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居民收入分配由金字塔向橄欖型發展,保險業可承保範圍與保險業務規模將急劇擴大。新的經濟社會環境對保險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需要保險業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保險保障。
■一個成熟的保險市場,從形成到發育進而完善需要經歷三個階段的轉型,即從追求保費收入階段到追求保險經營效益階段,再到追求保險品質階段。我國現在正處於第一階段向第二階段轉型時期。
■保險公司在競爭中除了要維持市場份額,還要注重業務品質,在償付能力一定的前提下不斷地擴大業務規模,這就要求各公司必須擁有自己特定的客戶群,因此第二階段實質上是細分市場的階段。
■保險市場細分,可以減少內耗,實現科學管理和科學發展,在國家保險業發展總綱下,實現市場主導化管理,制訂不同市場的發展目標和模式,是中國保險市場成熟的特徵。
自2004年,我國人均國民收入已超過1000美元,從低收入國家進入中低收入國家行列。許多國家的發展進程表明,這是經濟社會結構將發生深刻變化的重要階段,居民生活水準將不斷提高,社會需求更趨多樣化,消費結構加快升級,人們更加追求生活內容的豐富、生活品質的提高以及生活環境的改善。2004年中國保險業總資產突破了1萬億元人民幣大關。新的經濟社會環境對保險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保險業必須適應發展環境的變化,立足於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不斷拓寬服務領域,提高服務水準。2005年年初的全國保險工作會議上,中國保監會主席吳定富作了題為《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努力開創保險業發展的新局面》的講話,提出了保險業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
經濟增長是保險市場形態分析的基礎
為了能夠為宏觀經濟的發展保駕護航,同時又能做大做強保險業本身,積極應對國內外經濟形式的變化,有必要分析我國目前保險業的現狀,找到制約保險業進一步發展的影響因素,分析原因,確定保險業發展中的新的增長點。
國民經濟與保險業之間具有緊密的關係。從保險經濟學理論和保險發展歷史來看,經濟增長和發展是保險需求增長和結構升級的根本源泉,所以國民經濟的發展是保險業發展的前提。國民經濟發展為保險業提供了充足的保源、良好的政策支持、穩定的金融環境和良好的外部環境,宏觀經濟發展狀態良好,會為保險業的發展鋪平道路。另一方面,保險業的發展也為社會經濟生活提供著損失補償、資金融通和社會管理的職能。但是,我國目前還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經濟仍在轉軌過程中,因此,在經濟體制、產業政策、稅收政策、經濟發展程度等方面還有不利於保險業發展的地方。城鄉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決定了保險市場發展的城鄉不平衡和區域不平衡;農村經濟發展相對滯後的狀況和“三農問題”的複雜性使得農業保險發展緩慢;各階層居民貧富差距的擴大使商業保險難以進一步普及;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進程對人壽保險市場的發展產生著多方面的影響;以及保險業承受的較大稅收負擔都成為我國保險業發展面臨的重要問題。
發展保險業必須堅持立足於我國國情。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口多,底子薄,生產力不發達,地區發展不平衡,特別是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覆蓋面窄,整體保障水準低。在這樣的經濟社會基礎上發展保險業,我們的發展目標、發展方向、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經營管理方式和保險監管都要與之相適應。要充分發揮保險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的積極作用,使保險成為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人民的保障水準。在這種情況下,發展保險業就要重視這種差異、承認這種差異,有的放矢,在迅速發展中國保險業這個總綱下,結合各個地區的實際情況來確定相應的發展戰略。所以對我國各地區的經濟發展和保險發展進行市場形態分析,以期為我國保險業的市場細分提供參考依據。
