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小地方新聞
記「恆春地區綠色生活地圖」製作過程
「我走過瑯礄古城腳下,拾起落山風留下的半句詩,
是儘管三個時代的文字書寫,也所參不盡的床前故事;
被陳達傳唱過的,我們約定要一路大聲快意吟詠,
伴寂寥的阿朗壹用潮音輕扣著不捨的你,莫急莫急。」
這是我在設計「恆春地區綠色生活地圖」的封面時,所撰下的句子…。
2008年荒野高雄分會與屏東縣政府合作,製作一本關於北恆春的綠色生活地圖隨身手冊,在拮据經費及人力需求極高的田調工作要求下,由民間環境社團義工執行,或許是唯一可行的方向。而調查的期間,正是台灣本土電影最高票房記錄~海角七號的拍攝末期,並且剛好同時就發生在劇情的大多數景點上,等於我們提前來了一趟海角之旅的探勘,記錄了海角七號產生前的那一刻時光…。
而計劃的初始,儘管質疑聲不斷,身為荒野的一員,我與ㄚ嬤堅持要去完成這樣的工作,甚至悲觀的打算,只要有五、六個人也要去嚐試…:好在,後來聚集了會員義工廿、卅人,花費五個月的時間,出動了數百人次,分組進行實地調查、訪談、攝影、繪製及撰文、編輯成冊,這應該是屏東地區第一本正式的綠色生活地圖手冊,這冊子的數量有限,所以在市面上的曝光率必定不高,其實在數位時代,一份經過多人努力的成果,在完成公部門的採購程序,及成果發表記者會後,就這樣塵封於歷史,是一件極不環保的事,知識無法被吸收、討論、辯證,花了一筆預算的結果,似乎尚有許多邊際價值未被充分利用,是我想談談這整個過程幾點醒思的目的,而不是想談整個調查過程的田調趣談。
所以用比較系統的條列方式來探索製作這本綠活圖的幾個衝突觀點或想法:
一、 本綠活圖冊應電子化供所有國人自由閱讀:前面提到的邊際價值問題,讓更多人分享智識,智慧才是活的,透過討論知識才會長大。計劃初期我們並未思考及這個層面,所以並未建議縣府將其電子化供國人自由閱讀的作法,其實公部門諸多出版品都應該將成果開放,不然紙本的印刷物通常不易流通。一方面將公部門為特定專案製作的出版品免費公開電子檔,也能讓大家看看錢是否有被浪擲?
二、 誰才能製作該地區的綠活圖?一開始的討論時,夥伴很自我批判地提出這樣的疑問,我們不是當地人,憑什麼要幫當地人決定什麼是綠色指標?什麼是綠色資產、綠色作為?這樣的醒思得到許多夥伴的認同,甚至是退卻的堅強理由,只是我想,在沒有任何訓練課程,甚至在地人連啥是綠活圖都茫然的當下,如何由當地人去主導並執行,荒野在國內屬綠活圖經驗最好的一個團體(這也是屏東縣府想與荒野合作的原由),而我深切認為,完成一份在地的綠活圖並不難,難是難在於自覺的過程,要在地人體認到與環境和諧生存的美感及重要性,其實是最難的,我在台南唸書的四年,發現一般市民對自己周邊的存在事實是很理所當然的無感,這種在地價值通常需要外在力量的啟發,透過在地意識的覺醒才有成就點什麼的機會,因為,我希望夥伴們抱持示範的心情,給自己也給當地一個呈現的機會,不要有過程完美的壓力,但求學習及分享。而這樣的論點,同樣出現在過程的審查會上,會被縣政府聘為審查委員的,必定是生態、教育、社會、地方文史上專家學者,開始的初期審查,我發現這些各領域的學者專家,對綠活圖不是全然陌生就是只知基本認知系統,而未有真實的操作經歷,有學者在過程中也知覺到其中的矛盾,也給我們一些田調訪問過程的實質建議及補強公信力的指導,我想這些教授及校長們也是抱持樂觀其成的心態吧,或許第一份產生之後,許多問題才能放上平台供討論。
三、 綠活圖是活的:綠活圖是將社區的自然、社會及文化資源,透過全球共通的圖示(ICON)來簡化認識所在社區的一套視覺標示系統,今天這個時間點,ICONS共計劃分十二大類,170個ICONS,與一年前足足多了45個,表示隨著全球各地的GREEN MAP調查繪製過程,不斷有新的特殊社區特質需要被注意,或許在我們調查的過程中,沒有適當的ICON可以表達當前社區屬於自然、社會及文化資源的現象時,就必須要透過國際綠活圖特定機制來擴展ICON,也就是說我們不應被既有的ICON範圍所限制,發現社區新的異質之處也是一種收獲。
