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3-15 22:21:05 | 人氣29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台灣與藏人:從反共、同胞到關懷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BBC中文網記者威克20090311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4:02北京時間 22:02發表

一個台灣、一個西藏,這是中國面臨的兩大難題。中國大陸和台灣都是以漢族文化主導的社會,但是台灣卻不在中國的管轄之下。西藏和台灣都和"獨立""分離"這樣的話題沾邊兒,可又有著歷史上的歸屬和現實中的相惜。

目前,雖然西藏和漢文化有著巨大的差別,西藏的確被中國有效統治著。

而理論上不僅擁有大陸也擁有西藏主權的台灣,和流亡藏人之間的關係卻隨著歷史的演進和時間的流逝發生著變化。

對冒死逃離西藏又遠渡重洋定居台灣的藏人而言,心頭的感慨也尤為複雜。

來台脈絡

最早成批到台灣的藏人可能是在1948-1949年間隨著蔣介石遷到台灣的,他們主要是國府官員、大學教授等等,人數非常有限。

十年後,隨著西藏局勢的惡化,越來越多的藏人出逃到印度,追隨達賴喇嘛。

蔣介石後來把部分流亡藏族少年和青年接到了台灣,這一舉措的出發點是"反共"的西藏是"中華民國的一部分"

在那個年代,國民黨政府和西藏流亡政府和達賴喇嘛沒有什麼正式來往。但國民黨政府仍把把藏族看成"反共利器"

態度轉變

到了1990年代,兩蔣故去,台灣也出現了第一位本省籍的總統李登輝。

思維方向的改變,促成了達賴喇嘛1997年首次訪問台灣。到了2000年民進黨執政,負責與西藏流亡政府往來的已經從"蒙藏委員會"變成了外交部。

對藏人政策的出發點也從"同胞"變成了"出於人權普世價值的關懷",藏人成了介乎於外國人和本國人之間的"特殊人民"

2008年,國民黨的馬英九上台,藏人地位更加撲朔迷離。以最近有民間團體邀請達賴喇嘛訪台為例,馬政府就顯得態度有些閃爍。

這是因為馬政府不願讓略有和緩的兩岸關係,因為中國口中的"頭號農奴主""暴力集團的頭子"訪台而受到影響。

但是去年三月支持西藏團體在台北舉行抗議活動,當時身為國民黨總統候選人的馬英九不但到場支持,甚至宣稱"不惜杯葛(抵制)北京奧運"

藍綠之爭

以今年來看,民進黨執政的縣市紛紛宣佈定310日為"圖博日""圖博"也就是古時的"吐蕃",是台灣支持西藏團體以Tibet音譯的西藏。

他們認為西藏是一個"大漢沙文主義"的名詞,也是邊陲的台灣應該公平對待西藏,不應該用"西藏"這種文化沙文字眼。

而台灣的佛教徒也能接受甚至信奉藏傳佛教,常年信奉的人數可能至少有50萬人。這個數字是很吸引政界人物的。

選舉時一人一票的台灣,哪個想出來競選的政界人物都不敢忽視這股"宗教力量"

所以不少政界人物會出面邀請藏傳佛教的高僧、仁波切、法王、喇嘛到台灣傳教,雖然說是出於政治目的,倒也不經意地為西藏和台灣民間搭起了橋梁。

這些藏傳佛教的僧人讓一般台灣民眾有機會瞭解被視為"香格裡拉"的西藏。每年也讓上萬的信徒到達賴喇嘛居住的印度達蘭薩拉"朝聖"

不論是真心還是假意,在台灣不會有什麼人批評達賴喇嘛。但是在馬政府上台之後,比較偏重於達賴是宗教領袖,這和當年民進黨政府將達賴視為"和平象徵"非常不同。

外國同胞

雖然達賴喇嘛在台灣廣為人所推崇。但是藏人在台灣的生活,卻並不那麼地愜意。

定居台灣的藏人在面對一般台灣民眾的時候,時常會出現"認同問題",因為兩者間的語言和文化差別太大。融入日常生活也有一定的困難。

以漢族思維來看藏人的台灣民眾會對這些藏人說自己也是"台灣人"感到難以置信。

藏人說話的口音和一般台灣人非常不同,語言結構不一樣,在找工作的時候,自我表達能力較佳的"漢化"或者"台化"程度高的藏人才有比較好的機會。

另外,氣候、飲食、生活習慣都是藏人在台定居面臨的障礙。但是自由與開放的社會風氣、對人的尊重,也使得藏人對台灣有著好感。

同此心理

和西方相比,要在台灣以支持西藏為主題舉行大規模示威遊行,相當不容易。

但是受訪學者向BBC中文部表示,台灣人心存寬厚,同情弱勢,所以自然對西藏的處境感到同情。

台灣對西藏這種雖距離遙遠,但是頗有同情感的態度,似乎有點矛盾。不過,"圖博之友"會長周美裡解釋說,"其實很簡單,因為中國到現在都還有九百多枚導彈對著台灣。"

而且中國也從來沒有承諾放棄以武力統一台灣,台灣也是弱勢。她說"注重人權、自由的台灣,自然就會關懷、關心博圖(西藏)"

但在台藏人也有他們的迷惘,雖然他們很肯定他們不是"中國人",但是他們到底是不是台灣人?他們要怎麼融入這個號稱是"移民社會"的台灣呢?

台灣是收容了他們?還是從此他們的家就是在台灣?

台長: markyslin
人氣(29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兩岸政經 |
此分類下一篇:第三次江陳會 提前到5月登場
此分類上一篇:台灣光復節的由來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