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載自網路 )
刑法「妨害名譽罪」章主要有兩罪:「公然侮辱罪」和「誹謗罪」。( 可求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 ; 並附帶民事賠償請求 )
一、「公然侮辱罪」是必須在「公然」的情況下,也就是多數人或不特定
人可以共見共聞的狀態。例如,在教室這個公開的場合用髒話罵人。
二. 「誹謗罪」是只要有「散布於大眾」的意思,不論在公開場所或私下指摘
都可以構成這項罪名。壓低聲音說話,卻找來好幾個人,會被認為具有「散布於大眾」的意思。
三、「公然侮辱罪」,是指只要是亂罵髒話,或是讓人覺得受侮辱的話,就算成立。例如罵人穿得像妓女,罵髒話、三字經,或者當眾指某醫師不懂醫學常識等都是。
四、所謂誹謗罪,係規定刑法第三百十條,即【意圖散布於眾,而指摘或傳述足以毀損他人名譽之事】,也就是說,在外流傳不實事項,足以妨害社會上對被害人的人格評價的行為,就構成該罪名。到處傳播足以影響他人名譽的八卦消息的行為,已構成前述的誹謗罪。
五、証據的範圍,包括人証、物証、書証。因此收集誹謗罪的証據,可從人証、物証、書証三方面著手。
六、( 如果散播者是用口頭散播,是不是只有人證,且萬一聽者怕麻煩不願作證 )
檢察官或法官傳喚証人到庭作証訊問,証人如果無正當理由不到庭,依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八條,可科處証人新台幣三萬元以下罰鍰,並且得予以拘提。再傳不到者,亦同。
如果檢察官或法院傳喚証人到庭作証的傳票上載明【抗傳即拘】,証人仍不加以理會,則檢察官或法院將祭出上述條文,以利案件的偵結及審理。
=============================================================
台長 :
* 重點 :
1. 實務上以証據 ( 如錄音等 ; 錄音筆之效力視法官而定, 且需被告未否認 ) 或証人為主; 可直接向 (1) 地檢署或 (2) 警察機關 提出告訴.
2. 他人中傷你的描述內容是不是屬實呢? 是的話就不是毀謗; 不是的話你還要蒐集證據證明他是在損壞你的名譽
3. 如果是用髒話污辱你,且在公共場所就可能構成公然污辱罪; 若是對你所作的評價是不實的,是你沒做過的,就有可能構成譭謗罪
4. 毀謗罪屬刑事罪, 可以刑事告訴( 免訴訟費用 ) , 再附加民事賠償請求.
5. 賠償範圍, 一般務實見解, 須視雙方之身分, 地位, 經濟能力 ; 因侵權精神痛苦程度而定
6. 如果以「強暴」手段公然侮辱他人,就成立了「加重公然侮辱罪」;如果以文字或圖畫的方法誹謗別人,也構成「加重誹謗罪」。以上的加重犯罪類型,法定刑度當然比普通罪重。
7. 「壞話」是一般名眾說詞。所以只是看他「壞話」內容是否足以達成「公然侮辱罪」或「誹謗罪」兩者罪名的成立而已。
8. 公然侮辱罪法定刑為拘役或罰金, 毁謗罪法定刑為一年以下, 均非三年以上之罪 ; 故經第二審判决者, 不得上訴於第三審法院.
9. 妨害名譽罪屬告訴乃論罪. ( 告訴乃論之罪,在條文中都有明文規定,例如刑法之普通傷害罪、通姦罪、妨害名譽罪、偷拍罪等。 )
一. 告訴乃論之罪,告訴人應在 " 知悉犯人之時 " 起 " 六個月內 " 提出告訴,否則會喪失告訴權,告訴權人實施告訴後,亦得在 " 第一審辯論終結前 " 撤回告訴。
二. 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八條(告訴乃論之撤回告訴)
告訴乃論之罪,告訴人於第一審辯論終結前,得撤回其告訴。 撤回告訴之人,不得再行告訴。
10. 誹謗罪的規定如下:
一、意圖散佈於眾,而指摘或傳述足以毀損他人名譽之事者,為誹謗罪,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百元以下罰金。(刑法三百十條第一項:普通誹謗罪)要構成誹謗罪,在主觀上,行為人需具備誹謗的故意與散佈於眾的意圖。所謂誹謗罪的故意是指行為人對於其指責或傳述的事足以損害他人名譽有所認識。
如果行為人是以善意發表言論,則主觀上就不具誹謗故意,不應處罰。但是,要判斷行為人主觀的意思不容易,因此,立法者就在刑法第三一一條將四種客觀可見的行為列出來,明白規定這些行為不罰,使法院較容易做出正確的判斷。這四種不罰的行為如下:
