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22~24_噗嚨共台南之旅三日遊_Day1: 台南武德殿+台南孔廟+府中街
台南.1
原『臺南武德殿』位於臺南市中西區,過去是日治時期「大日本武德會」為了推廣武道所興建的道館,現在則是臺南忠義國小的禮堂,並於民國八十七年(1998年)6月26日被指定為市定古蹟。
台南.2
『臺南武德殿』最初位於臺南大正公園(今民生綠園、湯德章紀念公園)東側,後於昭和十一年(1936年)遷建至臺南神社外苑東北角緊鄰臺南孔廟處,並於該年10月24日與神社外苑同時舉行落成典禮。
台南.3
今日所見之『臺南武德殿』,設計者為臺南州廳土木課營繕係,為一日本傳統的社殿建築,但材料則為新式建材(鋼筋混凝土、洗石子)。二層樓高的建物坐北朝南,左右各寬四開間,而主入口則位於二樓,須爬樓梯方能進入。
台南.4
『臺南武德殿』主體的屋頂為歇山頂(日語:入母屋造),兩側置有博風板(日語:破風),屋脊呈十字型,正脊脊吻為鳩尾;而門廊的屋頂採用的是唐博風式。另外在建築物前後都有迴廊的設置,而門窗全為平拱式樣。
台南.5
整體空間規劃採日本傳統社殿之規制與風格,一樓為各種附屬服務空間,兩側有次入口,而二樓主體空間西面為武道場,東側是劍道場,北邊突出作為祭壇。此外在日治時期,武德殿外尚設有大弓道場。
台南.6
財團法人「大日本武德會」於1895年(明治28年)在京都成立後,為推廣武道(包含劍道、柔道與弓道)使其成為日本人的核心價值,便在日本全國各地(含外地)廣設用來推廣武道的武德殿。
台南.7
「大日本武德會」成立的五年後,在臺灣的臺北、臺中與臺南也陸續成立了武德會委員部,更在明治三十九年(1906年)正式成立「大日本武德會臺灣支部」,在臺積極推廣武道。
台南.8
臺灣的武德殿便是臺灣日治時期在「大日本武德會臺灣支部」組織下,於臺灣各級行政區所建立用來推廣日本武道的建築,大多是由警務機關發動地方人士捐款所興建,管理權責亦屬當地警察機關之權限。
台南.9
昭和時期為臺灣武德殿興築的極盛期,各地方除爭相興建之外,還多以規模與工程經費來誇耀為全臺第一。當時候全台共建有70座以上的武德殿,二戰之後大多數仍由警務機關繼續管理,不過也有部分改為公共場所或私人住宅。
台南.10
今日的『臺南武德殿』位於友愛街南側忠義國小校區內,為鋼筋混凝土仿木構造。建物以二樓入口為中心,左右各面寬四開間,開有五個長方形窗,並有龜甲形懸魚飾,上點綴以花形浮雕。
台南.11
目前台南忠義國小的校區大抵是屬於日治時期台南神社外苑的部份,而這座以花崗石建造的『成功泉』,則是當時供參拜神社的人祭拜前洗手用的,其泉水係由台南孔廟之泮月池流出,但現今已被填滿,僅剩泉口基座。
台南.12
『臺南武德殿』建於日治時期昭和十一年(1936年),是由臺南州廳土木課營繕係設計,並由諏訪免作藏氏擔任建築工事,屬州廳級建築,為臺灣地區現存的社殿式樣州廳級武德殿當中最特殊且最具代表性的一座。
台南.13
光復(1945年)以後作為學校禮堂使用。建築本體經多次整修,屋頂原來的日式黑瓦及屋簷木桁於民國77年(1988年)拆換為鋁鋅鋼版,內部維護情況尚佳,整體風貌猶存;94年進行整體修復工程,屋頂恢復成瓦作。
台南.14
『臺南孔子廟』以東、西兩座「大成坊」作為出入口,其中「西大成坊」建於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在戰後因緊鄰忠義國小而一直封閉,直到2003年年底忠義國小整修並拆除友愛樓後,才在2004年時重新開啟。
台南.15
