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24&25-南投二日遊:九族文化村&大黑松小倆口
九族櫻花祭掀起了台灣各地爭相栽種櫻花的風氣,帶動台灣賞櫻風潮,經過年復一年的推動,九族文化村櫻花祭已經是台灣最大的賞櫻盛會,並成為台灣春季旅遊的重頭戲之一,更占了園區一年近4成的產值。
民國104年,九族文化村正式獲得日本櫻花協會肯定,讚揚其對櫻花培育有功、推廣大有成效,認定九族文化村為櫻花名所,並由日本前國土交通省副大臣、也是櫻花協會理事長的蓮實進,親赴九族文化村頒給認證書;隔年,張榮義前往日本東京憲政紀念館接受頒獎表揚,也成為他和九族文化村所創下的另一段傳奇。以上文字取自:天下文化https://bookzone.cwgv.com.tw/topic/details/11081
九族文化村-1緊鄰日月潭的『九族文化村』,是一座位於南投縣魚池鄉的主題遊樂園,總面積約62公頃,分為「歐洲花園」、「歡樂世界」與「原住民文化」等三大主題區,整體規劃十分完善且多元化,適合各年齡層的旅客蒞臨。
九族文化村-2位於南投縣魚池鄉大林村金天巷45號的『九族文化村』,全區依山而建,制高點位在「觀山樓」,標高約900公尺。園區內擁有台灣最高的自由落體遊樂設施、面積最大的歐式宮廷花園以及最豐富的原住民文化及部落景觀。
九族文化村-31979年,富有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張榮義先生發起創辦以「台灣原住民」為主題的遊樂園,並由陳奇祿博士、千千岩助太郎博士、收藏家徐瀛洲等人指導並提供諸多資料,姚德雄設計師策劃,成立『九族文化村』。
九族文化村-4原住民文化是台灣珍貴的文化資產之一,百年前原住民傳統建築、人文風貌及珍貴的老照片,那些一點一滴逐漸消失的部分,被重現於『九族文化村』,現在請您一起來體驗、欣賞、學習、傳承屬於台灣的原住民文化之美。
九族文化村-5「娜魯灣」一詞有「您好」、「歡迎」、「再見」的意思,是台灣原住民的共通語言,也是本村的問候語。【娜魯灣劇場】是『九族文化村』兩大表演劇場之一(另一處為石音劇場),演出台灣原住民各族傳統的歌舞藝術。
九族文化村-6【娜魯灣劇場】是全台目前最精緻的原住民傳統歌舞表演場地,也是遊客造訪『九族文化村』不可錯過的表演項目。每日演出數場震撼性的原住民歌謠與舞蹈,觀賞之餘,也彷彿穿梭時空經歷了一段台灣山地文化之旅。
九族文化村-7【九族文化博物館】位在園區九族廣場,與祭典會所相鄰,內部展示介紹了台灣原住民的傳統文化與歷史文物;館藏擁有五十餘件超過百年歷史、屬國寶級的排灣族與魯凱族家屋簷桁,是目前國內最完整的簷桁文物收藏博物館。
九族文化村-8館內收藏可細分為服飾、織品、簷桁、樂器、生活用品、農耕器具等展區,系統性呈現每一族所編織的衣帽、服裝與飾品;透過石刻、木雕、竹編、武器、工具等文物及工藝品,具體呈現早期原住民的生活智慧和傳統藝術。
九族文化村-9台灣原住民的原始藝術,表現在工藝創作上,是多樣且豐富的,尤其是木雕方面的藝術創作,更帶有原住民特有的粗獷風格,其中世居台灣南部的排灣族和魯凱族更將雕刻創作融入住屋文化裡,展現出特有的木刻風貌。
九族文化村-10簷桁
九族文化村-11陶罐
九族文化村-12在17世紀漢裔移民入島以前,原住民各族曾是臺灣的主體族群,但受外來移民數量的擴張以致居住範圍受到排擠,治權領域逐漸縮小;活動區域侷限於臺灣本島山區以及外島蘭嶼,並由官方劃定為原住民族地區,簡稱「原鄉」。
