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一種感覺,也是一種生活態度,不必刻意追求,只須用心體會。
林老師,請放心,我們沒忘記您的叮嚀——看古蹟像看花, 要趁早,不能等。
五月二日,林衡道教授的百歲冥誕。我和好友參加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在台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舉辦的「緬懷台灣古蹟仙——林衡道教授百年誕辰座談會」,以及衡道堂的紀念展;次日一早,我們這群愛好古蹟者又回到台北,跟隨李乾朗教授在台灣博物館、台北市中山堂的導覽,繼續向這位對台灣古蹟、文獻貢獻良多的「台灣活字典」林衡道教授致敬。
「你們看,裡面有三十二根希臘式的歌林斯列柱,外面則是多立克柱,外觀左右對稱,平面亦對稱、工整,圓頂是羅馬式的造型,還有略帶英、德的建築風格,這是建築師野村一郎的代表作。當年日本政府向民間募款,籌建原名『兒玉總督暨後藤民政長官紀念館』的台灣博物館,出資最多的就是林衡道家族『板橋林家』,和……」
李乾朗教授說得起勁,隨身擴音器的麥克風晃呀晃,我悄悄上前,幫忙調整一下;走到戶外,烈日炎炎,李教授揮汗繼續講解,好友葉毓蘭教授二話不說一個箭步衝上前,為老師撐傘遮陽;文史達人邱秀堂姐則是跟前跟後拍照,為大家留下紀錄,幫忙照顧參觀的學員。
小小的服務,讓我們三人不時相視而笑——這是隨行聽古蹟導覽的慣性動作喔!我們彷彿又回到大學時代,那段參加救國團、台灣省文獻委員會、台北市文獻委員會合辦的「台灣史蹟源流研究會」的青春歲月。那時,我們都是前後期為「台灣古蹟仙」林衡道教授拿麥克風、撐大黑傘,並服務全營老師和學生的工作人員。
毓蘭調皮地說:「雖然很想念林衡道老師的講解,但現在幫『二十一世紀新版古蹟仙』李乾朗老師撐傘,臉上可以帶著微笑,沒有閃躲飛瀑的表情!」
李老師笑咪咪地回應:「林教授的學問淵博、記憶力驚人,聲如洪鐘,講得太好了,我比不上、比不上!」
李教授的謙謙學者風範,讓人如沐春風,卻也讓我們這些在三、四十年前,即跟隨林衡道教授的「老」學生們,更加思念林老師。
猶記得民國八十三年,文化資產保護學會理事長莊芳榮,為林衡道教授在中山堂慶祝八十大壽。那天,不愛過生日的林教授很開心,頭髮上了油,超大號的「牛伯伯大皮鞋」也是全新的,他向近百位賀客深深一鞠躬致謝,一貫的幽默口吻卻讓我笑中帶淚。他說:「今天我八十歲生日,大家來為我祝賀,實在非常謝謝和感動;不過也很感傷,因為諸位八十歲生日時,我卻不能為大家祝壽。」
三年後,「台灣古蹟仙」仙逝 。
秀堂姐是林老師的得意門生,也是他的忘年好友,經常陪林老師四處走走、用餐聊天,我和毓蘭有幸跟隨,尤其是林老師晚年,我們在國賓飯店月眉廳、明園西餐廳,伴他享美食,聽他說故事;我還單獨在飯店採訪他和作家柏楊先生的對談,兩老興味盎然地主張:銀髮族應該多談戀愛!