而在兩座「大成坊」之間的步道北邊設有「禮門」、「義路」,分別立於步道東西兩側,始建於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今貌為民國七十五年(1986年)左右修建的結果。
台南.16
「大成坊」以南另有一座「泮池」,周圍被石欄桿所環繞,而在「泮池」北邊與庭園相連的磚牆上嵌有《思樂泮水》碑,曾被日軍拆作防空洞材料,光復後除去廟前防空洞,才於民國五十四年(1965年)重新鑲在牆上。
台南.17
位於臺南市南門路(原文廟路)上的『臺南孔子廟』,是全臺最早的一座文廟,與國立臺灣文學館毗鄰,佔地9007平方公尺、建物面積2169.9平方公尺;於民國七十二年(1983年)12月28日,公告為祠廟類國家一級古蹟。
台南.18
『臺南孔子廟』建於西元1665年(明永曆十九年,清康熙四年),由陳永華建議鄭經在承天府桂仔埔(鬼仔埔)建立,初設時僅有大成殿,用來祭祠孔子,又稱【先師聖廟】,之後又設「明倫堂」作為講學之用。
台南.19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分巡臺廈道周昌和臺灣知府蔣毓英主持改建『臺南孔子廟』為《臺灣府學》,並改稱「先師廟」,俗稱「文廟」。廟之東西側設有兩廡、北邊有啟聖祠,南邊則有櫺星門,奠基了孔廟大致的格局。
台南.20
然後到了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知府蔣元樞又加以整修增建,為『臺南孔子廟』規模最大的時期,其格局載於《重建臺郡各建築圖說》之重建臺灣府學圖與現存於明倫堂裡的臺灣府學全圖碑上。
台南.21
『臺南孔子廟』是格局完整的左學右廟、前殿後閣之三合院,有三進兩廂,也是全臺唯一有「泮宮石坊」的文廟。「東大成坊」為其主要出入口,始建於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
台南.22
創建於明鄭永曆十九年(西元1665年)的『臺南孔子廟』,乃明朝鄭成功嗣子鄭經之諮議參軍陳永華所倡建,不但是臺灣地區第一座孔子廟,更曾是清代臺灣最高學府《臺灣府學》所在地,因此有著「全臺首學」的美稱。
台南.23
清領初期『臺南孔子廟』一度是全臺童生入學之所,因此亦稱「全臺首學」。在「東大成坊」外側掛有《全臺首學》的金字橫匾,原件可能是日治大正六年(1917年)整修時所書,現懸者為複製品。
台南.24
「大成坊」是孔廟中三處以「大成」為命名的空間之一,分東西兩座,而「大成」的稱呼出自《孟子萬章下》:「孔子之謂集大成也」,意喻孔子是位集大成的學者,也因而以「大成」為建築命名最能彰顯孔廟之特點。
台南.25
東西兩座「大成坊」在外貌上幾乎一致,下方是雙十字型承重牆構造,牆頂用燕尾收頭,上面再用木構造撐起懸山式燕尾屋頂,形成六個燕尾的特殊造型;瓦當滴水則有龍形及蝙蝠形紋樣。
台南.26
【孔廟】不僅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同時也是地方官學的所在地。『臺南孔子廟』建築莊嚴宏偉、氣氛肅穆,且格局堪稱完備,列屬國家一級古蹟,是全臺所有孔廟當中,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大、環境最幽美之案例。
台南.27
古樸的朱紅色磚牆看似不起眼,其實有著崇敬高貴的寓意,緣於周朝貴族宮殿冠服的顏色;廟旁蒼勁翁鬱的老榕、綠意盎然的中庭,伴著古色生香的建築,讓人思古幽情油然而生。
台南.28