九族文化村-13臺灣原住民各族雖然今以拉丁文字作為語言書寫系統,但因早期沒有文字,故其歷史大都仰賴口傳,以及與其接觸的外來者記載。1898年,日籍人類學者伊能嘉矩首度提出了臺灣原住民族的分類體系,將其分為「4群8族11部」。
九族文化村-141890年代初期,日本學者和政府修改之前的二元分類系統(生番、熟番),將臺灣原住民分為九族:泰雅族、布農族、鄒族、賽夏族、排灣族、卑南族、阿美族、雅美族(後來的達悟族)和魯凱族,是第一次具科學系統的分類。
九族文化村-15中華民國政府對臺灣原住民族群的認定,最初以日本學者移川子之藏的分類為基礎,建立九族的族群分類。1998年原住民族委員會(簡稱原民會)成立後,開始制定認定辦法並執行,截至2014年5月,已經完成認定16個族群。
九族文化村-16「達悟族(TAO)」舊稱「雅美族(YAMI)」,由於族人意識的自覺與主張,已於1998年將日據時代的稱述正名。達悟族分布在台灣本島東南外海、西太平洋上的小島蘭嶼,距離西方鵝鑾鼻約70公里、北方綠島60餘公里。
九族文化村-17面積約48平方公里的蘭嶼,是臺灣原住民「達悟族(TAO)」世居之地,達悟語稱之為「Ponso no Tao」,意思是「人之島」,1947年因島上盛產蝴蝶蘭而改名。島上共有:朗島、東清、野銀、紅頭、漁人和椰油六個部落。
九族文化村-18人口約四千餘人的「達悟族(TAO)」,是台灣南島語系唯一分布在台灣離島的原住民,過著半漁半農的生活,一般來說,漁業是男性的任務,而農業則由女性負責;每年的3至6月是達悟族的重要祭典:飛魚祭。
九族文化村-19「達悟族(TAO)」群居在背山面海,坡度不大的山坡上。各家住宅緊密連接,主屋沿著微傾的山坡建築,因此由外面來看,只能看到屋頂的一部份,是當地的特殊景觀。這種呈半穴居的地下屋,可抵抗颱風季節的狂風暴雨。
九族文化村-20依照飛魚的汛期,「達悟族(TAO)」將一年分為三季:招魚祭(rayon)、終食祭(teyteyka)與冬(amiyan),其中舉行的各式大小慶典儀式,被統稱為「飛魚祭」。「拼板舟(tatala)」則是該族用於漁撈活動的特殊船隻。
九族文化村-21「拼板舟(tatala)」是最能代表「達悟族(TAO)」的文化圖像,有大、小船之區分,大船可供6-10人乘坐,由27塊板子拼合而成,小船則為21塊,僅供1-3人搭乘,造一條船需要使用十餘種不同的樹木,煞費工夫!
九族文化村-22發源於北大武山(Kavulugan)一帶的「排灣族(Payuan)」,為台灣人口第二多的原住民族,總數約十餘萬人,以台灣南部為主要活動區域,分布北起屏東縣三地門鄉,南達屏東縣恆春鎮,東到台東縣太麻里鄉以南海岸。
九族文化村-23「排灣族(Payuan)」以長嗣傳承、階級制度(依不同部落包含領袖、貴族、勇士、平民等階級)、巫術及工藝文化出名。青銅刀、古陶壺、蜻蛉珠(琉璃珠)這三樣是貴族以上階級奉為珍品的寶物,代代相傳。
九族文化村-24在台灣原住民各族之中,「排灣族(Payuan)」的織繡與木雕可以說是最突出的。爭奇鬥妍、百花齊放是目前排灣族服飾的最佳寫照,其織繡的文樣精美、技法複雜,上頭布滿各種飾物,包括羽毛、獸牙、貝殼、琉璃珠等等。
九族文化村-25「排灣族(Payuan)」在藝術方面的突出表現,除了服飾之外,就屬木雕最為世人稱道。排灣族的雕刻給人一種粗獷、樸拙的感覺;日本人類學者鳥居龍藏曾盛讚屏東縣泰武鄉的佳興部落是排灣族最有名的「美術暨雕刻中心」。
九族文化村-26另一種雕刻藝術的表現,是在身體肌膚上,也就是一般人所謂的「刺青」,通常位於女子的手背,以及男子的前胸、後背。只有村落中的貴族或有特殊功績者,才能擁有「刺青」的權利,上頭的圖案也代表了當事人的社會階級。
