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
PChome
|
登入
一向年光有限身 - 太皮
人一個
358
愛的鼓勵
14
訂閱站台
首頁
活動
2019-03-16 20:00:00| 人氣2,50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印度散記(十一)•海邊神廟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
0
訂閱站台
馬哈巴利普蘭的五部戰車神廟
印度散記(一)•訂票奇遇記
印度散記(二)•眾神的國度
印度散記(三)•吃的二三事
印度散記(四)•傷心火車站
印度散記(五)•宗教小歷險
印度散記(六)•交通初體驗
印度散記(七)•阿格拉騙局
印度散記(八)•泰姬陵印象
印度散記(九)•帕哈拉甘區
印度散記(十)•拍照與吵架
印度散記(十一)•海邊神廟
印度散記(十二)•終於失手
印度散記(十三)•孤獨行旅
印度散記(十一)•海邊神廟
太皮
(旅遊日期:2017.05.28-2017.06.04)
31.清奈印象
Chennai,有幾種譯名,包括清奈、金奈和欽奈等,我比較喜歡第一個。去印度前,看了齣電影,知道著名數學家斯里尼瓦瑟•拉馬努金是那裡人,除此之外,對清奈一無所知,只是航點近,成為我計劃去印度時最初的選擇,而德里反而是後加上去的。
清奈原名馬德拉斯(Madras),位於印度東南方沿海,與德里相隔一千七百多公里,大概相當於廣州與北京的距離。清奈人的外表、語言及生活作風,與德里人有好大分別。德里人有深淺不同的膚色,而清奈人則主要是黑色,他們為泰米爾人,屬印度原居民達羅毗荼人一支,沒被雅利安人混血。語言方面,操的是泰米爾語,而非印地語。當然,最大的區別,就是德里人一般不介意被拍照,而清奈人則比較抗拒。
也許當地是經濟重鎮,社會較為富裕吧,市區清奈人的精神狀態比較昂揚,穿著都比較體面,而他們作風硬派,auto車伕都不太耍滑頭。無論是人還是城市,整個清奈都透發着一種與德里不同的氣質。 有一件事值得一提,就是清奈人以搖頭表示“是”,點頭表示“否”。我聽說過尼泊爾人也是這樣,但卻在清奈真正見識了。我要去超市,經過寄存區,拉一拉背包肩帶問保安是否要存包,他搖頭。我便徑直走入超市,保安員兇狠地叫住我,要我存包。怎麼?他明明搖頭的啊!頓時感到一陣委屈,好似我不守規矩似的。
我要到馬哈巴里普蘭看海邊神廟,在車站左問右問找到一輛會去那裡的巴士,由於車身只有印度文字,便請教站在車前的站務員是否能到達目的地,他搖頭,但又指向巴士叫我上車。我不得要領,又到處問人折騰一番,人們最後還是指點我找那巴士。我回去再問站務員,他依然搖頭。
其實我已表現得十分友善,不知對方為何就不能明確一點呢?心裡鬱悶,只怕錯過巴士行程便泡湯了,滿臉堆笑再問一聲,他在搖頭的過程中像發現甚麼似的,猛然地、很不熟練地大力點了幾下頭,叫我上車。我才記起曾看過的資料,他搖頭其實是表示“肯定”呢。
清奈街頭
清奈街頭
清奈的大型百貨公司
很想去看一齣電影可惜沒看到
超市掃貨
清奈的CMBT巴士站
前往馬哈巴利普蘭的巴士
車上
車票
32.前往馬哈巴利普蘭
在清奈的CMBT巴士站,找到去馬哈巴利普蘭(Mahabalipuram)的長途巴士。由清奈去馬哈巴利普蘭,大概相當於由澳門到翠亨村的距離吧。那車子雖未至於甩皮甩骨,卻已十分殘舊,像珠海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的長途巴士似的,不要說冷氣,連車門也沒有。
原本想吹風,挑了個車門旁的座位,但想到路途遙遠,中途睡着掉下車就不得了,還是坐到另一邊去。車還在等客,我已渾身大汗,一個身形和頭形與我差不多的人走上來,背着脹鼓鼓的背包,像個農民工,我便又悄悄地問他車子是否會到馬哈巴利普蘭,不忘補充另一名字Mamallapuram(馬馬拉普拉姆),只見他搖了搖頭。
