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澳,一個位於宜蘭邊陲被山和海包圍的村落,若是開車來此,不論從北邊的宜蘭或是南邊的花蓮出發,都得翻越幾座山,或穿越幾條幽暗的隧道後才能抵達,這個宜蘭縣內面積最大、人口密度最小的鄉鎮,很容易被匆匆而過的遊人給遺忘。而我,選擇了搭上火車,用緩慢的速度再次前來見見她。
原先在東澳站時天空還有些雲層將陽光遮住,但火車一出了隧道,迎面而來的是燦爛的陽光與不遠處太平洋的藍,火車駛離後,站在月台上舉目所望周圍被山群環繞,步出車站更能清楚的一窺巍峨的山容,山邊襯著幾朵浮雲,詩意翩翩。
在7-11買完麵包乾糧後,沿著蘇花二路往前,右轉進南澳路一直前行走到底就可抵達今天的目的地,這條僻靜小路的終點是朝陽漁港,中間會經過兩座廟宇及朝陽社區,遇見的第一座震安宮旁立著「羅大春開路紀念碑」,大清同治十三年,福建省陸路提督大臣--羅大春來台開挖蘇花古道,在他來之前,蘇澳到東澳段是由另一位大臣--夏猷綸開闢的,而羅大春開闢的是東澳到花蓮段,原本紀念碑設在朝陽社區龜山登山步道口旁,後經村莊裡的士紳商量後才移至此地。
另一座廟宇--天后宮則是朝陽社區居民的信仰中心,還未走到這兒,就聽到卡拉ok的歡唱聲從社區裡遠遠傳來,似乎是在舉辦什麼活動,廟埕左前方的建築,是「娜娘仔文史工作室」的展示空間,同時也由社區內的婦女販賣咖啡及一些小點,孩子們則在廟埕周圍放著鞭炮玩耍。
牆上的海報這麼介紹著地名的由來:早期本地貨物進出以海運為主,海口海浪波濤湧急,船隻需配合海浪速率進出,因此叫「浪速」,音似台語「娜娘仔」而得名,台灣光復後,浪速之名過於日本化,又因早晨太陽從太平洋海平面昇起,美麗燦爛、景色宜人,故改名為朝陽社區。
從天后宮再前行約500公尺,路旁有一座小土地廟,土地廟的後方舖著往山上延伸的木階梯,也是朝陽國家步道的起登點,我繼續走到路的盡頭,幾艘漁船停靠在港口裡,爬上了堤岸邊的樓梯,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灑滿了銀白色粼粼光點的湛藍海洋。時值漲潮,海浪帶著懾人的力道一次次的拍打沙灘,發出深沈動魄的悶吼。
回到朝陽國家步道的登山口,開始拾階而上,一邊調整步伐與呼吸的同時,發現地上散落著烏心石的白色花瓣,隨著高度攀昇,還是隱約可聽見海浪翻騰的聲音,偶爾一列火車經過,山谷間迴盪著規律節奏的聲響,之後又歸於寧靜,在綠蔭扶疏的山中獨行,伴著遠方悠然的即景,人間所有憂煩事又怎會佔據心頭呢。
行至一片樟儲混生林,地上一些大頭茶落花多半已乾枯,林子裡無風無雨也無晴,所有的一切騷動都被隔絕在外,讓人不捨發出一絲聲響來打破此時的寧靜,我放慢了腳步緩緩前行,不想太快從這像被施了魔法般的時刻抽身。
朝陽國家步道共有三個出入口,一位於朝陽漁港旁,一位於朝陽社區中,另一則是建國路出入口,步道最高點龜山海拔181 公尺,各入口可相互串接形成一M字路線,從漁港起登路線較陡,但沿途設有幾座觀景台可眺望北方的烏石鼻海岸,往南可遠望神秘沙灘,走來愜意又可達到運動之效,在山頂遇一家從永和來健行的親子,也是選擇搭乘火車前來,不但可省去長途舟車之苦,回程時也無需擔心假日的塞車潮,真是一舉兩得。
▲北面烏石鼻海岸
▲南望神秘沙灘
回程時選擇取支線下山,接回朝陽社區出口,途經大片桂竹林,路旁還設有桂竹是獵人氣象儀的解說牌,讀完又長了知識。回到社區,由民宅巷弄間鑽出回到朝陽路,看看時間估計是不夠再探神秘沙灘的,也罷,就當留個機會下回再訪吧!
▲龜山山頂
▲大頭茶的開裂蒴果
循原路緩步回到大馬路上,順道至不遠處的建華冰店再喫個芋頭冰,馬路上往蘇澳方向的車潮開始湧現,一批重機車隊停滿在店門口,一時間店裡店外都熱鬧了起來,離開店家後回頭往南澳神社的指引方向走去,過武雲橋右轉進入部落社區內,這裡的純樸與數尺外的公路相形下顯得閑靜許多,來到神社的參道石階前步行而上,卻只見駁坎平台遺址,神社的建築已不復見,徒留這歷史的場景引人唏噓。
▲部落社區裡的貓
2012/01/28(六)
延伸閱讀:【宜蘭南澳】南澳神社‧南澳天主堂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