九族文化村-27多神信仰是「排灣族(Payuan)」的宗教觀,萬物有造物主,河流、山川各有管理的神祇,而與人最親近的則是祖靈。祖靈有好、壞之分,善靈受人尊崇,惡靈則敬而遠之,但同樣都要祭拜;「祖靈祭」是排灣族最重要的祭典。
九族文化村-28「魯凱族(Drekay)」居住於中央山脈南段兩側的山區,也就是屏東縣霧台鄉、高雄縣茂林鄉以及台東縣卑南鄉,人口總數約為一萬三千多人,因地理區隔而又分出東魯凱(大南群)、西魯凱及下三社等三個亞群。
九族文化村-29因為「排灣族(Payuan)」和「魯凱族(Drekay)」的活動區域相鄰,加上兩族均為階級化的社會(分為頭目、貴族、勇士、平民),族人普遍擅長織布與木雕,也都崇拜百步蛇,所以日本學者起初將他們視為同一族群。
九族文化村-30然而兩者之間仍有數項差異,例如:魯凱族沒有排灣族盛行的「五年祭」;魯凱族為父系社會,由長男繼承家產,排灣族則為雙系社會,由長嗣繼承;魯凱族的喪葬以一人一墓為主、採側身葬,排灣族則為一家一墓、採屈肢葬。
九族文化村-31人口約1萬4千餘人的「卑南族(Pinuyumayan)」,昔稱「八社番」,主要分佈在現今的台東縣卑南鄉。清康熙年間,以南王為首的卑南人,平定了朱一貴事件的餘黨,被朝廷冊封為「卑南大王」,至今仍為族人津津樂道。
九族文化村-32「布農族(Bunun)」分佈在埔里以南的中央山脈及其東側,直至知本主山以北的山地,總人口數近六萬人。就遷移而言,布農族是台灣原住民當中,移動幅度最大的一族,現今分佈地以南投縣信義鄉最多、花蓮縣卓溪鄉次之。
九族文化村-33台灣原住民族當中,最先被國際人士知曉的,是以「八部合音」聞名於世的「布農族(Bunun)」。這首歌是以多聲部和音唱法,由低音漸漸上升,一直唱到最高音域,以美妙的和聲娛悅天神,同時也依此判斷當年小米之收成。
九族文化村-34「邵族(Thao)」是台灣原住民人口數最少的一族,約僅800人左右,他們曾經是水沙連地區最有勢力的族群,現在則以伊達邵(舊稱德化社)為中心。因為與漢人接觸較早,清廷曾將之名為「化番」,即「歸化生番」的意思。
九族文化村-35「賽夏族(Say-Siyat)」的人口約六千多人,「矮人祭」是該族最神秘的特殊祭典,每二年一次小祭、每十年一次大祭。他們和泰雅族一樣有「紋面」的習俗,但住屋建材以竹、木為主,不同於泰雅族,很容易區隔。
九族文化村-36台灣原住民屬於「南島語族(Austronesian)」的一支,不到台灣總人口數的2%,但居住活動地分佈卻廣達1萬6千餘平方公里,佔全台面積45%。在台灣這個生態多樣性的海島,也孕育出原住民文化多樣性的豐富內涵。
九族文化村-37原住民非常懂得因地制宜。達悟族的「半穴居」,符合蘭嶼夏季多颱風的氣候;排灣、魯凱、布農族的「石板屋」,取自當地河床盛產的板岩和頁岩;居住在高山的泰雅、賽夏等族,則選擇以竹子、樹木、茅草搭建自己的家屋。
九族文化村-38萬物皆有靈是原住民的固有信仰,各部落通常由巫師負責和神祇溝通,其中祖靈被認為最能影響族人的吉凶禍福。原住民相信祖靈居住在山上,會保護族人的農作物收穫豐盛,因此最受原住民敬畏,各族也都有自己獨特的祭典。
九族文化村-39新春「豹」喜
九族文化村-40「豬」事大吉
九族文化村-41臺灣常見的櫻花品種有山櫻花、吉野櫻、紅粉佳人、富士櫻、霧社櫻、八重櫻等等,雖然種類沒有日本來得多,但算起來也超過10種,通常在每年的12月底陸續綻放,以桃紅色、粉紅色、白色為主,將碧綠山頭點綴的奼紫嫣紅。