那時我已懂得搖頭的奧秘,看他眼神,該是肯定的,便安心了。其實他們的搖頭更像是介乎於擺頭與搖頭間的動作,兩邊一擺,十分瀟灑,若然誇張點,就會變得像印度歌舞片中的抖頭動作了。
巴士在市中心繞圈子,接載上班族通勤,一度擠得水洩不通,出了城後,車廂一下子掏空了。那位印度太皮不放心,替我問乘務員,然後向我講了句印度話,又搖搖頭。雖然言語不通帶來一些不確定性,但總好過去日韓和東南亞面對那些普通話比你還好的當地人,令你以為自己去錯地方似的。巴士沿海岸線南下,日照下的海邊、緩慢的農村和給人荒漠感的城鎮光景盡入眼底,一陣愜意,令我回想起小時候去內地坐長途車時的情景。
大概三小時後到達目的地,那印度太皮是早已下車了,而票務員盡責地提醒我已到站。一下車,auto蜂擁而上,我挑了一輛,本來想一個人慢慢遊覽的,又禁不住車伕的推銷,心軟下來包了車。雖然沒被收高價,但卻像沿途受人監視慎防我逃走似的,周身唔聚財。
第一站,我到了海邊神廟(Shore Temple)。在四十餘度的溫度下頂着毒日頭,我瞇起眼看着那沒有使用木材和鋼鐵,單純由岩石雕鑿和堆砌而成的廟宇。儘管它不少雕刻已被千多年以來的風吹雨打侵蝕而變得模糊,但仍看得出當初的生氣勃勃,不能不讚嘆古印度能工巧匠的厲害。
馬哈巴利普蘭的介紹
不同角度的海邊神廟
不同角度的海邊神廟
不同角度的海邊神廟
不同角度的海邊神廟
不同角度的海邊神廟
小孩在嬉戲
圍牆上的濕婆座騎南迪
濕婆、雪山神女,和他們的兒子室健陀
海邊神廟仍保存得很好
33.巨石雕鑿而成的神廟
在古印度帕拉瓦帝國時期,馬哈巴利普蘭是重要商港,唐玄奘也曾記載,而考古學家在那裡發現過古代中國和羅馬的錢幣。包括海邊神廟在內的遺址群,均為該時期的建築和雕刻,於1984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海邊神廟是南印度達羅毗荼建築風格的代表,共兩個神殿,分別供奉濕婆和毗濕奴,殿上各有高塔。儘管仍能分辨出塔身上甘尼許等神的浮雕,但整體遭海浪沖刷侵蝕嚴重。據說類似的神廟原有七座,故當地也叫“七塔城”,只是另外六座已毀於大海暴怒中。塔的形狀與佛塔有點相似,甚至有類似塔剎的構件,相信古印度教建築與佛教建築互為影響。所識有限,唯有不甚了了。
對我來說,海邊神廟只是前菜,五部戰車神廟(Five Rathas)才令我真正地嘆為觀止。顧名思義共五座廟,其中四座連成一線,另一座則在旁邊。Ratha是戰車之意,有說因廟的外形像印度史詩中諸神的戰車而得名,它們過去一直被埋在沙子裡,兩百年前才由英國人挖出來重見天日。
若以為那些建築像吳哥建築一樣,由一塊一塊的岩石砌築出來,那就大錯特錯了。事實是,古印度人直接在地面的花崗岩巨石上,雕鑿一座座與實際大小差不多的廟宇出來。一座廟就是一塊巨石,門、柱、窗、雕飾、穹頂和神像,都直接由巨石化身而成,完全沒添加其它建築構件,旁邊還有用巨石雕成的諸神座騎,如神牛南迪等,總體保存狀況比海邊神廟好得多。
眼觀已難以表達我的震撼,我細細摩挲,感受古代匠人和藝術家頂着烈日工作的情景。他們的付出從沒白費,後世人正在玩味,而生活於現代浮誇世代的我,感到生命的份量好像突然間輕了許多。
五座廟以史詩《摩訶婆羅多》裡般度五子中的四子及他們共同妻子黑公主命名,堅戰戰車和阿周那戰車是當中代表,其壁柱、屋頂神殿和八邊形的小穹頂,為後世許多南印度教寺廟的典範,而神話人物的浮雕風格,乃至在吳哥建築中也能看到受影響的痕跡。有人認為它們不是真正廟宇,而是作為建築模型被雕鑿出來的。
五部戰車神廟的Dharmaraja Ratha及Bhima Ratha
鑿痕清晰可見
南迪
五部戰車神廟的風格影響南印度的印度教廟
沒弄清是誰,估計是雪山神女
Bhima Ratha
可看出神廟是由地上的巨石鑿成的
