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來的教育觀幾乎都是不認同用打罵的方式對待小孩。甚至只要是打罵小孩的,就被認為會傷害小孩,簡直是罪大惡極。於是網路上、書店裡,一大堆書教人如何不打不罵教好小孩,說打罵是最懶惰的教育方式......。
我自己是被打罵大的,我應該最痛恨父母打罵小孩才對,但我卻彷彿再努力也走不出我媽的模式。雖然極盡努力要做個愛孩子的好媽媽,但卻仍然會偶爾被小孩的情緒吵鬧、無理取鬧而激怒,抓狂起來痛斥小孩。這當然是不對的,就像我的朋友說的,這是發洩自己的情緒,不是管教。但就算是心平氣和,沒有失去理性的平日,當寶寶不聽制止,不服從時,事實上最快達到效果的方法依舊是打一下。但因為自己也不確定是不是該用打一下的方式來使寶寶屈服,所以打和訓斥的時候自己都有點心虛。
**
當然,如果能不打不罵就讓小孩乖乖聽話,不爬高、不玩不該玩的東西、包尿布乖乖躺好不亂翻身、不亂踢人......,那當然是最好了。不打不罵,也還關係到父母懂不懂得運用技巧,而父母懂不懂得運用技巧又關係到父母本身的人格特質和她由成長經歷學到的人際互動方式......。so,說得簡單,做起來還蠻難的,尤其像我這種在爸媽對我也沒技巧的狀況下長大的新爸媽,如果不想用同樣的方式帶小孩,當小孩哭鬧不順從時,便面臨了束手無策的窘境,然後小孩就一次比一次鬧得更兇了。
若說打罵小孩會對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傷害,說好了該怎麼辦之後,對小孩的哭鬧置之不理,這樣難道就不會對小孩的心理造成傷害?
這又回到寶寶初生時我面對的問題。就是寶寶在吃飽、換好尿布,一切都打理好之後,寶寶依然哭鬧著不肯在小床上,非得要人抱著她睡,這時到底要不要抱?有一種說法,說一哭就抱會增強養成小孩用哭的方式來要脅父母,達成她的欲求的行為模式;但也有一說,說不抱讓她哭,使她知道哭哭是沒有用的,會使寶寶感到父母冷漠、缺乏愛、使她對人不信任。到底哪一方的說法才是對的?令人困惑!
其實說開來,任何懲罰性的行為,不順從孩子欲求的行為,不都是會造成孩子心理的不滿、不愉快嗎?但父母總不可能讓孩子為所欲為吧?那豈不是流於慣愛放縱?
難道有辦法完全只用讚賞、鼓勵的方式來教導孩子而又能導正孩子的品行而不放縱?
**
那一篇〈回家不是一種懲罰〉的文章,我很佩服作者,在自己當母親後能跳脫出自己幼年時父母經營家庭的模式,為自己家家庭營造出如此溫暖的氣氛來。這真的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很令人佩服、讚嘆!
但如果想讓家庭充滿溫馨,讓孩子很愛回家,而且在外遇到挫折傷害的時候,會直覺的想回家得到父母家人的慰藉,想要營造這樣的家,那到底該怎麼做?難道是不能表現嚴厲的態度、不能有所責備、甚至不能嘮叨,以免小孩感到厭煩、感到受挫、感到冷漠?現在常可見到有一些小孩,稍被父母唸一下就離家而去的,嫌父母管太多,這到底是為什麼?
如何讓家裡充滿溫馨的愛,而又不流於縱容、溺愛呢?這一點作者在那篇文章裡完全沒有寫到。她雖然有寫到她的小孩遊戲時不守規則,她用玩伴的角色教她這樣是不對的,而她的孩子就從善如流了。可是,她的孩子能這麼聽話,難道所有的孩子也都能這樣好好說就聽話嗎?