九族文化村-42要分辨櫻花的種類,大都從花形、花芯、花期來判斷。在台灣常見的櫻花當中,以「山櫻花(又稱緋寒櫻)」花期最早,約莫在12月底至1月初;花朵的外型下垂,花瓣是5片單數,分布極廣,全台各地幾乎都能看見她的蹤影。
九族文化村-43「八重櫻」又名「重瓣緋寒櫻」,是臺灣山櫻花的改良品種。顏色為桃紅色,花朵比山櫻花大,外型也是下垂,但花瓣呈現多重樣貌,有如牡丹一般,因此又被稱為「牡丹櫻」,是『九族文化村』大量種植的櫻花品種。
九族文化村-44「寒櫻」是台灣原生種山櫻花(台灣山櫻)與日本山櫻的嫁接品種,在台灣被稱為「富士櫻」,具有山櫻花5片單瓣的特點,但花朵顏色較偏向粉紅,且花蕊特別多,開花後再長新葉,花期大約落在2至3月間,稍晚於緋寒櫻。
九族文化村-45不過在日本,「富士櫻(學名:Prunus Incisa)」這個名字指的是另一種日本原生種櫻花,多半生長在富士山山麓與箱根一帶,故名「富士櫻」、「箱根櫻」。此種植株不高且花朵較小,所以又有「豆櫻」之名。
九族文化村-46身為全台最大的賞櫻盛會,《九族櫻花祭》近幾年新推出粉紅色的「富士櫻」,雖然是單瓣的花形,但是盛開時,綿延粉黛層層疊疊也非常壯觀,有別於園內「八重櫻」的桃紅艷色,呈現另一種優雅風情,非常受到遊客的喜愛。
九族文化村-47《九族櫻花祭》已連續舉辦多年,每年皆大受遊客好評,活動期間提供和服出租,讓遊客穿著和服在櫻花樹下拍照,也可搭乘人力車欣賞櫻花大道滿開的盛況。各餐廳更推出季節限定櫻花餐,讓遊客品嚐粉紅櫻花的曼妙滋味。
九族文化村-48看來看去還是粉紅色的櫻花最美了
九族文化村-49『九族文化村』林相優美,冬日薄霧瀰漫,夏時蟬鳴蝍蝍,散步其間,森林裡的芬多精帶來一股清新感受。園區特別將呈現台灣原住民各族傳說故事或傳統特色的石雕作品群,散落在林蔭之間,更添幾許藝術之美。
九族文化村-50期待二寶的誕生 ^_^
九族文化村-51鄰近日月潭的『九族文化村』,堪稱全台最美麗、櫻花密度最集中的賞櫻勝地,甚至在2013年獲得【財團法人日本櫻之會】認證為日本海外的「櫻花名所優選之地」,同時這裡也是台灣唯一一處可賞夜櫻的地方。
九族文化村-52每年春暖花開的二月份,園內種植的五千多棵「重瓣緋寒櫻(由台灣山櫻花嫁接八重櫻而來的品種)」便會陸續綻放,幾乎走在園區的任何一個角落,都能看到櫻花的優美身姿,隨處都能感受到那股浪漫至極的氣氛。
九族文化村-53白天漫步在群芳爭艷的櫻花步道,滿樹紅花撩人,很有春天的甜蜜氣息。另一種更特別的賞櫻方式是搭上「日月潭纜車」,從高處欣賞整個『九族文化村』的美麗,看著滿園桃紅櫻花在綠蔭之中竄出頭來,更是浪漫無比。
九族文化村-54除了在藍天白雲下賞櫻,『九族文化村』最特別的是夜櫻。每晚夜色降臨,這裏的櫻花樹搖身一變,成為燦爛的光雕精靈,櫻花結合視覺與聲光科技在天然的舞台演出,讓人仿佛進入了夢幻瑰麗的琉璃幻境,如癡如醉。
九族文化村-55花戀九族.渲染春天的氣息
九族文化村-56「櫻」浪太強
九族文化村-57「櫻」姿煥發
九族文化村-59春光浪漫櫻飛舞
九族文化村-60今晚入住於【布查德渡假會館(Butchard Villas)】
九族文化村-611F是四人房
九族文化村-622F是兩人房
地址:南投縣魚池鄉55544大林村金天巷45號
客服專線:049-2895361
傳真號碼:049-2896233
九族櫻花祭~九族文化村賞櫻去.美麗的九族櫻花盛宴
顯示文章地圖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