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咖啡領域裡有所接觸。碰到一群心胸開放的朋友,所以大家可以無私奉獻(包括業者)一些沖煮、烘豆知識,很多人都不相信我的烘豆技術是在網路上學的,但的確是這樣的,品評也是差不多,當然現場交流也佔了很大的因素。
咖啡在台灣,到處皆是,已經是全民運動了。什麼樣的人都可以沖煮咖啡,只要深黑棕色的汁液弄得出來,放在一只美美的杯子裡,附上糖與奶精,這就是咖啡。後來義式咖啡盛行台灣,連鎖店一家開過一家,人手一杯卡布或拿鐵,一塊蛋糕坐在窗几明淨的店裡,享受一下那種悠閒的氣氛,這大概是咖啡所附與人們的價值了吧!
但是我認識一群人,他們對咖啡實在熱心,一位Barista到底該具備什麼樣的能力呢?
只要會煮機器(指Espresso機器)就可以了,他就足以當一位Barista?
這些答案在朋友心目中的答案顯然是不足夠的!
咖啡在歐美國家非常盛行,除了是當地人民每天必備的飲品之外,他們更重視專業,如何煮出一杯有價值的咖啡是他們所追尋的目標。
一杯有價值的咖啡是有良好的導演(烘豆師),有好的演員(Barisat)及懂得欣賞的觀眾(消費者)(這些形容詞是來自一位朋友的,引用過來)這三者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光有好技術的Barista,沒有好的烘豆師給予配方豆,讓他技術得以發揮,也無法煮出一杯讓消費者滿意的咖啡呀!
所以站在賣咖啡的立場,咖啡是要給消費者喝的,消費者滿意才是重要的,消費者也要被教育,而站在後端的Barista,烘豆師在台灣都需要慢慢的被賦予專業的定位。
越來越多的自家烘焙咖啡館如雨後春筍般的開立,新鮮烘焙咖啡當然是比進口咖啡又不妥善保存來的好,但是烘焙的穩定度影響到Barista的表現,而Barista的專業程度就算有一鍋很棒的豆子,也不一定能將豆子的特色充分表達。
誰來為這些專業咖啡作努力呢?
部落格的盛行,越來越多咖啡人也開始寫些自己對咖啡的想法,期待這些想法能正確的引導消費大眾,也期待哪天勞委會的官員想通,也給這些專業人員來個檢定吧!
呵呵~這樣是國家公信力單位,應該夠了吧!
還是民間組織的力量,撇除商業的掛勾,好好把專業推廣,我想這真的需要大量的熱誠灌注吧!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