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02-20 18:05:32| 人氣12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新屋標準配備-「制震宅」★中信房屋樹林冠軍團隊(小馬)0935-251-628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經過小年夜台南地震的震撼,民眾除了關心造成大樓倒塌的真正原因之外,也開始注意自身住家的建築結構問題。一般台灣15年以上舊建築的耐震強度不一,要視建商營造品質,而在921地震之後的新建築,品牌建商大都能更加重視建築結構的耐震,因此不少新房子都已經將耐震設備納入基本配備,提升住家安全,讓民眾住得更安全與更安心。 當這項安全住宅的訴求變成所謂的「標準配備」之後,品質還是可能會出現落差,到底是確實有增加建築物的安全性,還是僅以行銷訴求為目的?這兩者差異之間很大,要睜大眼比較清楚。 制震設計安全為先 傳統建築物的耐震結構設計方式,為「強度抵抗型」及「遲滯衰減型」,前者是採用彈性設計法,後者則是塑性設計法;當地震來襲時,能夠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制震建築就是在建築物的骨架內,安裝一種或多種的制震元件,簡單可分為兩大類,一種是位移型的制震器,另一種為速度型制震器,用以降低建築物的搖晃程度,以減低來回震動時的不舒適感,不同類型制震器於結構設計時可針對不同的需求使用。 現今科技日益進步,建築材料也趨多元,就如市面上地產廣告常看到的制震建築,林林總總,制震的好處是可以吸收能量、控制搖晃的建築物,降低建築物的變形。在遭遇大地震時,制震器會先發揮功能,不致損及主結構體本身,只要在大地震過後,針對制震器進行檢測,若制震器有所損壞者則進行更換,建築物可恢復原有狀態。 何謂制震宅、隔震宅? 防震技術目前已經十分精進,其方式大略可分為三種,分別是制震、減震及隔震技術,每一種防震技術所運用的裝置及工法均不盡相同,但目前市面上使用制震及減震工法的住宅,俗稱為「制震宅」,而應用隔震工法者則稱作「隔震宅」。 所謂制震宅,是特別加裝「制震壁」或「阻尼器」於建築中,以達到減震之目的。制震壁是在兩片鋼板(或稱阻力板)間填塞高黏度的黏性體,然後安裝在建築壁面內,不僅可以減震,還可以減弱強風對於大樓的搖晃。 阻尼器類別則有數種,其中「液流阻尼器」、「軟塑性體阻尼器」、「黏彈性阻尼器」、「摩擦阻尼器」、「金屬降伏阻尼器」屬於減震技術,裝置於相對的上下樓層;「被動調諧質量阻尼器」、「主動調諧質量阻尼器」則裝在建築的高樓層(例如台北101的阻尼器),來降低受震反應。 靠著阻尼器可抵消地震能量,減低地震之震幅,讓建築結構免於被破壞,由於軟塑性體阻尼器既能減震又能防風,因此被台灣業者普遍使用;然而,雖然阻尼器是耐震工法中最經濟實惠的,但仍有建商裝設數量不足,故在購買制震宅前應該要事先檢查。 何謂隔震宅? 隔震宅則是在建築物底部和建築結構之間作出一個「隔震層」,依隔震層的內容物不同又可分為「橡膠式隔震」及「滑動式隔震」二種;前者是由鋼板、鉛心及橡膠所作成,以隔絕地震時產生的共振效應,而後者組成物是石墨、鋼球等多種物質,在地震時能經由滑動磨擦來削弱地震能量,主要是避免建築物在地震過程中受到傷害。 隔震設計在日本神戶大地震時,就發揮了很大的效果,減少許多建築物的損毀,日本特別重視公家單位的建築抗震能力,例如醫院和消防局以及一些政府單位等,大都採用隔震建築,因未在大地震中,急救單位的建築不能有所損毀,才能救助廣大的傷民。 市面上有許多建案自詡為制震宅、隔震宅,消費者仍得睜大眼睛端詳;若是難以分辨耐震裝置的優劣,可詢問建案是否有取得「耐震標章」,該標章為內政部營建署與財團法人台灣建築中心,共同合作規劃的認證制度,假如獲得認證標章肯定,就能買得更加安心了。

台長: 中信房屋樹林冠軍團隊(小馬)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