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一個不是很熟的朋友,看到他的書架上是幾乎全部長篇的村上作品全齊了。問他,對於像張大春這些人對於村上的批評,他的看法如何?他說:「我也覺得張大春很爛啊!」張大春好不好,我們實在不適合作批評。只是那個朋友說的話倒是讓我覺得也是另外一種解讀方法,他說,小說嘛!就是要有趣,讓人讀得下去,張大春的東西我還讀不完三頁我就快死掉了,可是村上的東西讓我有看下去的動力,就這麼簡單啊。
─Midori─
附註:
Midori是我在網路同學會裡一個名為「春樹屋」的村上春樹社群討論版的朋友,上述話語即是引她之言而用。而此篇文章一開始張貼之處,即為「春樹屋」這個網站。
張大春好不好?村上春樹好不好?雖然兩者名字之中都有一個「春」,但是唸法絕對是不一樣的。在這裡的我們,對於村上春樹的喜愛是無庸置疑的。
不過,對於上面關於綠所言,倒是有點小小感覺想要在此提出的。村上春樹的中文版作品集我倒是全都入手完畢了。不過,張大春的一些文章也是我收集與閱讀的一個範疇,我手上有長篇小說《城邦暴力團》(全四集)、短篇小說集《四喜憂國》和《公寓導遊》和小說評論《小說稗類一》、《小說稗類二》。老實說,張大春和村上春樹是兩種孑然不同的文類與文體。
畢竟,張大春開始寫作的年代是被稱作「鄉土文學論戰」的70年代。因此,張大春一開始是從事類似與鄉土文學有干係的寫作。而,隨自時代的進步,他也從鄉土文學之中,脫胎轉換成一個對於現代都市空間所帶來的疏離、不安的空間(都市)文學作者。近年來,他所謂的「魔幻」因子加入了他新的長篇小說《城邦暴力團》。而這套小說,個人覺得是對於他自己在創作的一種突破,同時也是我自己認為「啊!這小說是可以讀的喔。」的這種想法產生。而我想最大最大的原因,應該是對於故事之中的一種解謎的過程和時空背景的詳盡交代與虛實之間所營造出來的交錯感吧。但是,若是說《城邦暴力團》是一部所謂「意識流」的小說的話,應該還不至於吧。但是,就如同我的朋友小綠姐在上所言的─「村上的東西讓我有看下去的動力,就這麼簡單啊。」對於張大春,我也有類似的感覺。
同樣的,對於村上春樹先生而言,我想我的回答應該也是會和小綠姐有所同感的。我想張大春和村上春樹兩者之間最大、最大的差異,應該是在於兩者所帶給廣大讀者的「DEEP」感不盡相同吧。總覺得,每次讀完村上春樹先生的各種文章之後(以小說為主),腦袋裡會變得地特別想要寫些什麼出來的,並且還能讓我思索個好幾天的說。不過,張大春先生的東西雖然也能讓我有想看下去的動力,但是卻比較沒有特別想要寫的和會想到些什麼的。
我想,真的不是好不好的問題吧。是文本本身到底能夠對於讀者的思緒,進行多深的感觸吧。或許,就是應該這樣的吧。小說文本,以種種形式存在這個社會之中。除了鉛字,能自這種「存在」之中獲得什麼,應該才是閱讀因此存在的最初「原點」吧。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