四、 綠活圖有幫特定商家廣告的疑慮嗎?北恆春綠活圖於製作期間,審查委員對其中一些商家的標示提出疑慮,而縣府的立場,也蠻怕被認定幫特定商家廣告,而周邊其他商家是否會有偏頗的想法產生?而綠活圖本就在彰顯綠色經營的位置點及數量,可以說是一種指標,當然後來是不將商號書明,以圖示及簡易說明交待,其實如果真的是符合綠活圖的精神,倒不必太在意各方的立場問題,不過我們最怕商家無法一直堅持立場而變調經營。
五、 負面指標圖示(ICON)的置放爭議:一開始的綠活圖ICON只有正向的指標,後來慢慢跑出了許多值得警覺的環境問題,層出不窮的負面狀態如錯誤的開發、交通危險區域、污染場址…等,變成綠活圖上的常客,對於一份官方的出版品而言,其中的矛盾更多,因為這代表地方或中央政府的未盡心力之處,或是我們預期將發生的環境問題,只是當下尚未發生,種種的問題考驗著我們的良知,最後是只好捨去未發生者,已存在的問題還是就我們的觀點擺放上負面指標,其實未發生的卻是更嚴重,例如核廢料的存放問題,將會是我們後續關切的焦點,雖然它正往悲劇的一方進行著,而我們當下無法標示出未成真的問題。
六、 綠活圖與網路地圖GPS的連結:這次的夥伴中,有人的研究所論文即以綠活圖與GOOGLE地圖的結合為主題,所以將我們整個專案執行過程記錄成他論文的主軸,台灣尚未有一個網路平台來擺放所有既成之綠活圖,而國際的綠活圖組織網站上雖有將各地方、社區製作團隊基本資料,卻沒有嚴格要求各團隊將完成的綠活圖成果依固定格式上傳,所以基本上各綠活圖的成果是零散在各團隊之間,因為使用綠活圖圖示系統需向其官網申請並繳交一筆ICON使用費,而我們調查的過程也都在各標示點留下影像及GPS及文字說明資料,與網路平台的結合並不難,只是多了一些後續上傳的作業,是應該推動這樣的事情。據聞工研院有這樣的一個網路地圖平台,如果能開放或是以低廉的代價讓公益的地圖放上公開平台,會是美事一件。
七、 地方產業的苦衷與迷思:調查的過程必須拜訪一些在地團體或接觸一些民眾或公部門的成員,卻對地方產業的方向感到些許無力,我們在海角七號中看到地方政治人物對地方發展的大發不平之鳴,其實只存在電影的效果中,我想地方的政府或民意代表機構,很少會有寬宏視野的,還都存在爭取小我利益,消化預算的狀態下,我們看到的地方產業或文化資產政策,很少有遠見的,工程導向讓台灣的公帑絕大多數砸在鋼筋水泥的思考中,淺根的產業思維,不會有海角七號中的那種小小的堅持,這讓我想起另一部探討到恆春墾丁地方產業的影集~我在墾丁天氣晴,我覺得這片探討得還更真實一點,在帥哥美女的追逐陽光海浪之外,把地方產業的衝突及無知點得更醒目,我想綠活圖圖的是一種永續的生活觀點,這在我們標示ICON的過程中,不斷的自問,這些文化資產及景點,那些願意走小眾經濟的經營者能撐多久?這是每個消費者要學習的,無知的消費者及反智的選票,造就了綠活圖上每一正反指標ICON的消長,正指標慢慢變多?還是負指標漸漸入侵,北恆春,這樣一個在國家公園外圍的區域,正在考驗土地公的神威是否還在。
後語:北恆春雖在墾丁旅遊地圖的外圍,實則存在著許多文化資產待關懷及認識,我們利用幾個月時間走過恆春城、車城、四重溪、牡丹、滿州、九棚、東源村…等村鎮,諾大的範圍能記錄到冊子中的畢竟有限,無論自然生態、族群演變史、歷史政治事件、傳統建築、特殊人物…,這像一本閱不盡的史冊,希望大家有幸讀到這本冊子的能以遊戲的心情隋書中的設計度過你一次次的假期,沒緣看到這冊子的,去向屏縣府問問吧。另外想多瞭解綠活圖的知識,荒野保護協會會是一個很好的諮詢單位,如果你是老師,更歡迎您帶領您的學生,來繼續延伸我們未盡完美之處。
綠活圖的相關基本資料請參閱荒野網站,及參考書目如下:
地圖有氧運動:從紐約京都到台灣7+11個綠色生活地圖 /作者:荒野保護協會/著 ,出版社:野人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868059224
台灣綠活圖網站http://gmap.greenmap.tw/index.htm
美國綠活圖http://www.greenatlas.org/
綠活圖系統http://www.greenmap.org/
九棚一
牛群
太平洋
九棚二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