說完全不捨棄任何物品,只是不把重點放在丟棄,而是提高留用物品的品質。

  「不丟東西的整理術」的理念就是在保存捨不得的前提下,能夠擁有井井有條的居住環境。所以這套整理術也並非一次性的作業,而是協助讀者建立一個能持續運作的作業循環。畢竟只要我們還活著,屬於我們物品就會一直出現。整理跟減肥一樣,是一場終生事業。一套適合自己的方法才能使之變成習慣,一直有效的運作下去。為了能夠讓讀者更好理解,這本書並非只有單純的文字來敍述和種步驟和方法,除了相片外還有不少有趣的插畫,還有各種圖表和表格。這種圖文並茂的風格不單是看圖黨的福音,在實作時想要翻找書中的內容是也比較方便,的確很適合想要提升整理能力的朋友。

  對於整理的看法,作者說過「有效收納物品後,如果無法清楚了解東西放在哪裡、該在什麼時候取出使用、隨時維護保持整潔的話,就失去了擁有物品的意義。」本人深以為然,如果一件東西找不到又用不著,隨著時間的流逝被我們遺忘,那它所承載的一切不也一同遺失嗎?電影「可可夜總會」有一句名言「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也沒有一個人記得你。」所以,為了不讓我們珍貴的收藏品變成「死藏品」,還是早日建立起屬於自己的整理循環吧。

 

台長: Head瘋Panda
人氣(645) | 回應(0)| 推薦 (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讀後隨筆 |
此分類下一篇:恐懼源自內在《克蘇魯神話》
此分類上一篇:《蔡康永的情商課》高情商不是無血無淚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