本世紀頭二十年,是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是保險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轉變的新階段。在這個階段,我國的發展目標更加全面,發展任務更加艱巨,必須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認識上的新飛躍。改革開放以來保險業年均增長速度達34%,為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解決好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完成好加快發展的首要任務,需要不斷擴大保險市場規模,提高整體實力。達到這樣的目標,要求保險業既要保持較快增長速度,又要逐步調整和優化市場結構、區域結構和產品結構,不斷改善產品品質,進一步提高效益,努力實現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20多年的改革開放使得我國的中心城市保險市場已經進入了行業規模適度擴大階段,加入WTO以來,我國保險市場的對外開放格局已經開始從局部開放到全面開放的新階段,外資保險公司將把搶灘中心城市作為其發展重心,因此中心城市的競爭將是空前的。經濟全球化和金融一體化的發展,也使得我國保險市場與國際保險市場的聯繫日益密切,這既給我國保險業注入了新的發展活力,也帶來了新的壓力和挑戰。保險業必須在對外開放中趨利弊害,在更大範圍、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保險市場的合作與競爭,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不斷優化資源配置,拓寬發展空間。
通過對保險業內外環境的分析,為產業政策的制定提供相應的依據。目前,保險公司的運營環境有三大變化:政府管制的放鬆和市場化,跨國貿易投資壁壘的下降和全球化,以及網路資訊技術的崛起和快速市場化。市場化、全球化、資訊化這三大趨勢交互影響,相互促進,使得保險市場的競爭出現了跨業務競爭、跨地區競爭和跨管道競爭的空前狀態,這就要求保險公司要用資訊化管理構架促進管理集中和風險防範,用客戶滿意導向戰略落實顧客至上的理念,用戰略聯盟競爭戰略接軌國際。基於這樣的外部環境,在發展中要注意以人為本、實事求是,突出監管的科學性,有效地促進保險業的良性發展。
中國保險市場目前仍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
我國保險業起步較晚、基礎較差,總體規模小,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低,功能和作用發揮不充分,中國的保險業目前仍處於發展初級階段。當前保險業的主要矛盾是發展水準與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的需求不相適應,首要的任務就是加快發展,儘快做大做強。要處理好保險業與經濟社會的關係,必須將保險業置身於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全局,自覺服從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我國的保險業從1980年全面恢復國內保險業務,最初從企業財產保險、貨物運輸保險、家庭財產保險開始,以後逐步擴展到機動車輛保險、責任保險、人身保險等多個險種;保險市場的發展也從由人保公司獨家經營到多家經營,到逐漸有了仲介機構、獨立的保險監管機構和保險同業組織;保險服務物件和領域也越來越廣泛,包括國有及集體的企事業單位、政府機關、私營企業、個體工商戶和城鄉居民個人。 到2004年末,我國保險業總資產規模達到11853.6億元,同比增長30%。全國保費收入4318.1億元,同比增長11.3%;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1089.9億元,同比增長25.4%;人身險保費收入3228.2億元,同比增長7.2%;縱向來看,全國保費總收入從1980年的4.6億元,增加到2004年底的4318.1億元,年均增長30%以上;保險公司總資產由10.5億元增加到11853.6億元。最初,我國保險市場只有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一家,到2003年底,全國共有保險公司62家,其中中資公司25家,中外合資保險公司和外國保險公司分公司37家。另外,還有保險經紀公司88家,保險代理公司532家,保險公估公司121家,保險兼業代理機構7萬多家,保險行銷人員130多萬人。
