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4-28 23:48:23| 人氣4,14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小倉百人一首》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小倉百人一首》別稱《小倉山莊色紙和歌》、《百人一首》,是鎌倉時代(註一)的秀歌選(註二),撰者是藤原定家(註三),成立年代有兩種說法,一是文曆二年五月;二為文曆二年九月至嘉禎三年四月以前(註四)。《小倉百人一首》收錄從天智天皇到順德院共一百位作者,並由這一百人之中各選一首最具代表性的和歌編輯而成。歌人(註五)大致依照時代順序排列,男性歌人有七十九人,當中有十三位是僧侶,而女性歌人則有二十一人。所選和歌以《古今集》(註六)的二十四首最多,次為《後拾遺集》和《千載集》各十四首。而和歌類別以戀歌佔四十三首最多,雜歌二十首次之,秋歌十六首再次之。

  而在《小倉百人一首》問世之後,立即成為日本歷代有志於詩歌者的學習範本和研究對象,同時也廣為大眾喜愛,並且提供了認識日本上古及中世文學,特別是和歌方面最具代表的書籍。因此,本站將利用這樣一個機會,將《小倉百人一首》之中所提及之和歌整理出來,讓對日本文化或文學有興趣的朋友,也一同來沉浸於和歌的趣味之中。



【註釋】

註一:

  鎌倉時代起至西元1190年,結束於西元1331年。此一時代之名,得自當時定都之處。此外,鎌倉時代也是日本第一個幕府的開創,首要人物為源賴朝及其弟源義經。

源賴朝:

  西元1147年至1199年,鐮倉幕府初代將軍,源義朝三子。母親是熱田大社司季範的女兒。平治之亂後被平家捕獲送往伊豆(靜岡縣)蛭島,渡過了二十多年流放生活。在此期間與北條時政的女兒政子結婚,得到時政的庇護。接獲以仁王平氏討伐詔起兵以後,佔據東國,建立鐮倉武家政權。受後白河法皇邀請,派遣弟弟範賴、義經西進討伐木曾義仲,徹底消滅平氏,得到了朝廷守護、地頭設置許可的敕許。法皇死後,就任征夷大將軍,創建名實共符的鐮倉幕府。傳說於相模川橋落馬後急死。



註二:

  秀歌選,即為優秀和歌選集之意。相對漢詩而言,日本最初用漢字寫成的詩叫做和歌,它是一種日本傳統定型詩。短歌有五句三十一個音節,格式以五七五七七的排列順序。和歌包括長歌、短歌、片歌、連歌等。隨著時間的推移,目前寫短歌的人占絕對多數。所以現在人們口中的和歌,其實主要指的是短歌。根據日本最早的詩集《萬葉集》當中記載,第一首和歌誕生西元七五七年。和歌是受中國五言絕句、七言律詩的影響,因此出現短歌五七五七七的形式,即使是長歌,最後也是以五七五七七結尾。

〈和歌的作法與規則〉

  全文僅有「三十一」音節/字數,句讀的切斷則以「五七五七七」的方法呈現。而上述所提之音節/字數的分別,在於使用的創作語言體的不同。當使用日文語體進行創作之時,即以31音節來記數;而使用中文語體之時,則以31個字來作為記數單位。而出現此種差異之因,全在於日文語體和中文語體之中,文字結構的最小單位之不同而形成的。此外,在和歌創作之上,也因為使用的語體不同而在形式限制上產生了差異。譬如,以日文語體進行創作之時,在音律上是有一套固定的結構存在的,就像是中國文學裡的古詩、絕句和律詩一樣。不過,以中文來說的話,並無此種限制。但是,仍受限於「季詞」的必要放置。



註三:

  西元1162年至1241年,鐮倉前期歌人,藤原俊成之子。年輕時即表現出和歌的天賦,壯年時代受到九條家家司的庇護。九條兼實政權倒臺前後曾做和歌,表達了懷才不遇的鬱悶心情。與其父盡力復活和歌,擔任後鳥羽上皇和歌所的寄人,參與編撰《新古今和歌集》,收錄了各種古今歌風。官位正二位,權中納言,七十歲時出家。著有《近代秀歌》(即小倉百人一首)等歌學著作,晚年校訂了《古今和歌集》、《源氏物語》,留有日記《明月記》。



註四:

  文曆,西元1234年至1235年;嘉禎,西元1235年至1238年。以上兩者均為鐮倉朝之年號。



註五:

  歌人,作歌之人稱為歌人。大致同等於中國的詩人、詞人。九世紀中葉以後,文壇湧現一批和歌名家,著名的有僧正遍昭、在原業平、文屋康秀、僧喜撰、小野小町、大友黑主,號稱「中世六歌仙」。在這些著名歌人帶動之下,吟詠和歌漸成風尚。



註六:

  《古今集》,又稱《古今和歌集》,為一敕撰歌集,問世於延喜五年(西元905年)。撰者為紀貫之,亦為歌人,作有《土佐日記》一書。而敕撰詩集的消失和敕撰歌集的出現,象徵平安中期漢和文學勢力的消長。在漫長的過渡時期,漢詩與和歌既相對抗又相親和。素以漢詩文馳名的菅原道真,在建議停派遣唐使的前一年,即寬平五年(西元893年)九月二十五日,編撰了一部奇書,題名《新撰萬葉集》。此書選載宮中賽歌會上的秀歌,配以七言絕句的漢譯,是為漢和文學合璧的典範。

  《古今和歌集》的問世,同時也標誌和歌全盛時代的到來。其後天皇或上皇敕令編輯的歌集有《後撰和歌集》、《拾遺和歌集》、《後拾遺和歌集》、《金葉和歌集》、《詞花和歌集》、《千載和歌集》,這些敕撰歌集合稱「七代集」。此時,假名始才作爲獲得公認。不過,男性貴族依然推崇漢字,就以這部假名書寫的敕撰歌集而言,編者特意將「真名序」(漢文序)冠於卷首,正說明瞭當時貴族的心態。

【附錄】



《古今和歌集‧真名序》



  夫和歌者,託其根於心地,發其華於詞林者也。人之在世,不能無為,思慮易遷,哀樂相變。感生於志,詠形於言。是以逸者其聲樂,怨者其吟悲。可以述懷,可以發憤。

  動天地、感鬼神、化人倫、和夫婦,莫宜於和歌。和歌有六義。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若夫春鶯之囀花中,秋蟬之吟樹上,雖無曲折,各發歌謠。物皆有之,自然之理也。然而神世七代,時質人淳,情欲無分,和歌未作。逮於素戔烏尊,到出雲國,始有三十一字之詠。今反歌之作也。其後雖天神之孫、海童之女,莫不以和歌通情者。爰及人代,此風大興,長歌短歌旋頭混本之類,雜體非一,源流漸繁。譬猶擴雲之樹,生自寸苗之煙,浮天之波,起於一滴之露。至如難波津之什獻天皇、富緒川之篇報太子,或事關神異,或興入幽玄。但見上古歌,多存古質之語,未為耳目之翫,徒為教戒之端。

  古天子,每良辰美景,詔侍臣預宴莚者獻和歌。君臣之情,由斯可見,賢愚之性,於是相分。所以隨民之欲,擇士之才也。自大津皇子之初作詩賦,詞人才子慕風繼塵,移彼漢家之字,化我日域之俗。民業一改,和歌漸衰。然猶有先師柿本大夫者,高振神妙之思,獨步古今之間。有山部赤人者,並和歌仙也。其餘業和歌者。綿綿不絕。及彼時變澆漓,人貴奢淫,浮詞雲興,艷流泉湧,其實皆落,其華孤榮。至有好色之家,以此為花鳥之使、乞食之客,以此為活計之謀。故半為婦人之右,難進大夫之前。

  近代,在古風者,纔二三人。然長短不同,論以可弁。

  華山僧正,尤得歌體。然其詞華而少實。如圖畫好女,徒動人情。

  在原中將之歌,其情有餘,其詞不足。如萎花雖少彩色,而有薰香。

  文琳巧詠物。然其體近俗。如賈人之著鮮衣。

  宇治山僧喜撰,其詞華麗,而首尾停滯。如望秋月遇曉雲。

  小野小町之歌,古衣通姬之流也。然艷而無氣力。如病婦之著花粉。

  大友黑主之歌,古猿丸大夫之次也。頗有逸興,而體甚鄙。如田夫之息花前也。

  此外,氏姓流聞者,不可勝數。其大底皆以艷為基,不知和歌之趣者也。俗人爭事榮利,不用詠和歌。悲哉悲哉。雖貴兼相將、富餘金錢,而骨未腐於土中,名先滅世上。適為後世被知者,唯和歌之人而已。何者,語近人耳,義慣神明也。

  昔平城天子,詔侍臣令撰萬葉集。自爾來,時歷十代,數過百年。其後,和歌棄不被採。雖風流如野宰相,輕情如在納言,而皆以他才聞,不以斯道顯。陛下禦宇於今九載。仁流秋津洲之外,惠茂築波山之陰。淵變為瀨之聲,寂寂閉口,砂長為巖之頌,洋洋滿耳。思繼既絕之風,欲興久廢之道。爰詔大內記紀友則、禦書所預紀貫之、前甲斐少目凡河內躬恒、右衛門府生壬生忠岑等,各獻家集並古來舊歌,曰:續萬葉集。於是重有詔,部類所奉之歌,敕為二十卷,名曰:古今和歌集。

  臣等,詞少春花之艷,名竊秋夜之長。況哉,進恐時俗之嘲,退慚才藝之拙。適遇和歌之中興,以樂吾道之再昌。

  嗟乎,人丸既沒,和歌不在斯哉。

  於時,延喜五年歲次乙丑四月十五日,臣貫之等謹序。


(以上文字即為紀貫之所作《古今和歌集‧真名序》之原文)

台長: 蒼藍之潮
人氣(4,14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日本短歌介紹 |
此分類下一篇:和歌簡介/百人一首‧之一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