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7-09 12:40:49| 人氣4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自創品牌才有未來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台灣在這幾年的經濟發展重心已經逐漸傾向於高科技產業,尤其電子資訊業更是有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成立新公司,在股市中電子資訊業所佔的成交金額已經超過全部產業的一半以上,最高價的股王也是電子資訊業,似乎「電子新貴」這個高科技的新寵已經成為社會上人人所羨慕的行業。

我從踏入社會一開始就是在軟體業工作,我深深瞭解這個產業的實際情況,其實並不像外人所想像的那麼美好。所謂的高科技產業所著重的應該是研發超越市場的新技術,以求新求變的創意來做為產品的競爭優勢,然而我在這行工作了十幾年了,我所接觸過的公司類型已經遍及各種產品領域,我可以說在台灣沒有多少公司的營運是依靠自行研發的高科技技術,也很少有公司是在設計與銷售自己發明的新產品,會這樣做的人都會被當作是傻瓜,大部份的公司都是在抄襲與複製市場上已經流行的商品。

不管是硬體或軟體公司都是一樣,像我們這種專業的工程師,真正所發揮與運用的都只是勞力而已,即使在工作上有什麼突破與發明,也無法持續發展成為產品的特色,因為想要把一種新的技術發明做成產品推廣到市場,所需要的時間是很長的,而台灣的投資者大部份都是短視近利,那些公司的股東們所期望的也都是短期的利益,因此只有生產那些熱門的商品才是賺快錢的最好方式。而所謂新的創意與新的發明必然都不會是熱門的商品,都是需要時間自己慢慢的推展出新的市場,這種成本實在太高,並且在台灣也缺乏廣大的本土市場條件,可以培育出這種科技公司。

回想台灣在二十年前就已經是世界所公認的海盜王國了,這是因為以前的技術比較差,因此只能直接仿冒別人的商標及品牌,這當然在法律上是不被允許的行為,而現在雖然已經有能力吸收到別人的技術,可以進一步做出功能類似的產品了,但充其量也只是在抄襲與複製而已。有些公司規模夠大就可以轉型成為國際代工的工廠,依靠訂單賺取微薄而量多的利潤,但有些公司規模不大無法達到代工的門檻,就只好承接代工工廠的委外設計專案。縱觀整個產業的結構就只是國際代工體系的一環而已,不管是委託設計或委託生產都是一樣,在國際上並沒有自己的品牌,因此真正的產品利潤都被別人賺去,我們只能賺取到代工的勞力錢而已。可笑的是大部份新成立的研發公司,竟然都以轉型為代工工廠為終極目標,一心覬覦著賺取那些微薄而量多的勞力錢,須知道這是只有資金雄厚的人才玩得起的遊戲,台灣真正擁有這種條件的公司又會有幾家呢?

此外我們都知道一個擁有獨創品牌的商品,才能具有更高利潤的附加價值,才有可能獨佔市場,沒有品牌的商品就只能追隨在知名品牌的後面,所能得到的是非常微薄的市場剩餘利潤,還要擔心一旦市場有任何變化,就可能連這點微薄的利潤都賺不到,因此就必須趕在市場熱度還很高的時候出貨,在這種追趕市場趨勢的壓力下生存的公司,根本不可能研發出超越市場的新技術,因為光是模仿技術來應付出貨就已經來不及了。

最近有很多公司紛紛到大陸去設立工廠,因為大陸具有低成本的優勢與龐大的內需市場,那些在台灣只能賺到微薄利潤的代工工廠,在大陸卻可以明顯的獲得較高的利潤,不過這只是把台灣某些產業的剩餘價值轉移到大陸去而已,如果只是為了降低成本,這種優勢也只是短暫的,不久之後大陸的生活水平會提高,人工及材料成本也會不斷的增加。而真正的高科技產業不應該會是這種光景,應該是要注重高品質的研發投資,才能設計出更優越的科技產品,否則我們所謂的高科技產業,不就跟其他傳統產業一樣,只不過是依靠廉價成本苟延殘喘的夕陽工業嗎?

台灣的高科技產業大部份還是停留在以上我所描述的狀況,尤其是那些上市的大公司更是如此,若想要完全的脫胎換骨,就只有徹底從自創品牌的目標著手,應注重自我的研發能力,提高技術的獨特性,不要再追趕市場的趨勢,而是開發出新的市場的應用產品,並且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重心也不應該只著重在高科技產業,應該同時鼓勵發展精緻化的傳統產業,我們的國人在熱愛知名品牌商品的同時,也應該培養建立自有品牌的新觀念,要多多學習瑞士人那種各行各業的敬業精神,有一天我們的產業才有可能走向自創品牌的高利潤時代。

台長: 小雄
人氣(4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