從全國33個省市自治區的狀況來看,由於中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保險業發展也不平衡:廣東、上海為代表的經濟發達地區,市場供給主體多,需求量大,競爭也激烈;而中西部地區,保險需求量小,保險意識淡薄,其保險業發展遠遠落後於東部地區。據統計:2001年中國保費總收入中,廣東、上海、江蘇、浙江、北京的市場份額最高,最低的是西藏;東部5省市保費收入的市場份額為40.348%,而保險業落後的5省市保費收入的市場份額僅為1.909%,不及中部地區一個中等省的份額。到2004年4月末,保險資產規模最大的三個地區分別是江蘇、上海、廣東。其中,江蘇為885億元;上海為779億元;廣東為585億元。
從世界保險業的角度看,據《西格馬》統計,我國的保費收入總額已經超過了荷蘭、瑞士、西班牙、南非、澳大利亞和加拿大,體現了我國保險業,特別是壽險業取得了長足進步。但作為一個有13億人口的大國,我國在保險密度和保險深度上,與發達國家甚至與較先進的發展中國家相比,還有相當大的距離,這是中國保險業目前面臨的挑戰,也同時向海內外保險界展現了一個巨大的市場空間。
我國保險市場的總體態勢是在政策扶持之下形成的寡頭壟斷市場,只有上海等少數開放城市進入到壟斷競爭階段,並且保險市場整體還處於賣方市場狀態,因而,保險公司在競爭中積極性較小,並且忽視消費群體的客觀需求。只有當市場完全開放以後,外資公司的進入,才會加劇保險公司之間的競爭,靠政府維繫的這種壟斷狀況會有很大改善,市場的因素會成為競爭的焦點,這種放開以及競爭的引入會對消費群帶來許多好處,賣方市場將在競爭下轉為買方市場,消費者的需求才會真正成為保險公司供給的源頭。對保險公司而言,在爭奪市場的過程中,不光是發達的城市成為競爭的焦點,在對客戶進行深層次認知———細分的基礎上,提供的保險產品也才更有競爭力。
一個成熟的保險市場,從形成到發育進而完善需要經歷三個階段的轉型,即從追求保費收入階段到追求保險經營效益階段,再到追求保險品質階段。客觀地說,我國現在正處於第一階段向第二階段轉型時期。在過去的20年中,我國的保險業處於第一階段,是保險業務的擴張階段,可以看到各個保險公司忙於佔領市場份額,市場被幾個大型公司壟斷,小公司發展緩慢,保險產品同化、費率單一、合同條款雷同,業務重規模輕效益。2003年4月,保監會出臺了“保險企業償付能力監管”的管理規定,同年又停辦了“健康長期分紅類產品”,說明我國保險業開始由第一階段向第二階段轉型,逐步進入到注重保險經濟效益的階段。其間,保險經營 者和監管者共同努力,豐富產品、完善費率標準、使合同和條款人性化。在這一過程中,中小保險公司加速成長,外資公司湧入,國有公司通過改革積極應對。保險公司在競爭中除了要維持市場份額,還要注重業務品質,在償付能力一定的前提下不斷地擴大業務規模,這就要求各公司必須擁有自己特定的客戶群,因此第二階段實質上是細分市場的階段。
保險市場的細分是市場發展的必然選擇
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不僅是保險業長期發展的需要,也是解決當前突出矛盾和問題的需要。針對以上市場形態分析的結果,從當前保險市場運行情況看,有以下較為突出的問題:一是產品結構單一,服務水準不高,不能滿足市場多樣化的需求。二是經濟補償能力低下,我國保險業支付自然災害的賠款,占災害損失的比例僅為1%,遠低於發達國家20%的平均水準,作用發揮得很不夠。三是在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方面,我國商業性養老、健康保險發展資格老,但程度低,離國家養老與健康保障體系的支柱距離較遠。四是在為“三農”服務方面,近幾年農業保險業務出現了萎縮,不能滿足農村經濟發展和廣大農民對保險的需求。五是在保險監督管理方面,長期以全國作為一個整體為制定相關的政策,忽視了地區之間、城鄉之間的差異,降低了監管效率。並且,我國對主要險種條款和保險價格實行嚴格管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保險產品的差異化和保險價格競爭。這些矛盾和問題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深層次問題在具體領域的集中表現,有長期性問題在當前發展階段的突出反映,有體制不健全和機制不完善等因素的影響,也與發展觀念上的偏差有關。解決這些問題,必須進行全面、系統地考慮,堅持標本兼治,歸結為一點,就是樹立和落實科學的發展觀。
