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環島:每個人都在找一條,只有自己懂得的路
(摘要)
女兒,我想告訴妳,不管妳最終做了什麼選擇,不論世俗眼光是否贊同,我想掌握自己的人生,便是之於妳最好的意義。總之妳是誰,要比妳做什麼來得更重要。
環島,這是我的夢想,即便有再多的人能夠陪我一起走,但也只有我自己能夠走完屬於我自己的這條路。不去也沒關係,但去了,於寫墓誌銘時,會少一條憾事。
(內文)
好父親是怎樣的?
關於怎樣對待孩子,身為爸爸,無疑的就是應該效法耶穌。有一次,門徒試圖阻止一些小孩接近耶穌,耶穌卻說:「讓小孩到我這裡來,不要制止他們」。聖經記述,耶穌接著「用臂膀摟著孩子,按手祝福他們」(馬可福音10:13)。既然耶穌都樂意抽空親近小孩,那爸爸不是也該抽空陪伴兒女?兒女需要的不是爸爸偶爾的關注,而是爸爸不斷的愛護及保護。而且父母必須付出時間教導兒女,因為這是耶和華吩咐的(申命記6:7)。
現今世風日下,加上手機等3C用品無所不在,因此現在的孩子比起我們當孩子時,更需要父母的保護。此時請想想耶穌是怎樣保護門徒的?耶穌深愛門徒,親切地稱他們為「孩子們」,當他被人逮捕,快遭殺害的時候,仍設法讓門徒逃生(約翰福音18:8)。所以你們做父母的,尤其是一家之主更是必須盡全力保護妻小。然保護只是最基本的,你若是想當一個真正的好爸爸,那接下來的教育工作,你必須從耶穌糾正門徒的方式中,將之運用到家庭裡。在耶穌臨死前的那個晚上,門徒們爭論究竟誰最大。耶穌並沒有因此而生氣,反而繼續仁愛地用言行勸導他們(路加福音22:24.27)。所以說在兒女的成長過程中,固然要有所管教,但管教也要「適度」。千萬不要在盛怒下教訓兒女(歌羅西書3:21),例如魯莽地說一些「如刀刺人」的話(箴言12:18)。父母的管教,務求使兒女於稍後能夠看出所受的管教是合理的(以弗所書6:4)。
我以前在這方面,做的不是很好,我明顯的是IQ>EQ。面對這種情境,要改變雖不容易,但不是不可能。怎樣才能做到呢?首先,要不斷學習聖經,一個人虛心學習聖經,了解造物主的美好特質,認識上帝的正義標準,他就會開始愛上帝,想做一些令家人開心的事。如加拉太書5:23説,我應該要培養溫和及自制等。以弗所書4:31説,我不該說難聽的話去傷害別人。
再來是要站在對方的立場去想事情,如哥林多前書10:2及彼得前書3:8說要體恤別人,這能讓自己更明白小孩的感受。此時讓我們想想歌林多前書10:24「個人要時刻求別人的益處,不要老是求自己的益處。」,這樣你還會站在小孩的對立面嗎?這樣小孩是不是就願意跟你交心(坦承)了呢?箴言16:32「懂得控制自己,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為人父者,當謹記在心。
換個角度想,或許我要感激我的小孩,因為他們是來圓滿我的生命。總結來說,家庭幸福的關鍵在於實踐聖經。例如聖經要做丈夫的要愛妻子,對待妻子就像耶穌對待會眾那樣。做父親的要「善於督導自己的家」(提摩太前書3:4)。做兒女的要服從父母(歌羅西書3:20)。
聖經就家庭生活確實提供了很多寶貴的勸告和指引,而我們每個人都是不完美的,人人都會也都有犯錯,因此要能自制,更要謙卑地彼此寬恕。丈夫要愛妻子,就像愛自己的身體(以弗所書5:25)、妻子要愛家人,尊重丈夫(提多書2:4)、父母要愛兒女,教導和保護他們(申命記6:4)及兒女要服從父母(以弗所書6:1),如此何愁不能享有美滿幸福的家庭生活。
PS:愛「凡事包容……凡事希望,凡事忍耐」(哥林多前書13:4,7)。恨的力量很大,對人傷害很深。但愛的力量更大,不要以惡報惡,就能贏得別人的心,也能讓耶和華的心歡喜。我以前有很多做的不妥適的地方,那時我不能閉上眼睛;我心煩意亂,有口難言。我回想從前的日子,那些久遠的年代。我在夜間想起我的歌曲;我用心思索,仔細探究。我躺在床上,思念我的家人。我思念他們,卻見不到他們。我的內心痛苦萬分,死亡的恐懼籠罩著我。畏懼和戰慄侵襲我,我不禁渾身發抖。我心裡悲酸,內心傷痛。我的生命因悲痛而耗盡,我的歲月在嘆息中消逝。我的力氣漸漸消失,骨頭變得脆弱。直到我的妻子-阿娟帶我認識耶和華。因此就算跌了一跤,也不至於摔得太重,因為耶和華扶住我。看到耶和華賜給約伯怎樣的結局,就知道耶和華充滿溫情,而且憐憫人。所以還好我有忍住這磨難,我們常說忍耐得住的人是有福的,或許我就是一個例子。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