我常覺得那些寫教養書的作者,好像把天下所有的孩子當作是一出生全都是一個樣子似的,認為只要是這樣教、這樣對待孩子,就會教出乖巧優秀的孩子,而那些有行為問題的孩子,都是因為父母不正確的教養態度導致出來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是我推崇的書,她裡面也說到,孩子都是有良知的,犯了錯,看到妳難過的樣子,她就知道自己錯了,何必再去責難她?朱台翔在《來當快樂新父母》裡也說,孩子的心本來都是柔軟的,是父母的態度讓他們把心變硬了的。但難道沒有先天就是比較乖巧、比較聽話,性情比較溫和、情緒比較穩定、比較安樂易養的小孩,以及先天就容易哭鬧、欲求不滿、叛逆性高、堅持度高的小孩之別嗎?小孩的個別差異難道全部都是父母後天教養方式造成的嗎?但我所見到的小baby,讓我感覺事實並非如此。
**
我從寶寶誕生以來,體悟了很多。雖然並不是體悟得很真切、深入,都只是很模糊、朦朦朧朧的體悟而已。
寶寶才初生,第一位幫我做月子幫手的黃褓姆就委婉的說我家寶寶個性比較強烈,這麼小的Baby就哭得這樣淒厲、激烈,「未輸乎人打嘎著累咧」,而且一哭就很難哄停。第二為褓姆則說她堅持度很高,個性硬,以她的經驗告誡我,教導這樣的小孩,當媽的要比她更堅持、更強硬。這話聽在初為娘的耳裡還真不悅耳。但幾個月大去收驚時,被說「這個囡仔,性地真壞」時,我已經感到無法否認了。
寶寶從初生襁褓時期,情緒反應就一直是很強烈的了,只要不立刻滿足她的欲求,可以哭得很壯烈。一直到現在,寶寶已經聽得懂話了,但只要叫她「等一下」,立刻就發脾氣大哭大鬧,更別說她想要的卻制止她、禁止她了去做什麼、取得什麼了。不僅如此,寶寶的沒耐性也表現得很明顯,但並不是只有放棄算了而已,還要加上摔東西、哭鬧。例如玩投幣,才一次投不近去,她就哭鬧尖叫摔玩具,甚至躺在地上手舞足踢的大發脾氣,好言去安慰說「要不要再試一下」那大概只有更激怒她了,就連說「沒關系啦,好嘛好嘛,不要玩啦」這樣的話也不行。有時看她因為這些雞毛蒜皮小事而哭鬧生氣,內心真覺得可笑、莫名其妙,但也讓我感到其實我自己不也是類似這樣?自以為很重要而與人產生爭執,或是私底下忿忿難平、氣呼呼的事,其實不也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嗎?我在寶寶身上看見強烈的欲望和執著。唉,人怎麼這麼無知、無智呢?真的蠻悲哀的。
老公說寶寶都是遺傳到我的壞脾氣。但我覺得並不是如此,因為我小時候絕非如此。我甚至是成年以後,只對某些人才壞脾氣的。可是有時我也自己在想:是不是懷孕時我常擔憂孩子不保,缺乏安全感,常哭泣或情緒不穩。是不是這樣不良的胎教導致她如此?但我更覺得,寶寶的性情脾氣是與生具來的,也許就是她沿襲前世的習性而來的。而且不只是我家寶寶,而是所有的寶寶,不管是生來就很乖的、很溫和的、很暴躁的,都是如此。
既然如此,我應該得學會如何和她相處,如何改變她的脾氣、習氣。我想環境是可以影響她的,但我應該要注意,不要給得適得其反。如果寶寶只是人家說的磨娘精(我很厭惡這個詞),那我也得懺悔,不知自己在過去生和她結了什麼怨,然而她既生為我女兒,我就更該好好照顧她,懺悔、補償她,使得冤怨能夠化解。
如果只是想克制自己以免被她學習模仿,那忍得很勉強,但這麼一想之後,我覺得我自然而然的就比較不會再脾氣爆炸了。
**
寫了一大堆,到底能不能打罵小孩這件事還是沒能下定論。也許,以我目前的狀況,這件事暫時還無法下定論,但我也似乎有一點釐清方向了。聖嚴法師說「方向」很重要。方向對了,遲早會到達目的地,所以就算只是釐清方向,也是很不錯的成果了。
就目前我的狀況而言,我還沒辦法完全不用打罵來管教小孩。一來是自己的習氣也還沒調整好,二來自己還沒有學會不打不罵的管教技巧。我想,我應該努力改變自己的脾氣、培養慈悲和耐性,學習、練習愛語、利行等等(呵,昨天在寫這篇,就聽到聖嚴法師在講四攝法,敢緊豎起耳朵用心聽),也同時努力增長智慧,學習不打不罵的教導方式。但在還沒完全學會之前,就允許自己在除了打一下不知該怎麼辦才好的時候,偶爾打一下寶寶吧。當然,絕對要戒除發洩情緒性的打罵,一定要是在頭腦冷靜理性的情況下才能打寶寶手心或屁股,絕不可以打臉;可以眼神、面色嚴肅的正視寶寶,但不可以是充滿恨意的表情。
這樣的方式,應該既有方向,也有空間,不至於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吧?
**
昨天回家,寶寶其實讓我很驚訝的是竟然一整晚都情緒很穩定──直到我安撫好寶寶叫她安靜在小床上準備睡覺,也關了燈,我進浴室洗澡之後。本來我料想等我洗好出來,寶寶應該已經睡著了。但沒想到老公進來,開大燈,開始和寶寶玩,抱她出來,一下下又把她放為小床自己離開去收衣服。我在浴室就聽到寶寶原本安穩的情緒高張了起來,然後又開始大哭大叫......。我匆匆包著浴巾出來,一看情況,之前的努力完全功虧一簣了,一陣怒氣升起,破口大罵了老公......。功虧一簣的不僅是營造寶寶睡眠的氣氛,還有我的當好媽媽的努力和修養。
真糟糕,我真是修養很差,該懺悔。倒是老公,修養比我好太多了,被我大罵之後,不管他內心是否認錯,他就立刻離開房間,照我的話把衣服收到隔壁房間去折了。我原本怒氣尚未發完,還想追出去繼續罵,但還好忍住了,覺得他很有智慧,趕快離開現場避免吵架的戰火越演越烈,我要是包著浴巾追出去吵,那我真的是愚蠢至極了!
穿好衣服後,雖然熄燈了,但寶寶一直很High。我發現我就算是只坐著不出聲,寶寶就不肯躺下,也只好躺下假裝睡著了,好不容易才讓寶寶睡去。
功虧一簣怎麼辦?好像也只能重來了嘛。所以修養如果也功虧一簣的話,也重來就好,別太懊惱。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