廟之北側立有一塊「下馬碑」,以滿漢文並刻《文武官員軍民人等至此下馬》十二字,推估可能是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奉旨所立,這闡明了孔子的崇高地位,不論何人至此均需下馬以示尊敬。
台南.29
創建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的『臺南孔子廟』,於清康熙、乾隆、嘉慶、道光、同治年間,共增修12次。二次大戰期間,孔廟因位於市中心而遭戰火波急,戰後的臺南市政府集資分批整修,並於民國四十二年(1953年)完工。
台南.30
1997年左右,行政院文建會委託成大建築系規畫一個以孔廟為中心的文化園區,是南市最早以「生活環境博物館」概念規劃完成的歷史性街區,強調空間感的連結,街廓包含清末及日據時期之重要歷史建築。
台南.31
【孔廟文化園區】主軸線以南門路為主,向南北街道延伸,從孔廟、泮宮坊所在的府中街、台南地方法院舊址、國立台灣文學館 、林百貨、大南門城公園、南門城遺址到五妃廟、延平郡王祠等,各有不同類型的古蹟風貌。
台南.32
綠蔭、紅瓦、紅牆是【孔廟文化園區】給人的第一印象,老人下棋、情侶散步、兒童嬉戲,如此悠閒自得的氛圍,讓許多人第一眼就愛上這個充滿著「自在」的文化園區。
台南.33
民眾在悠遊面積約46.9公頃的【孔廟文化園區】之後,可至對面的【孔廟魅力商圈(即府中街)】,找家咖啡店小憩片刻,或到福記肉圓、莉莉冰果室、順天冰棒等處享用道地美食。
台南.34
【孔廟魅力商圈】係於2003年成立,範圍以孔廟為核心,東起開山路、西至忠義路、南到府前路,北以民生綠園為界,14處古蹟以及府城舊貌,都讓商圈飄散著優雅氣質,也像是一座大的時空迴廊,帶領遊客穿梭古今。
台南.35
全臺首學『臺南孔子廟』中有兩個空間,以「泮」為名,分別是東面的「泮宮坊」與南面的「泮池」。其中「泮宮」二字指的是諸侯的學校,蘊含孔廟與地方官學相結合的概念。
台南.36
「泮宮坊」為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始立,知府蔣元樞重修,形制為四柱三間,坊上刻著「泮宮」二字,石柱正(東)面對聯題曰「集群聖之大成,振玉聲金,道通中外;立萬世之師表、存神過化,德合乾坤」。
台南.37
雖然「泮宮坊」通體為石造,但全部模仿木構形式,各類雕刻精細,石柱前後八隻石獅更是古樸可愛。其原位在東大成坊外,為『臺南孔子廟』最外之入口,後因開闢南門路方才東移至現址。
台南.38
「泮宮坊」中央橫楣有著優美的雙龍與琴棋書畫雕飾,其上之版節則有人物與蝙蝠;屋頂中央為葫蘆,兩端以鴟吻收頭,背(西)面題曰「參兩大以成能,時行物生,無私化育;綜六經而垂教,禮門義路,不過範圍」。
台南.39
【全臺開基永華宮】主祀廣澤尊王,乃為民間所俗稱的郭聖王、聖王公等,是臺灣地區最早的廣澤尊王廟,堪稱為廣澤尊王的「臺灣開基祖廟」,廟內並供奉有全臺唯一的「軟身廣澤尊王」金身。
台南.40
廟內「鎮殿老太王」據傳係在明永曆16年(1662年),由延平郡王鄭成功麾下諮議參軍陳永華,自福建省南安縣鳳山寺恭迎而來。後世為紀念陳永華將軍恭迎尊王來臺及建設地方之功,遂改廟名為「永華宮」,以昭功績。
台南.41
古早味的TAXI
台南.42
姐妹情深
台南.43
蓋章樂
台南.44
「椪餅」為臺南特有糕餅小吃,外觀為直徑8-10公分的圓碟形,餅身膨脹,內部中空,內側有黑糖或糖膏黏著,外皮薄脆、風味單純。臺南當地婦女生產後做月子期間,常食「椪餅」滋補養身,故又名「月內餅」。
台南.45
外觀像是台日式小攤車的【原作杏仁茶】,近來在府中街掀起一股風潮。簡單的木頭推車、木製招牌、木條座椅,再搭配兩盞紅燈龍,沒有多餘的綴飾,這樣就很有日本風了,很多人經過都會停下腳步呢!
