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靑年作家九把刀從網絡寫手到暢銷作家,是短短幾年間的事。他的寫作事業平步靑雲,原來與他的數學和營商智慧大有關係。這不是他說的,是我從《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原版小說看出來的。
可能由於《那些年》改編成電影太賣座太有影響力,以致幾個月來熱潮不減,凡有人說出或寫出“那些年”這三個字,人們就會聯想到下一句“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也不管當事人的下一句是不是這樣,還是另有所指。一如“八○後”在這幾年突然冒出來的詞語那樣,“那些年”也造成了有些人對之有種抗拒感。有朋友反應激烈,警吿不要再提起“那XX”三個字!
我沒排隊看這部電影,但選擇買原版小說,希望了解一下它為何能有這麼強大的感染力,不但八○後的人,連七○、六○年代生的人也豎起大拇指讚好。
故事是作家九把刀的自傳,他把自己從初中到大學的愛情夢寫下來,給讀者細細品味,聰明頑皮但不愛讀書的九把刀,偏偏對一個乖巧伶俐品學兼優的女孩沈佳儀情有獨鍾。而這份靑澀的愛意經過時間的洗禮和昇華,以致他竟不敢開口表白,一拖再拖,到上了大學,不能再跟她一起讀書的時候,兩人還在拉鋸。
九把刀安排代表他的男主角柯景騰想盡千方百計,把同樣想追沈佳儀的男生一一擊退,再很努力很努力地讀書,用可與沈佳儀一較高下的成績敎她另眼相看。我覺得付出了整個中學的感情,到後來竟為了沈佳儀責備他搞無聊的打架比賽,而突然崩潰了、放棄了的柯景騰,才是全故事最敎人產生共鳴的情節。
不在台灣長大的我們,沒有理由對九把刀的校園生活產生共鳴,而愛情的起落,卻是無分地域的。
有多少愛情,不是從最美好的幻想開始?那人,無論多挑剔多嘮叨,在你眼中都變成可愛可親的個性。然而,時日久了,當幻想變成事實,從天邊遠落到地上近的時候,“咚”的一聲,你突然就明白過來了。那人,說到底也只是個人,而不是敎堂穹頂上超凡脫俗的天使。放棄嗎?還是踏實地愛下去?大家有不同選擇,不過,情懷卻是一模一樣的。
(原載澳門日報) 2011.12.3 水月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