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臉書的好因緣,二○一四年老夫子王澤(右一)和作者(左二)夫妻受邀至菲律賓「第二屆馬尼拉人文講壇」演講,並在佛光山萬年寺舉辦「老夫子行三好漫畫比賽」活動,會後住持妙淨法師頒獎予優勝者。圖/蔡懷強
有云臉書江湖深,來自世界各地的臉友臥虎藏龍,說來還真是令人驚喜,近年來另一半王澤與我受邀至國外演講及老夫子的展覽,就是託臉友之福。如二○一四年「第二屆馬尼拉人文講壇」、二○一六年「澳大傑人講壇」、二○二一年現代畫廊舉辦的「好時光在眼前」王澤老夫子原稿展,其中前兩次演講,甚至是未曾謀面的臉友促成呢!
猶記得二○一三年十一月十九日吃過晚餐,菲律賓詩人王勇發來臉書私訊:「明年上半年的『第二屆馬尼拉人文講壇』,台灣方面我希望能邀請您和王澤,不知意下如何?謝謝!」
隔年(二○一四)四月,王澤和我飛抵馬尼拉,與接機的王勇一見如故;也因王勇的夫人林素玲是作家也是虔誠佛教徒,更加碼安排在佛光山萬年寺舉辦「老夫子行三好漫畫比賽」,分成人、中學、幼兒組,讓我們見識到佛光山法師在海外弘法的用心,以及老夫子讀者的熱情,我的菲律賓臉友數字也因此激升;加碼開心的是,得知作家好友向陽、方梓伉儷,是首屆馬尼拉人文講壇的主角。
王澤和我到過澳門多次,對澳門有特殊的情感。第一次是我參加澳門舉辦「亞太地區文化資產保存會議」,活動期間走遍澳門大街小巷與古蹟,深深愛上現代感十足又古意盎然的「混血城」;二○一六年二月底,我接到澳門臉友彭執中教授私訊:「邱老師,澳門大學「傑人講座」,想請王老師來演講,王老師有興趣嗎?」兩個月後我們舊地重遊,王澤在澳大主講「老夫子——想入非非」。
三天兩夜的澳門行,在彭教授與好友李崇慶大哥陪同下,收穫滿滿。在校內參觀時喜遇由台灣到澳大任教的鍾玲教授,我早就是她的書迷,從此也成為臉友。
三年前某個夏夜,王澤和我在台北東區散步,他遠遠看到似曾相識的金剛大犀牛作品矗立於宏偉的大樓旁,問我:「作者施力仁是妳的臉友,我們可以去參觀他的工作室嗎?」
二○二○年底,王澤與施力仁在台北世貿藝術博覽會喜相逢,翌年(二○二一)春分時節,「好時光在眼前」王澤老夫子原稿,首次在施先生的台中現代畫廊獻身。
臉書,讓許多有趣的人相遇,但原本我是非常抗拒使用。二○○九年才開臉書帳號,為的是和已在國外求學的姪女、外甥女在空中接軌,日復一日,我成為臉書重度使用者,可她們卻已棄臉書而去。
堅持每天在臉書記事、用照片寫日記的我,於二○二○年元月中旬,在臉書每天連載恩師「古蹟仙」林衡道教授的兩本短篇小說:《灰色都市》和《姊妹會》。我將網拍買到的這兩本絕版書,逐字逐句抄錄下來,這樣的「笨工夫」受到臉友按讚留言鼓勵和期待,短短兩個月貼完,將文字檔交付給恩師的長女心理學泰斗林蕙瑛教授、外孫古蹟達人林嘉澍惠存,方便他們日後再版出書。
這幾年,我每天早上打開臉書,把前一天備妥的詩與圖貼於「晨讀小語」,內容大都取自中外知名詩人,冀望我最敬愛的國際桂冠女詩人張香華,能藉助理讀給她聽,讓失去視力的香華日常也能過得有滋有味,不至於由聽力愈來愈差的我在電話中「為愛朗讀」時,鬧出聽障與視障雞同鴨講的笑話。
那天香華透過助理在臉書傳來私訊:「Dear 秀堂,每天讀到妳貼的好詩,現在我回妳一首瑞典詩人托馬斯(Tomas ,一九三一-二○一五)的詩〈四月和沉默〉」,並問我讀後感:
荒涼的春日/像絲絨暗色的水溝/爬在我身旁/沒有反射。
唯一閃光的/是黃花。
我的影子帶我/像一個黑盒裡的/小提琴。
我唯一要說的/在搆不著的地方閃光/像當舖中的/銀子。
我琢磨著該怎麼回覆眼睛幾乎全盲的女詩人,突然瞥見廚房外窗台的迷迭香盆景裡寄生一爬藤植物,居然開出一朵小黃花。它究竟何時開的?這不知名的黃花照眼,豈不正如詩中「唯一閃光的是黃花」,暗示我「沉默,是一種無聲的力量」。
臉書也督促我完成不少紀錄,當「臉書動態」出現回顧生活點滴的貼文,好友汪詠黛笑回:「過去心不可得,我又呈失憶狀態了,謝謝邱姐留下這些珍貴照片」,我的臉書儼然成為自己和好友的回憶寶庫。
漫說臉書牽引出臉友的情緣,在新冠疫情警戒期間,深深體悟到無聲、安靜帶給我無形的正能量,有如悄悄開在窗台亮麗的小黃花。
(本文刊於2021/08/26人間福報副刊)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