樹立科學的發展觀,首要一點就是要進行市場細分。美國市場行銷學者溫德爾·史密斯認為:一個市場的顧客是有差異的,他們有不同的需求,尋求不同的利益,企業應根據顧客的不同需要對市場細分。
在保險業細分市場的過程中,主要的思路就是通過建立科學的指標體系,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市場的劃分,使得同一類型中的市場具有校為相似的市場特點和市場成熟度;不同類型的市場之間差別相對較大,顯示出比較明顯的差異。而這種市場特點和市場差異就代表著市場的不同形態和不同需求。我們曾經分析過中國經濟從東到西具有比較明顯的梯度狀態,又因為經濟發展是保險業發展的基礎,因而保險市場也表現出同樣的態勢。所以在細分時可以考慮從各省市自治區的經濟發展水準、保險業務量、保險市場規模、保險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保險企業效益、保險仲介發展程度、外部環境狀況等方面入手,依據各省市的經濟狀況及保險業發展程度,選取來源可靠的資料和可獲得的指標,將我國保險市場進行細分,根據保險業綜合發展水準分成幾個大的區域。
本文從各地區經濟發展水準、保險業務量、保險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三個方面考慮,用各地區的經濟增長率、保費收入、保險密度和保險深度作為主要指標,利用多元統計方法中的聚類分析,以2001年的相關資料對我國的保險業進行細分,使得相似形態的地區被放入同一類,並且不同的類之間具有較大的差別。聚類時對各個指標進行了標準化處理以消除資料單位的影響,各樣品之間的距離採用歐氏距離,聚類方法選用了分類效果較好的類平均法。(資料來源於2002年《中國統計年鑒》)部分省市分類結果如下:
第一類:北京、上海;
第二類:浙江、廣東、江蘇、山東;
第三類:黑龍江、安徽、湖南、河北、河南、湖北、四川;
第四類:江西、廣西、吉林、貴州 、甘肅、山西、雲南。
結果表明:北京、上海、浙江、廣東、江蘇和山東的保險業發展在全國居於領先地位,而江西、廣西、吉林、貴州 、甘肅、山西、雲南較為落後。
國家可以根據保險業在地區之間的差異性,結合我國經濟區域的劃分提供不同的政策支持,在保險業發展較好的地區,可以相對地放鬆市場管制,強化市場和競爭的因素,使得這些區域較早地適應國際化的發展。在保險業發展較差的地區,國家除了一方面給予政策的扶持,同時也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問題的解決,使得落後地區能夠在積極發展經濟的同時,加快保險業的發展,讓二者結合起來,形成良性迴圈的狀態。對於費率、合同條款、保單、產品等各方面內容的管理就可以結合區域特點有效地進行監管和管理,避免在制定政策和進行監管時,由於各地區之間保險業的參差,難於有效地推出相應的措施和標準。特別是目前,外資保險公司已經逐漸進入中國市場,搶灘中心城市的保源已經是不爭的事實,而我國總體處於初級階段的保險業就必須根據這種現實狀況,及時調整戰略,利用保險業發展較好的城市進行試點,和外資公司進行競爭,提高自身競爭力,並帶動全國保險業的發展。這樣,在細分過程中其市場形態較好的這一類城市可以成為試點的被選城市。
保險市場細分,可以減少內耗,實現科學管理和科學發展,在國家保險業發展總綱下,實現市場主導化管理,制訂不同市場的 展目標和模式,是中國保險市場成熟的特徵。中國保險市場形態分析是為了達到市場科學分類的結果。市場細分可以實現科學管理,科學發展,進而實現中國保險業迅速發展,真正發揮保險業在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中國保險業剛剛起步,在1980年全面恢復後,已經跨越了發達國家發展的上百年歷史。但是,中國保險業正面臨歷史性的轉變,對中國保險市場的形態研究,有利於實現中國保險業的科學發展,有利於中國保險市場有先後的實現市場轉型,進而使中國保險業迎來又一個繁榮高速發展的新時期。(上海市保險發展規劃專案研究室)
上海市保險發展規劃專案研究室簡介:
成立於2000年8月,當時由上海市保監辦主任周延禮兼任研究室主任,現由上海保監局局長孫國棟擔任,復旦大學保險系徐文虎教授等任副主任。研究室是為上海保監局和上海市政府保險決策提供參考的諮詢機構,主要職責是研究保險前沿問題,為上海建立國際金融中心和做大作強上海保險業提供智力支援。
http://www.chinarm.cn/Insurance/2008/0214/1888_1.html
2008-02-14 1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