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8-13 22:06:52| 人氣1,33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拆除思維的屏風:2010年8月推薦學術書目


 

荒木見悟著、廖肇亨譯,《佛教與儒教》,台灣聯經出版,2008年。ISBN 978-957-08-3249-5

 

今已90多歲的荒木見悟先生(Araki Kengo)是日本九州大學的退休教授,長期投入於宋明思想史的研究,尤對宋明儒佛交涉、禪宗思想問題用力最深。《佛教與儒教》雖然如譯者所說「絕對不是本容易讀的書」,但此書超越對思想立場純粹的追求,從思想的整體觀照儒佛之爭,對《華嚴經》、《圓覺經》、朱子與王陽明的哲學作了深入的梳理。荒木見悟試圖從儒佛思想體系探求思想的「胎盤」,了解其同質與差異之依據,認為這樣或才能真正理解包含二者的中國思想本質,展現了追求思想史真相的信念。

 

荒木見悟著、廖肇亨譯,《明末清初的思想與佛教》,台灣聯經出版,2006年,ISBN 978-957-08-3062-0

 

書的原名為《中國心學の鼓動と仏教》,中文譯名則因學術情境不同而有更動。書中所討論的七個人物如王廷相、郝敬、趙大洲、李通玄、毛稚黃、鄧豁渠和覺浪道盛,論題涉及氣學、儒佛交涉、格物以及禪宗思想等,看似不同的主題,除了貫串起明末清初的思想觀念以外,各問題意識的舖展,亦蘊含一套如何從「根本問題」解釋不同歷史階段的思想影響與轉化的方法,可窺見荒木先生獨特的治學門徑。

 

廖肇亨,《中邊、詩禪、夢戲──明末清初佛教文化論述的呈現與開展》,台灣允晨出版,20099月。ISBN 978-986-178-71-8

 

「擺落文字」乃禪學心法,因此明末清初許多禪師皆不熱衷於著述,然仍留下不少的文字,其中包括了詩。此書不囿於中國傳統詮釋,借用了不少當代文化理論的視野,提供如何理解與詮釋禪學與禪詩的方法。作者曾留學日本東京大學,師從大木康先生,且受荒木見悟先生深刻的影響,因此在方法上不只跨越文學與思想的邊界,溯源考述,勾勒出明末清初叢林詩學繁複多元的圖象與文化知識脈絡;也著重於發掘具獨特思想個性的人物,如藥地愚師、雪浪洪恩、雪嶠圓信及漢月法藏等。

 

白永瑞,《思想東亞──韓半島視角的歷史與實踐》,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出版,20099月。ISBN 978-986-85037-3-1

 

近十年來,「東亞論述」在中國、台灣、日本與韓國具有非常蓬勃的討論,同時激發了東亞知識份子之間的連帶意識。但「東亞」這樣的概念對韓國知識份子而言,究竟意味著什么?這一本書或稍能解惑,並進一步引發對「東亞共同體」更深層的思考。不同的歷史情景與實踐,對於共同體的想像與理解實存在許多的差異,這也胥視對於共同體內成員具有怎樣的理解方式,而它又往往受到歷史因素的限制而導致有所遮蔽。作為批判性的知識份子,白永瑞在東亞脈絡底下反思自身國家的位置,以及韓國人的中國認識之軌跡等,在在說明了歷史經驗的梳理對理解與解釋當代問題的重要意義。

 

陳光興,《去帝國:亞洲作為方法》,台灣行人出社,200610月。ISBN 986-81860-5-6

 

本書犀利的剖析「帝國文化想像」陷阱,同時以「去殖民」、「去冷戰」與「去帝國」互為影響的分析框架,建構一套審視後冷戰與後殖民的文化論述與知識狀況。與此同時,當亞洲並非作為一種「實體」而是一種「方法」時,它所重視的是亞洲的知識生產方式,如何受到特定的歷史、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響,並具有各自不同的詮釋方式。唯有拆除思維的屏風,彼此才能相互看見、相互理解,進而發現自己,對自我的認同、位置與價值也具有更深刻的體認。

 

 

台長: 踐實山人
人氣(1,33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思.讀.書 |
此分類下一篇:「東南亞作為方法」:九月推薦書目(2010)
此分類上一篇:學術與現實的對話?(2010年7月推薦書)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