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2-13 23:54:07| 人氣1,27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當了媽媽,妳會更聰明(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人類又是如何?

人類女性從懷孕到為人母的過程中,認知功能可曾享受到任何類似的好處?最新的研究顯示,人腦的感覺調節系統可能出現與其他動物相似的改變。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密西沙加校區的弗萊明(Alison Fleming)指出,許多人類母親能夠辨認幼兒的氣味及聲響,那可能是感官能力增強所致。弗萊明及同事發現,產後體內含有高量皮質醇激素的母親,比較會受到自己小孩氣味的吸引及刺激,同時也更能辨認幼兒的哭聲。這種結果顯示,皮質醇這種隨壓力而增多、對健康有不良影響的激素,對新手媽媽卻可能有正面的作用。藉由增加皮質醇的量,母職的壓力可能提高其 _注意力、警覺性及敏感度,進而強化了親子間的聯繫。

還有研究指出其他身為人母可能具有的長期效應。美國波士頓大學的帕爾斯(Thomas Perls)及同事主持的「新英格蘭百歲人瑞研究」發現,40歲或40歲以後才懷孕的婦女,要比年輕時懷孕的女性,更有可能活到100歲。帕爾斯對這個數據的解釋,是說到40來歲還能自然懷孕的婦女,老化的速率可能較慢。不過我們還可以加上一點:在這個重要時刻,一般女性正要開始面臨停經造成的生殖激素下降,這些婦女卻經歷懷孕與後續的母職經驗,而可能強化了這些婦女的腦子。身為人母對認知功能所帶來的好處,可能抵消了防護激素下降所造成的記憶缺失,因而使她們擁有更健康的神經系統,以及更長的壽命。

那麼,生兒育女是否提供了婦女一些優勢,讓她們更善於競爭有限的資源?可惜的是,並沒有科學家做過多少研究,比較人類母親與沒有生養過小孩的婦女,在學習或是空間記憶上的能力。南加州大學的巴克沃爾特(J. Galen Buckwalter)在1999年所主持的一項研究顯示,在幾項語言記憶測驗中,懷孕婦女的成績低於標準值;但在產後,她們的成績很快就回升。不過該研究的規模甚小(只有19 位受試者),而且在一般的智力測驗上,沒有發現顯著的差異。由記者艾利森(Katherine Ellison)撰寫的《母親的腦子》書中記錄了許多例子,指出養育小孩獲得的技能可能幫助婦女在職場的表現。成功的領導者需要知道員工的需求,還要提高警覺,面對即將到來的挑戰與威脅。問題是,這些技能是否能從育嬰房移轉至會議室?

腦子因應挑戰而改變
「一心多用」這項傳統上與養兒育女息息相關的技能,已受到某些研究人員的重視。母親腦子裡的變化,是否能讓她們比沒當過母親的女性,更擅於應付照顧小孩、工作以及社會責任等多重需求?對此,科學家還沒有答案,但研究顯示,人腦的可塑性極高:當人面對挑戰,腦部的結構及活性就會改變。瑞根斯堡大學的梅伊(Arne May)及同事發現,學習同時拋接三個球的年輕男女,腦中構造出現了變化。在這些人學習如何拋接時,腦中負責知覺及預測動作的區域增大了;在他們停止練習後,這些腦區又縮小了回去。同樣的,母親腦中出現的改變,或許能讓她們得以同時應付身為人母的各種要求。
動物實驗顯示,母鼠特別擅於同時執行多重任務。由藍伯特實驗室進行的實驗顯示,在需要同時注意聲、光、氣味以及其他動物的競賽上,母鼠幾乎沒輸過處女鼠。在一項尋找喜愛食物的競賽中,有過兩次或更多懷孕經驗的母鼠拔得頭籌的次數,佔了總實驗次數的60%;只生過一胎的母鼠得勝的次數佔了33%;比較起來,處女鼠只有7%。

最後的問題是:做父親的腦子又如何呢?照顧幼兒的父親是否也能獲得心智上的好處?針對小型巴西狨猴所做的研究,可能提供了一些線索。狨猴行一夫一妻制,且夫妻倆共同照顧幼兒。藍伯特實驗室與弗羅里達州邁阿密市的私人動物園「猴子林」合作,進行一項「搜尋食物樹」的測試;參與測試的狨猴要找出哪個容器裡裝了最多食物。當了父親或母親的狨猴,在這項測試的表現都勝過沒當過父母的猴子。這項結果支持了先前利用加州白足鼠所做的研究;該品系的公鼠,也參與許多照顧幼兒的工作。藍伯特實驗室的學生發現,父鼠也同母鼠一樣,在乾地迷宮的表現優異。他們還發現,當過父親的小鼠在探索新奇的刺激(好比樂高積木)上,要比單身漢公鼠來得更快速。

