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翻譯超過原本話語涵蓋的意義。可能會產生創譯和超譯兩種結果。但這兩種結果其實有一個很明確的分界線,一眼就可以看穿。但我說的不是肉眼可見的那種看穿。雖然在看的時候,肯定是用肉眼的。
只不過會隔著付費牆。
所以只要會產生:我錢都付了,你給我看這個?的念頭,他就是超譯了。
但如果是會產生:我錢付了,你給我看這個:)的反應,那就是創譯了。
所以是的,但凡你沒付錢,超譯的問題就不存在。請先找智慧財產權了解了解。
所以是的,創譯與超譯的分界線雖然很清楚,但是很私人。定義的是使用者,而不是創造者。所以當創造者出來撇清,我這才不是什麼什麼云云的時候,那百分百就是超譯。
翻譯的工作是消除隔閡,而不是增加。
你總不能要求我看任何翻譯作品時,旁邊還得備一本關於譯者你不可不知的工具書吧?還是順應一下潮流,補一本那些譯者不敢告訴你的事?或是我剛蹭完的,買個關於譯者你可能很意外的點?
我為什麼在享受閱讀和思考原作的意境的時候,還得被私貨干擾呢?我不是付了錢買技能來輔助我嗎?這來打的是什麼輔助?倔強青銅嗎?
所以說,譯文就必須理解原作最直接和唯一又快速的橋樑。在不妨礙這些功能時,你想加什麼都行。
當然翻譯最常遇到的難點是文化牆,可能會有那個文化才能理解的點,可能會有那個語言才有的諧音梗,所以不得不自主應變。
譬如在晚上監視的時候,Keep your eyes open 在那個語境下,你非常有可能面臨抉擇。而且那個抉擇的難度很可能無限接近於:
相信我,這個梗你翻不出去。就算用翻牆軟體也翻不出去。
同樣地,這個梗也翻不出去,不是嗎?
就好像金庸的武俠世界翻不出去一樣。
自然而不突兀地替換成自創的譯文,是創譯,也是功力。
而我很篤定,要出來解釋的創作者肯定沒有。
有,他就不用出來解釋了。
所以陣營對的創作者都不解釋,只洗地。
之類的論點,會有側翼幫忙側譯順便策異。
甚至還能主張把外國影星的名字替換成國內知名女模的名字。
不過這我能接受。 至少好懂一點。
可是我不禁又想問:
葉大雄不在地?
戴志偉不中文了嗎?
這才是不能接受的。
不過在這裡卻是最好接受的。
而這到底算創譯還是超譯?
我想說的是,有一條線,他應該是很清楚存在的。
Politics without principle. Commerce without morality. Knowledge without character.
師爺,你給我翻譯翻譯。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