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因為【海岸山脈的瑞士人】這本書,我不會知道五○年代有一群遠離家鄉、貢獻大半生心力於貧困落後東部的海外傳教士,在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募資創辦學校、醫院。他們在半世紀前自瑞士搭貨輪到中國北京,而後又輾轉來到台灣的東海岸,從壯年時期便奉獻無私的愛給島上的居民甚或原住民,幫助許許多多弱勢的人們,直到他們生命的最後一刻。這些來自「白冷外方傳教會」的修士、神父可說是用畢生去體現他們的終極信仰,默默的實行心中的真理和對人的誠摯關切,在此刻隨處充斥欺暪、對人的信任日漸淡薄的社會裡,書中這群傳教者的情懷和作為,讀來格外令人感佩。
凡是任何跨越傳統的事蹟都有一個勇敢的先趨者,錫質平神父就是那位白冷會在東部海岸山脈的開教者。一九五三年,錫神父的長上應花蓮教區費聲遠主教的支援請求來到台東,評估當地狀況後,再決定是否要安排會士來台。錫神父之後不但在六、七○年代創辦了以培養優良技工聞名的「公東高工」,更幫助過不少繳不起學費而失學的孩子,錫神父以傳授紮實技術的辦學理念,讓當年的學生不需出國,就可從來自瑞士及歐洲學有專精的技工身上,習得足以謀生的一技之長,錫神父為台東孩子的付出受到了當地原住民的支持認同,他於一九八五年因癌症逝世時,當時葬禮盛大的驚人,神父被鄉民迎進了台東大武鄉排灣族頭目的祖墳地。
「公東教堂」即是公東高工裡面具有相當藝術代表性的建築,錫神父邀請瑞士知名建築師「達興登」為公東高工設計聖堂大樓,兼顧創新的格局與獨有的採光設計,公東教堂呈現的是少見而不失莊嚴的美感,為我們導覽介紹的修女說,若是於下午時立於教堂內,更可以感受窗外陽光透過彩繪玻璃照射進室內的流影變幻,十分美麗眩目。六十年前的台東,若是沒有錫神父的嘉惠,誰會料想到有這麼一座獨特而迷人的教堂出現在此呢!
當時遠從歐洲而來的傳教士都正值壯年,他們有些日後終其一生沒再回過自己的故鄉,由他們對這片土地人們的付出中不難發現,他們早已將此地視為自己的家鄉,而今泰半的傳教士多已凋零衰老,雖然這些傳教士的善行義舉並不廣為人知,在他們身後也許只有簡短的字句銘刻於乾淨的墓碑上,靜靜安置於墓園一角,但他們為此地留下的美德風範,將會是東海岸一頁不朽的傳奇。
▲簡約的祭台顯露達興登認為宗教應回歸質樸與內心對話的象徵意涵
▲光線穿透彩繪玻璃的光影變化,更添聖堂內的神秘莊嚴
▲頂部的天窗將戶外明亮的光線引進聖堂內
▲聖堂大樓的二三樓為學生宿舍,由錫質平神父擔任舍監照料學生起居
▲聖堂大樓北側的遮陽板,因年代久遠,歷經九二一與三三一地震後內側的水泥鋼筋破損裸露,亟待維護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