一、因自衛、自辯或保証合法之利益者。
二、公務員因職務而報告者。
三、對於可受公評之事,而為適當之評論者。
四、對於中央及地方之會議或法院或公眾集會之記事,而為適當之載述者。
要構成誹謗罪,在客觀上,須有指摘或傳述足以毀損他人名譽的事實。須注意的是,條文上明白規定,雖然不是自發性的「指摘」,只是「傳述」,也可能構成此罪。
例如: 甲在某BBS站上看到一封足以毀損他人名譽的文章,甲未經查證,就將該文章貼到別的BBS站上,廣為流傳,此屬「傳述」的行為,且因甲的「傳述」誹謗行為不是用言詞進行,而是以散布文字的方式進行,可能構成刑法三百十條第二項的加重誹謗罪,刑責更重。
二、散布文字、圖畫犯前項之罪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一千元以下罰金。 ( 刑法三百十條第二項:加重誹謗罪 ) 以散布文字、圖畫的方式來進行誹謗罪的刑責,比以散布言詞的方式更重,原因在於文字、圖畫散布極容易,且較語言久遠,對被害人的傷害更大更久。
三、對於所誹謗之事,能證明其為真實者,不罰。
但涉及私德而與公共利益無關者,不在此限 ( 刑法三百十條第三項 ) 如果行為人所指摘或傳述的事,雖然對他人的名譽有損,但是卻是事實,則不應該對行為人加以處罰。但要注意的是,行為人必須負舉證之責。通常「證明」一件事是很困難的。「舉證之所在,敗訴之所在」。即使行為人明明親眼目睹、親耳聽見,但是要把時光倒帶是很困難的事,如果無法提出有效的證明,就會敗訴。條文也明白規定,即使所指摘或傳述的事是真實的,但此事是屬於個人的私德範圍,與公共利益無關,則仍構成誹謗罪。因為既然與公共利益無關,應屬個人的隱私,即使是真的,也不容他人任意揭發張揚。
但是,問題在於何謂 「與公共利益無關」 ? 何謂 「與公共利益有關」 ? 很難界定。目前仍是一個有爭議的灰色地帶。
有學者認為凡是刑法明文處用的行為就是與公共利益有關,例如:指摘他人犯竊盜罪的具體事實,或傳述他人與有夫之婦通姦的內情等都是與公共利益有關,因為竊盜罪與通姦罪都是刑法明文處罰的行為。
11. 公然侮辱罪的規定如下 :
未指出具體事實,而公然對他人為輕蔑之表示,這種行為使人難堪,足以貶損他人在社會上的地位,因此刑法三百0九條規定:「公然侮辱人者,處拘役或二百元以下罰金。
以強暴犯前項之罪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百元以下罰金。如前述,根據院字二0三三號解釋,所謂「公然」是指不特定人或多數人得以共聞共見之狀況。
所謂以強暴犯前項之罪者,是指以暴力公然對他人做出輕蔑的表示,例如:用糞潑人。
# 面對部分惡意的醫療糾紛, 這或許是反擊的手法之一.
* 以下這則新聞, 是個很好的例子, 我們可以從双方所秉持之理由對此罪做一部分了解....
【 林義雄告《聯合報》求償2億 】
【 郭敏政╱台北報導 】 【 2005年06月10日 蘋果日報 】
前民進黨主席林義雄昨具狀控告《聯合報》藉由民意論壇和該報專論「黑白集」,用「聖人」、「聖旨」對他極盡嘲弄、誣衊之能事,卻又拒絕刊登他的澄清說法,顯見對他人名譽、尊嚴的輕蔑,因此向該報要求兩億元的 "民事 " 賠償,捐做社會福利團體之用。
林義雄訴狀書中指稱,《聯合報》藉由台聯秘書長陳建銘和民主行動聯盟發起人黃光國文章,將他一個平凡人扭曲成「民主聖人」、「聖人制憲」,更在該報「黑白集」指他是「林聖人」,扭曲事實,十足揶揄、貶抑。
林義雄不滿《自由》言論廣場登「只有蠢黨還在歡呼」,讓曾任民進黨主席的他覺得受到侮辱。
《聯合報》:言論自由
林的不滿也波及到《自由時報》,因為《自由時報》言論廣場刊登「只有蠢黨還在歡呼」,林義雄基於曾為民進黨主席、黨員,自覺深受侮辱,要求該報同版、同位置刊登澄清文章,經兩次電話、兩次e-mail後勉強在「不對等」的版面刊登,林雖表達謝意,卻質疑該報耍小手段。
《聯合報》強調「民意論壇」陳建銘、黃光國投書皆屬言論自由範疇,並無踰越法律或倫理規範,至於「黑白集」文字,是對可受公評之事做合理評論;事實論據無誤,評論亦未違法。
《聯合報》並表示,未刊登投書澄清,係因來稿內容出自《台灣日報》專訪林義雄問答紀錄,不便轉刊,之後曾以電話向林幕僚口頭溝通說明,並以專函請林另撰文稿,唯未獲林回應。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