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雞湯
從小就不喜歡吃禽鳥和水產,這個偏食習慣維持到長大成人都改不了,不過食慾經過進化,到現在,除了新鮮宰殺的禽鳥和腥臭的鱔魚外,我一般都不抗拒肉食,只是少有主動找來吃而已。
我的偏食一直很令家母犯難。小時候,她試過餵我吃魚,而我只嘗了一點就嘔吐起來;她餵我雞湯,看着我揑着鼻子喝完了,但就知道我接下來的一餐飯變得索然無味。於是,飯桌上的魚蝦蟹和雞鴨鵝都逐漸減少,我自然求之不得,卻苦了家人,他們對禽魚不但不抗拒,甚至是不可或缺呢!在家裡打邊爐,母親還會提醒我的弟妹:等哥哥吃飽了才放魚肉。
母親雖然受敎育不多,但她知道偏食會導致營養不良及其它後果,於是她想方設法引誘我去吃。旣然明刀明槍的做法引我反感,她便嘗試使用隱蔽的手段:用豬肉和雞肉煲好湯,把雞肉挾走,跟我說那是瘦肉湯;做餃子時,將魚肉混在豬肉和韭菜裡,對我說那是豬肉水餃。知道母親一番苦心,以前我總是裝模作樣地吃一些,好像不知道她做了手腳似的。
工作以後,在家吃飯的時候就越來越少,搬出去住以後,就更少機會吃到母親煮的飯了。一周裡面,除了有一兩天我明確表示沒有空之外,母親總會打電話問我回不回家吃飯,要是我回去的話,她就會弄出豐盛的飯菜,並且準備雞湯。現在她也不掩飾那是雞湯了,但也沒明言叫我“飮雞湯”,只叫我“飮湯”。這樣的心照不宣,成為我與母親的溝通方式之一。
其實,我母親一直自慚於學識不多,在社會上又沒甚麼地位,還在我們少年時期,也許在她潛意識中,就感到自己正逐漸失去令子女敬仰的資本了。三個受過不少敎育的子女,事實上對她產生很大的壓力,或許,她認為自己不能再指導我們生活了,唯有一餐飯、一碗湯,才可以保留作為母親的安全感,在看着我們有滋有味地吃着她親手做的飯菜時,尋回母親的自信。每一餐飯,她都用心經營,精益求精,包括應對我的偏食,她將她一生的智慧和對子女的愛都融入到飯菜中去。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正好是母親節,早上一家人到酒樓飮茶,要結賬時,母親說:“這裡的東西也挺好吃。”其實,對於子女來講,只有母親做的東西,才是最好吃的吧!
太 皮
原載6月澳門日報生活適時識食
Blog佬記事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