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7-07 14:10:17| 人氣232| 回應0 | 上一篇

得到幸福的“六月新娘”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得到幸福的“六月新娘”

沈銳亨

 

    最近有機會欣賞由張愛玲親自執筆編劇的一部電影《六月新娘》,雖然電影比較舊,但反而讓人看出一種新鮮感,也許一方面因為八十後的人重拾六十年代的景物,另一方面從中能以一個側面體現傳奇才女張愛玲的另外一種愛情觀。

 

    傳說,六月June這一名稱是由希臘神話中一位守護婚姻與愛情的神Juno轉化而來,所以西方一直有流傳的習俗認為六月最適合嫁娶,因為Juno會讓愛人們得到甜蜜幸福,所以《六月新娘》也是一齣圓滿愛情的電影。故事講述華僑汪丹林隨父親從日本返歸香港結婚,在船上遇上對愛情過分盲目追求的菲律賓華僑林亞芒,後又遇到由她未婚夫董季方仗義相救的麥勤,出現了一場相親的誤會。汪丹林因為不能接受自己的婚姻中存有買賣的成分及董季方外面藏有紅顏知己白錦一事,毅然自主地解除婚約;但在各種誤會之下,林亞芒與麥勤皆以為汪丹林對自己有所鍾愛而悔婚,未婚夫又認為她見異思遷而背棄多年感情,遂與白錦結婚以保護家族面子。最後,在真情告白後有情人終成眷屬。

 

    由張愛玲編寫的《六月新娘》明顯是一部節奏明快,輕鬆灰諧的電影,當中的敘事技巧和感情色彩與她早前的一些文本小說大相徑庭,亦與以她小說作劇本拍成的電影在風格上南轅北轍,例如沒有一些深刻的電影技巧和象徵意物,這可能是導演的原故,又可能是片中類型的原因,更重要的可能就是張愛玲有意塑造出一個輕鬆而直白的戲劇世界,表達出“新”的感情色彩。

 

    如果有看過張愛玲的《紅玫瑰與白玫瑰》,應該不會忘記小說開首說男主人翁在生命裡有兩個女人。她這段話描寫了男性在男權社會中的自私與慾望,要麼是倫理中得體的妻子,要麼就是滿足個人私慾的情婦,無論屬於那一種,女性在男主人翁的眼中都只是一個慾望客體,當中流露出張愛玲對男性所持的批判態度;但在《六月新娘》中,男主角董季方彷彿同樣擁有一朵紅玫瑰和一朵白玫瑰,然而,張愛玲在此處卻明顯說明了前後兩者的分別,前者振保的玫瑰是連結性慾的客體,而後者季方的是愛人與紅顏知己的去性慾化對象。兩者比較起來,不言而喻了張愛玲對男性所持態度的轉變。倘若凸顯《六月新娘》中另外兩位男性的人物性格,可以體現到張愛玲對男性所抱有的較為正面的態度。戲中的林亞芒和和麥勤相較於張愛玲文本小說中男性形像平面化,兩人在愛情的追求之中雖然各代表不同的態度,一種是鍥而不捨近於盲目,另一種是率性而為的天真,張愛玲塑造這種平面化的人物說明了她對男性的某種正面傾向。當然,張愛玲在《六月新娘》中表現出對男性的態度並不是單一的褒賞,仍然存有一些不信任的保留,例如電影中麥勤苦等他的梁阿妹十四年後竟在頃刻之間愛上女主角;又例如董季方與汪丹林相戀多年,竟為了家族的面子而與白錦結婚,以及他在結緍會場之內並不清楚新娘是誰,無論是白錦或丹林都可以成為他的新娘子,這些荒誕的劇情隱含了張愛玲對男性的批判態度。

 

    相對而言,張愛玲在《六月新娘》中塑造女角色更為鮮明,形成明顯的對比。汪丹林在戲中一直強調自己是中國的女性,需要一段穩定可靠的愛情〈婚姻〉,而白錦亦說明了自己需要一段穩定可靠的歸宿〈婚姻〉。兩者同時表現出一種中國傳統女性重視家〈婚姻〉的觀念,然而在同一個命題之中各有不同的內涵意識。汪丹林所謂的穩定可靠的婚姻當中必須是一對相互忠實的愛人,只有如此才能存在真正的愛情,這種愛情是純真的,沒有利益的計算,亦只有這種真正的愛情才能支撐起幸福的婚姻;相反,白錦認為“愛情是奢侈品,找個有錢人嫁都算是一個歸宿”,言下之意穩定可靠的婚姻只是一個供給她物質生活上的滿足,當中是否涉及到愛情並不重要,我們可以看出,這種婚姻一方面基建於物質化的條件之上,有違幸福的追求,另一方面表現出抱有這種觀念的女性並沒有自主選擇幸福的權利。

 

    在張愛玲的文本小說中屢屢感受到一種負面的愛情觀,其中的女性多是被壓抑的個體,但《六月新娘》無疑體現出她另一面的愛情觀,前者是蒼涼;後者是有愛。姑勿論張愛玲這兩個情感的世界是如何相互聯繫,但身為讀者與觀眾的我們,又能否通過張愛玲所塑造的一個個深刻的女性形象了解到愛情是怎樣的一回事;六月又過了,不知道有沒有戀人會在這幸福的月份裡許下一生盟誓,共諧連理呢?



刊於《澳門日報》文化演藝版,2010年7月15日

台長: Sam Sam
人氣(23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