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記憶的邊界-《臺灣重遊》
繼舒國治的《水城台北》之後,我再一次的從他的記憶中,重遊了今日的台灣,也喚醒了某些已經絕版的臺灣風景。
人們常說物是人非,指人事的變遷無常,殊不知物換星移的速度,真的是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台灣這幾年的日新月異,已經跨越時光所能變遷的想像,許多的風土,景色真的是今非昔比;而「今」「昔」之間,也不過五年十年的反差。只能說時代進步得太快,記憶與感情也很難生根;所以讀舒國治的《重遊台灣》或《水城台北》,都像進入時光隧道一般,跟著他筆下的風景想像,神遊,其實不過是五十多年的光景罷了,今日台灣各地的景色,早已嗅不出書中記述中的那份古早味。
作者對於寶島的知解體認,也是臺灣大多數民眾心中所烙印的景點如:阿里山、日月潭、鳥來瀑布、台中公園、太魯閣,陽明山,鵝巒鼻...等地。這些地方都值得看看遊遊,也是學生時代畢業旅行的最佳去處。
常常想,小小的一個臺灣,尚且有那麼多的風土人情可以探索,更何況其他而積比台灣大出百倍千倍的地方。因此喜灣不但適合重遊,更能一遊再遊,或一次全島的深度之旅。
居住在臺灣這塊土地,最為了解熟悉的,照理說還是自身朝夕生活的所在;然而據個人經驗,還是未必都能瞭如指掌,對於名勝古蹟也所知有限,或許對臺灣本島太過熟悉,每次遊玩,多屬走馬看花,不會去留意喜灣城市術景的風格特色,也不會注意城鄉的地標,以及較為文化走向的層面。
但在《臺灣重遊》這本書中,會使人深切而具體的看到臺灣不曾被發現的一些現象,如臺灣的城鄉界限模糊,娛樂城郊化;臺灣公路的路標不清楚,也沒有地圖可循,遊人尋找目的地,往往要靠不斷地問路。這在我去埔里「紙教堂」時,體會最為深刻。
另外「泡沫紅茶」,竟是台中的發明,有西式雞尾酒的概念,用Shaker來撞擊紅茶和冰塊,製造出泡沫的效果的一種飲料,而在本島蔚然成風,並發揚成各種口味,再加些牛奶粉圓,而成珍珠奶茶;還有「檳榔西施」、某些族群的穿戴形制,彷若約定俗成,變成臺灣的風格文化之一。
至於市鎮的路名,也有其特色:台北市以大陸各地城市為街名,路名,高雄以一至十之吉祥概念為街名,也可從城鎮的命名,得知該市鎮昔的形勢來揣想。
開車遊台灣,方便又舒適,兩天一夜的行程,便可玩遍半個台灣,經濟實惠;去年夏天與家人至中部遊玩,早上從台北出發,中午就到埔里,下午已進駐日月潭旅館,遊湖逛街,從容夜遊享用美食大餐,還玩了周邊好些個景點,台灣風光秀麗,到處四通八達,真的是開車的天堂。
提及臺灣的小吃,從早年的夜市小吃發展成為餐館美食,是本人重遊台南的觀感,但見餐廳外大排滿長龍,餐廳內三層樓,座無虛席,我們在四樓用餐,乃事先預定,所有的各種台南的小吃,在這襲家餐館一一吃遍,奇怪的是感覺卻不如多年前遊台南時,在夜市的小吃美味。
臺灣的美是逐漸發展出來的;而非制定,一窩風的流行與約定俗成式的食衣住行,沒有文化的文化,如相似的老街,夜市,公園,建築,走到哪兒都是大同小異南北通。
唯有天然景觀,原住民的特色,稍有不同,以及山中的古道,可資探索外,海洋則是未加利用的大好天然資源,真的有些可惜 。
其次是離島的觀光價值,在本書中並未提及,也是臺灣旅遊,逐漸興起開發的景點;如綠島、龜山島,是目前很多民眾所選擇的新景點。
《台灣重遊》於1997年出版,絕版十年後再推出新版,書中鄭在東的插畫,還蠻引人的,與作者的遊記相得益彰,這是我喜讀此書的因素之一。
再者,本人生長於斯,竟對臺灣各個市鎮,知所以,而不知其所以然,但此書提供了許多過去遊而不見不知的種種線索,讓讀者再遊舊地時,會有不同而深入的感知;由臺灣人的眼光重遊現在的臺灣,讓讀者看到過去和記憶中臺灣,是我喜「悅」此書最大的收獲。
2012/7/1 映彤悅讀札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