台南.46
這裡主要販售杏仁茶和傳統鮮奶茶,用玻璃罐一瓶一瓶裝起來的感覺還真的是好看。聽說是老闆娘愛喝杏仁茶,決定把這家傳的古早味分享給大家,因緣際會選擇在府中街販售這好喝的杏仁茶。
台南.47
香甜不膩且濃郁不稠的的好味道
台南.48
營養又美味的杏仁茶
台南.49
迫不及待開瓶來喝
台南.50
【la yoo(來喲)】是電影導演盧泓與設計師徐家柔攜手創立的文創包袋品牌。為了給小孩更好的生活環境,他們毅然決然從台北移居台南,在充滿文化感的古都府城促成品牌的誕生。
台南.51
於2011年10月成立的【la yoo(來喲)】,主要產品為各式設計包款,但他們想做的不僅是販賣包包,而是希望透過設計,給予地方多一點幫助,並創造一些工作機會,讓在地生產者得到永續發展的可能。
台南.52
在身處裁縫技藝快被大量製造淹沒的背景下,【la yoo(來喲)】希望透過獨特的設計感、實用的多功能以及限量的稀有性,賦予台灣包袋新生命,讓買包包的消費型態多了份價值意義。
台南.53
【孔廟文化園區】附近除了全臺首學『臺南孔子廟』是這兒必遊的景點之外,孔廟正對面的【孔廟魅力商圈(即府中街)】,更是您來品味台南人文、藝術、浪漫氛圍的好地方。
台南.54
鄰近孔廟、美術園區,以泮宮石坊為起點的「府中街」商圈,成立至今已有十餘年;整條街道長度不到200公尺,懷古氛圍的意象環繞其中,每年吸引遊客近百萬人次,觀光商機無限。
台南.55
不同於其他老街以小吃攤為主流,「府中街」沿路數十個攤位以販售手工、文創商品居多,搭配周邊著名美食與民宿,不僅吸引參觀古蹟的觀光客,也吸引在地的年輕族群。
台南.56
踏上府中街的石板步道,頓時與南門路上的車水馬龍、喧鬧氣氛隔絕,宛如都市中的桃花源。沿著府中街和兩側延伸出來的幾條古樸巷弄,經過老街再造之後更融合了傳統與現代感,間接成為許多婚紗業者熱門的取景地點。
台南.57
街區內進駐的麵攤、冷飲店、咖啡廳、手工藝品廊、服飾精品行等等,和莿桐樹一起點綴著整條府中街,每間店都別具特色,成為休憩好去處,不自覺讓人想放慢腳步,輕鬆待上半日。
台南.58
在夜晚燈光的投射下,整條府中街更顯浪漫的感覺。無論是隨性漫步在街道上,還是坐在莿桐樹下喝杯咖啡或者清茶,與三五好友或是相愛的情人體驗府中街的唯美浪漫,除了悠閒,還是悠閒。
台南.59
我一直等您來
台南.60
位於孔廟前的府中街商圈,裡頭有一間名氣很盛的特色黑輪店,主打2塊錢的親民價格。充滿懷舊感的店內裝潢,從鳥籠中散發的昏黃燈光,滿是黑輪的木炭火鍋爐,樣樣都令人想起從前的過往時光。
台南.61
老闆親切的招呼客人,讓小小的黑輪攤前永遠都是滿滿的客人,而種類豐富的【2元黑輪】,除了魚漿做的黑輪之外,還有海帶、筍子、丸類、菇類,價格通通都很親民,少少的負擔就能享受大大的美食。
台南.62
夜裡人潮依然熙來攘往
台南.63
2011年,有一群外國秘密客造訪台南,明查暗訪,選出五家經典美食(福樓、度小月擔仔麵、上海華都小吃、府城魯味、阿輝炒鱔魚),入選2011年台灣版《米其林綠色指南》府城美食推薦店家。
台南.64
飽滿挺立的晶瑩麵皮,吹彈即破的薄透感,包覆著彈牙多汁的肉餡,透著「二葉松」的香氣,這是全台第一家「松針小籠湯包」,曾有部落客如此讚譽:「北鼎泰豐、南華都」,對於湯包讚不絕口。
台南.65
今晚入住位於台南市永康區的【台南商務會館】
台南.66
住宿券是今年在ITF台北國際旅展預先買好的
台南.67
大廳天花板的吊燈好像一顆眼球喔
台南.68
我們被升等至可供六人入住的「和式家庭樓中樓套房(NT$.10800)」
台南.69
佔地約22坪的套房擁有一張雙人大床(190cm*200cm)與樓中樓的和室空間
台南.70
樓上的和室空間可以睡四個人唷
台南.71
採乾溼分離的淋浴間還擁有按摩浴缸及高級浴室視聽設備
台南武德殿(忠義國小禮堂)
地址:台南市中西區忠義路二段2號
電話:N/A
官網:http://tour.tainan.gov.tw/view.aspx?sn=404
台南孔廟
地址:台南市中西區開山路一號
電話:(06)2267151
官網:http://confucius.culture.tw/temple/temple09.htm
精采介紹:http://120.107.164.187/taiwuncenter/files/noone.pdf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