總而言之,生殖經驗似乎促成了哺乳動物腦部的變化,從而造成技能及行為的改變,這點在雌性尤其明顯。從演化的角度來看,雌性面臨的最大挑戰,是要保障她們的遺傳投資得以繁榮興盛;由此演化出的母性行為,可增加雌性成功的機會。這並不是說母鼠在所有的任務上,都勝過處女鼠;而是在影響到子女生存的行為上,會有所加強。即便如此,由於母親的腦子得面對生殖的挑戰,因此生兒育女似乎給做母親的帶來許多好處;換句話說,當情況變得越艱難,腦子也就變得更靈光。

針對前述的第二項猜測,德國雷根斯堡大學的紐曼(Inga Neumann)曾多次發表論文證實,懷孕及哺乳中的母鼠在面對強迫游泳等挑戰時,懼怕及焦慮的程度都比處女鼠來得低(以測量血中壓力激素的含量為指標)。渥泰拉(Jennifer Wartella)在金斯利的實驗室工作時,利用2.3 平方公尺的空間進行老鼠的行為實驗,不但驗證了此項結果,還得到更進一步的認識。渥泰拉發現,母鼠較常探索環境,而較少出現僵住的反應;這兩項都是膽大的特徵。此外,我們還發現在母鼠腦中,調節壓力與情緒的海馬 CA3區及底側杏仁核兩個腦區,神經元活性會下降。由此使得懼怕及壓力反應減弱,再加上空間能力增強,使母鼠能夠離開安全的巢穴、有效率地覓食,並迅速返回,以照料無助的幼兒。

海馬出現的改變,對於引發這些行為變化,似乎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為海馬除了調節情緒外,也負責記憶與學習。由美國洛克斐勒大學的伍列(Catherine Woolley)及麥克尤恩(Bruce McEwen)所完成的一些精采研究,顯示雌鼠在動情週期(相當於人類的月經週期)中,海馬的CA1 區會出現消長變化:當雌鼠體內雌性素含量上升時,該區神經元樹突棘的密度也隨之增加;樹突棘是樹突上頭的微小針狀突起,可增加接收神經訊息的表面積。我們推想,如果動情週期中這麼短暫的激素變動,都能造成如此驚人的構造改變,那麼在懷孕時,雌性素及助孕酮濃度持續高漲的情況下,海馬又會出現什麼變化呢?金斯利實驗室的幾位研究人員檢視了懷孕末期母鼠的腦子,以及接受懷孕激素處理的雌鼠腦子,發現其海馬CA1區的樹突棘密度,要比一般的老鼠來得高。由於這些樹突棘會將輸入訊息傳給神經元,它們的密度在懷孕時大幅增加,也就可能增進了母鼠走迷宮及捕捉獵物的能力。

◎腦部的改變

研究人員為了要了解這條神經網絡如何運作,於是著手研究雌性動物在不同生殖階段的腦部變化。1970年代,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戴蒙(Marian C. Diamond)所做的懷孕大鼠腦皮質研究,提供了最早的一些證據。腦皮質是位於腦部最外層的構造,負責接收並處理感覺訊息,同時也控制了主動行為。之前研究人員發現,將大鼠飼養在具有轉輪、玩具及隧道等裝置的環境中,讓牠們得到豐富的感官刺激,其腦皮質與養在貧瘠環境的大鼠相比,皺褶較精細且複雜。然而戴蒙發現,生長在貧瘠環境的懷孕鼠,其腦皮質的複雜程度,一如飼養在豐富環境的雌鼠。戴蒙得出的結論是:激素與胎兒相關因子的某種組合,極可能刺激了懷孕鼠的腦子。

20年之後,m P O A對於母性行為的重要性已然證實,於是研究人員著手檢視該腦區所出現的變化。1990年中期,在本文作者金斯利於里奇蒙大學的實驗室中,擔任研究員的凱瑟(Lori Keyser)發現,懷孕大鼠腦中mPOA神經元的細胞本體變大了,樹突(由細胞本體伸出、以接收訊息的分支)的長度及數量,也隨著懷孕的進程而增加。模擬懷孕的過程,而讓雌鼠接受助孕酮及雌二醇(作用最強的天然雌性素),也可觀察到相同的變化。這些神經元的改變,通常伴隨有蛋白質合成量的增加以及活性的上升。基本上,懷孕期間出現的激素,讓mPOA神經元「上緊發條」,為即將到來的分娩以及母職預做準備。這些神經元就好似繃緊神經站在起跑門後的純種賽馬,等著衝出去賽跑。分娩過後,mPOA神經元使母鼠的注意力及行動都集中在新生鼠身上,使其表現出統稱為母性的各種行為,來照顧、保護以及哺育牠們的子代。

然而在母性行為中,還有許多面向與照顧下一代並無直接相關;於是我們想到,其他腦區也可能出現改變。譬如說,為了照顧巢穴及幼兒,母鼠必須冒些風險:為了避免自己及幼鼠餓死,牠得經常離開相對安全的巢穴,外出尋找食物,而使得自己和無助的幼兒容易遭到掠食者侵害。我們可以預期,有兩項認知能力的改變,可以增進母鼠的投資報酬率。首先是增進獵食的技能,好比說加強搜尋環境的空間能力,讓母鼠離巢的時間減到最短;其次,降低母鼠的懼怕及焦慮感,可讓牠更勇於離巢,增進覓食的速度,並以更堅強的意志,面對相對危險的環境。