往事並不如煙,對林老師的鮮明記憶太多太多。想到他因認為:「肚子吃飽飽,腦子才能學好好。」而堅持要文獻會多出點錢,為史蹟會的學員加菜;想到他曾說:「我最大的願望,是在營隊勘察古蹟時,聲嘶力竭後,光榮倒下。」的悲壯;再看看跟隨「二十一世紀新版古蹟仙」李乾朗老師,一群津津有味對文物保護抱持高度興趣和熱誠的新面孔,我想對天上的林老師說一聲:「林老師,請放心,我們沒忘記您的叮嚀——看古蹟像看花, 要趁早,不能等。秀堂姐還將您說的故事寫下來,出版《戀戀台灣風情——走過日治時期的這些人那些事》,熱賣啦!」
感謝 邱秀堂 老師提供照片
【2015/5/18人間福報. 黛媽咪幸福花園】
「林老師,請放心,我們沒忘記您的叮嚀——看古蹟像看花, 要趁早,不能等。秀堂姐還將您說的故事寫下來,出版《戀戀台灣風情——走過日治時期的這些人那些事》,熱賣啦!」(本專欄每月最後一周的周一見報,本月因與「多元教育的天空」互調而提前一周刊登)幸福,是一種感覺,也是一種生活態度,不必刻意追求,只須用心體會。
林老師,請放心,我們沒忘記您的叮嚀——看古蹟像看花, 要趁早,不能等。
五月二日,林衡道教授的百歲冥誕。我和好友參加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在台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舉辦的「緬懷台灣古蹟仙——林衡道教授百年誕辰座談會」,以及衡道堂的紀念展;次日一早,我們這群愛好古蹟者又回到台北,跟隨李乾朗教授在台灣博物館、台北市中山堂的導覽,繼續向這位對台灣古蹟、文獻貢獻良多的「台灣活字典」林衡道教授致敬。
「你們看,裡面有三十二根希臘式的歌林斯列柱,外面則是多立克柱,外觀左右對稱,平面亦對稱、工整,圓頂是羅馬式的造型,還有略帶英、德的建築風格,這是建築師野村一郎的代表作。當年日本政府向民間募款,籌建原名『兒玉總督暨後藤民政長官紀念館』的台灣博物館,出資最多的就是林衡道家族『板橋林家』,和……」
李乾朗教授說得起勁,隨身擴音器的麥克風晃呀晃,我悄悄上前,幫忙調整一下;走到戶外,烈日炎炎,李教授揮汗繼續講解,好友葉毓蘭教授二話不說一個箭步衝上前,為老師撐傘遮陽;文史達人邱秀堂姐則是跟前跟後拍照,為大家留下紀錄,幫忙照顧參觀的學員。
小小的服務,讓我們三人不時相視而笑——這是隨行聽古蹟導覽的慣性動作喔!我們彷彿又回到大學時代,那段參加救國團、台灣省文獻委員會、台北市文獻委員會合辦的「台灣史蹟源流研究會」的青春歲月。那時,我們都是前後期為「台灣古蹟仙」林衡道教授拿麥克風、撐大黑傘,並服務全營老師和學生的工作人員。
毓蘭調皮地說:「雖然很想念林衡道老師的講解,但現在幫『二十一世紀新版古蹟仙』李乾朗老師撐傘,臉上可以帶著微笑,沒有閃躲飛瀑的表情!」
李老師笑咪咪地回應:「林教授的學問淵博、記憶力驚人,聲如洪鐘,講得太好了,我比不上、比不上!」
李教授的謙謙學者風範,讓人如沐春風,卻也讓我們這些在三、四十年前,即跟隨林衡道教授的「老」學生們,更加思念林老師。
猶記得民國八十三年,文化資產保護學會理事長莊芳榮,為林衡道教授在中山堂慶祝八十大壽。那天,不愛過生日的林教授很開心,頭髮上了油,超大號的「牛伯伯大皮鞋」也是全新的,他向近百位賀客深深一鞠躬致謝,一貫的幽默口吻卻讓我笑中帶淚。他說:「今天我八十歲生日,大家來為我祝賀,實在非常謝謝和感動;不過也很感傷,因為諸位八十歲生日時,我卻不能為大家祝壽。」
三年後,「台灣古蹟仙」仙逝 。
秀堂姐是林老師的得意門生,也是他的忘年好友,經常陪林老師四處走走、用餐聊天,我和毓蘭有幸跟隨,尤其是林老師晚年,我們在國賓飯店月眉廳、明園西餐廳,伴他享美食,聽他說故事;我還單獨在飯店採訪他和作家柏楊先生的對談,兩老興味盎然地主張:銀髮族應該多談戀愛!
往事並不如煙,對林老師的鮮明記憶太多太多。想到他因認為:「肚子吃飽飽,腦子才能學好好。」而堅持要文獻會多出點錢,為史蹟會的學員加菜;想到他曾說:「我最大的願望,是在營隊勘察古蹟時,聲嘶力竭後,光榮倒下。」的悲壯;再看看跟隨「二十一世紀新版古蹟仙」李乾朗老師,一群津津有味對文物保護抱持高度興趣和熱誠的新面孔,我想對天上的林老師說一聲:
「林老師,請放心,我們沒忘記您的叮嚀——看古蹟像看花, 要趁早,不能等。秀堂姐還將您說的故事寫下來,出版《戀戀台灣風情——走過日治時期的這些人那些事》,熱賣啦!」(本專欄每月最後一周的周一見報,本月因與「多元教育的天空」互調而提前一周刊登)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