Nakula Sahadeva Ratha
柱子下的神獸
五部戰車神廟的風格影響南印度的印度教廟
Nakula Sahadeva Ratha的巨型石象
34.阿周那的苦修
從五部戰車往北約一公里,就看到馬馬拉普拉姆山,是一座佔地十二萬平方米左右的花崗岩山崗,山上山下散佈多個洞窟,有些是在天然形成的基礎上加工,有些則是直接在岩石上開鑿,處處有驚喜。
有兩個類似的、擁有多條支柱的殿堂類場所,其中一個叫Krishna Mandapam,裡面的浮雕描述克里希那(也是毗濕奴的化身)舉起牛增山,為居民抵擋因陀羅(後來佛教吸納為帝釋天)降雨懲罰人民的故事。除浮雕外,此殿堂應為人工構造。至於另一個,則更像直接在石頭上把十多條柱子雕鑿出來,再在上面加上石板。旁邊,便是著名的“阿周那的苦修”(Arjuna's Penance)。
一幅接近一百呎長、四十多呎高的巨大石壁上,仔細刻畫了印度神話中的人物與場景。以中間垂直的裂口或凹坑為中界,裡面是九頭蛇神娜迦(竟與女媧形象十分相似),那裡曾經有水流灌注,代表着恆河,右邊不遠處,便是單腿站立、形容枯槁的阿周那。阿周那是史詩《摩訶婆羅多》的著名英雄,克里希那的戰友,在印度神話中有極重要的地位。
岩壁上,乾闥婆(飛天)、矮人族等滿天神族的浮雕,和諧地融合在一起,都湧向中間裂口,面容仍清晰可見,活靈活現。大量栩栩如生的動物,象、狗、鹿、飛鳥、雞、野豬和猴子等,復現了古代農村畫面。
如此一座巨型浮雕,令我着迷和讚嘆不已,冒着四十多度的高溫也不當一回事了。我像閱讀一本喜愛的書般在腦海記下動人的章節,以便未來重溫時,都能回湧起那些感覺。忽發奇想,如果有古人在路環龍爪角就地取材用巨岩雕一座廟、在豎壁處鑿一個洞窟,或是利用平滑的表面雕刻壁畫,會是怎樣一個有趣的畫面?
轉上山,便見到克里希那牛油球,是一個像中國山景中那種“飛來石”(在澳門疊石塘山也有一個,叫“伶仃石”)。牛油球異常巨大,又伶伶仃仃地以小面積貼在緩坡上,像隨時要滾下來似的。看着兇險,但不少印度人都躲在下面避太陽,作勢舉起巨石,貼圖打卡呃like。(待續)
Krishna Mandapam
克里希那舉起牛增山的故事
Pancha Pandava mandapam
Pancha Pandava mandapam
不同角度的阿周那的苦修
不同角度的阿周那的苦修
不同角度的阿周那的苦修
不同角度的阿周那的苦修
山上開鑿的神廟
克里希那牛油球
克里希那牛油球
山上神廟中的林迦
山上開鑿的神廟
餐廳風景不錯
海灘
海灘
美食
文章定位:
我要檢舉
台長:
太皮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急景殘年
印度散記(十二)•終於失手
自己2.0 : 評Living with Yourself(《與己同行》/《麥斯2.0》)
蟲與失落的勇氣
人氣(2,509) | 回應(0)| 推薦 (
1
)| 收藏 (
0
)|
轉寄
全站分類:
海外旅遊(國外、大陸)
| 個人分類:
金漆皮毛
|
此分類下一篇:
印度散記(十二)•終於失手
此分類上一篇:
印度散記(十)•拍照與吵架
回應(0)
推薦(
1
)
收藏(
0
)
我要回應
* 回應人:
E-mail:
悄悄話:
否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回應內容: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自我介紹
太皮
人一個
關於本站
留言板
地圖
加入好友
愛的鼓勵:
358
文章篇數:
852
連結書籤
太皮的Blog(Blogspot)
站台人氣
累積人氣:
1,176,895
當日人氣:
438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