1999年,我們發現了證據,支持生殖經驗可增進大鼠的空間學習能力與記憶力的推測。在兩種不同的走迷宮實驗中,懷孕過1 ~ 2次的年輕雌鼠,要比同齡的處女鼠更
容易記得食物獎品的位置。這兩種迷宮分別是有八臂放射式迷宮(參見34頁〈激發母親的潛能〉),以及莫瑞斯水迷宮的陸地版本:在一大片圍起的圓形空間中,有九個可放置食餌的凹槽。無論是泌乳中還是已停止餵奶至少兩週的母鼠,都可觀察到覓食能力增加的現象。再者,照顧領養小鼠的處女鼠,表現也同哺乳中的母鼠一樣好。這樣的結果顯示,單是幼鼠的存在,就可加強雌鼠的空間記憶。那可能是經由刺激腦部的活性,進而改變了神經元的構造,或是經由刺激催產素的分泌所造成。

那麼,母鼠其他的獵食能力也會增強嗎?最近,金斯利實驗室的學生所做的實驗顯示,母鼠在捕捉獵物的速度上,比處女鼠來得快。他們讓母鼠及處女鼠稍加禁食,然後分別放進一塊2.3平方公尺、鋪滿木屑的空間裡,並在木屑裡藏了一隻蟋蟀。比較起來,處女鼠平均要花將近 270秒才會找到蟋蟀,並吃進肚裡;哺乳中的母鼠則只要 50幾秒就能辦到。就算讓處女鼠餓久一些,或是將蟋蟀的叫聲給掩蓋住,母鼠仍能比處女鼠更快抓到獵物。懷孕讓母鼠的膽子變大了 。

至於引發分娩時子宮收縮與哺乳時乳汁分泌的催產素,似乎也能夠影響海馬,而增進記憶與學習。日本岡山大學的富澤一仁及同事發表論文指出,催產素會促使海馬神經元之間建立起長期的連結。將催產素注入處女鼠的腦中,可增進牠們的長期記憶;原因可能是提升了強化神經連結的酵素活性。反之,將催產素的抑制劑注入母鼠的腦中,則減弱了牠們與記憶相關的行為表現。

還有一些研究人員,將重點放在母性對於神經膠細胞(中樞神經系統中的結締組織)的影響。金斯利實驗室的學生檢視了星狀膠細胞,那是可提供神經元營養及結構支撐的神經膠細胞。他們發現懷孕末期、哺乳中以及接受懷孕激素處理的雌鼠,其mPOA及海馬當中的星狀膠細胞,複雜度及數量都明顯比處女鼠來得高。這些結果再度顯示,懷孕期間激素的濃度變化,可能加強了神經活性,並改變了重要腦區的神經元及神經膠細胞,進而增進了學習能力與空間記憶。
這些認知功能的增進,在哺乳期結束後還會持續下去嗎?金斯利的學生發現,兩歲大的母鼠(相當於60歲以上的人類女性)在學習空間問題上,要比同齡的處女鼠來得顯著快速,同時牠們記憶的喪失,也不那麼明顯。不論進行測驗時的年齡(6、12、18及24個月),母鼠在記住迷宮中食餌位置的表現,總是比處女鼠好。當實驗結束,我們檢視這些母鼠的腦子,發現在海馬的CA1及齒狀迴這兩個部份,具有較少的類澱粉前驅蛋白;這種蛋白質在老年神經系統的退化上,似乎扮演一角。
本文作者藍伯特實驗室的成員,最近使用不同品系的大鼠及測試條件,也證實了老年母鼠的長期空間學習能力有所增進。尤有甚者,這些研究人員利用一種十字形迷宮來測量老鼠的膽量。該迷宮有兩個支臂是沒有屏障的,一般老鼠都會避開這種又高又無遮蔽的所在,因為那裡沒有藏匿之處。在接受測試的 22個月期間,母鼠在大多數年紀下,停留在引發懼怕感的無屏障區的時間,都要比同齡處女鼠來得長。當研究人員檢視這些母鼠的腦子時,發現在扣帶、額葉及頂葉等接收大量感覺輸入的腦皮質區,較少出現退化萎縮的細胞。這些結果顯示,雌性動物的腦子反覆受到懷孕激素的澆灌,加上巢穴中豐富的感官刺激,可能多少抵消了老化對認知能力的影響。



台長: 阿婆
人氣(1,27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家庭生活(育兒、親子關係、婚姻) | 個人分類: 人間大小事 |
此分類下一篇:轉貼【阿嬤書6】 名字叫作「花」的女人
此分類上一篇:當了媽媽,妳會更聰明(一)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