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港漫外,美國漫畫和日本漫畫也有不少長篇連載,主角一樣是死唔斷氣,例如美國Marvel Comics的“超級英雄”系列、日本的《多啦A夢》等,就算原作者死了,連載還會繼續進行,比港漫猶有過之。香港漫畫無論從包裝和行銷手法方面,較與美漫接近,而畫風則有不少畫家受到日本池上遼一等人影響。
雖說美日也有“走不到終點”的作品,但港漫更為突出,除了個別港漫會在銷量大好的情況下作個了斷,一般漫畫只需還有點營利便會苟延殘喘。消費模式是導致港漫長壽的原因之一,雖沒有正式數據支持,但港漫的消費群一般認為是以收入不多的年輕人及草根階級為主,叫他們一次付出高昂的費用去消費未必捨得,但每周花十多元去買一本漫畫,則既可不花太多錢,又可滿足消費及娛樂的欲望,在慣性消費的帶動下,不少港漫便可延年益壽。
另外,相信也是最主要原因,是因為香港ACG(動漫產業)相對落後。一本漫畫好比一個品牌,好漫畫在漫畫迷心目中有無上地位,美日市場大,ACG產業蓬勃,漫畫有條件在完結後,透過各種各樣的方式滲透到漫畫迷的生活中,漫畫可以改編成動畫、電影、電玩、玩具和精品,這些延伸產品,間接在漫畫迷心目中延逐了神話,滿足了他們對某套漫畫的想念。因此,你會見到此刻《龍珠》不斷有新game出、手塚的漫畫再度改編動畫、聖鬥士的公仔出完一隻又一隻,實則上與港漫的“長出長有”異曲同工,只是形式不同。
香港漫畫既不能擴展外地市場,由於人物程式化而容不下延伸產品,也沒有人才和條件將之動畫化,就算是電影改編,也搞到像電影《龍虎門》般不倫不類!漫畫的產品沒法外延,漫畫家和漫畫公司不能透過源源不絕的版稅收入來賺錢和支持新漫畫!結果只能食老本,靠一本好銷的漫畫來支持公司運作,直到創作出另一本更好賣的為止。
香港漫畫行業十分奇特,一家公司通常只有一本漫畫銷得,例如玉皇朝的《神兵》系列、天下出版社的《天下畫集》及海洋的《武神》等,一本漫畫停刊也就表示刊物的十多個助理要重新就業,前景未必樂觀。市場、消費模式和公司的運作決定了港漫的長命。
@麻油王子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