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6-15 16:13:37 | 人氣1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生活/環境/民俗】產業、族群、地震帶 內山公路台三線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產業、族群、地震帶
內山公路台三線

撰文/陳世慧(經典雜誌撰述)
攝影/蕭耀華(經典雜誌攝影召集人)


車子越過台北、桃園縣界,低矮的山巒、蜿蜒的溪流開始在三峽、大溪一帶映入眼簾,此時,台三線也擺脫了其他道路的牽扯糾纏,連同綠底白字心形狀的省道標誌,也一併鮮明了起來。


在此之前,大隱於大台北地區的台三線,至少涵蓋了七條以上的道路;但礙於道路管理的分工,直轄市不設省道標誌,除了道路維修人員外,絕大多數的人,或許每天行經,甚至在某次遊行集會中靜坐其上,卻不見得知道,輪下或足下行走的,就是公路局省道編號第三的台三線。


以行政院的大門前為起點,台三線在繁華台北城,先後化名為大家所熟悉的忠孝西路、中華路、和平西路等;一路往南經華江橋跨新店溪後,又以文化路、四川路等名字,搖身一變為台北縣板橋市的主要幹道,以中央路貫穿全土城市。


然而不管怎麼稱呼,全長 四百三十八點七公里 的台三線,長度在省道中名列第三,僅次於台九與台一線;從起點台北到終點屏東,經過的縣市鄉鎮近乎五十個,堪與台一線媲美。


但台三線要是僅能以「長」和「多」取勝的話,就不足以稱之為有特色了。事實上,台三線與其他道路最大的不同,還在於獨特的地理位置。拿和它同是南北縱貫道路的台一線比較,當後者離開大台北地區的新莊、三重等地,沿著平坦的西部平原,暢行無阻時,台三線卻自台北盆地的西南側穿出後,選擇爬上爬下,轉進中央山脈以西的淺山區,穿梭在高山與平原之間、人口稀少的丘陵地。


「台三線最初修闢的目的,正是為了促進內山偏遠鄉鎮的經濟。」前公路總局局長嚴啟昌,今年高齡八十一歲;任內一手主導台三線拓寬案的他表示,早在民國七十四年,該案剛提出時,還曾因經建會質疑此路的拓寬不符合經濟效益,而慘遭攔阻;幸好在他以「只要交通建設得好,自然會帶動地方繁榮」為由,力排眾議下,一路以來不管是天然地形、或在人為擴建過程中率皆崎嶇的台三線,才得以過關斬將,終以原計畫進行。


然而就像嚴前局長所說,遠在拓寬案定案前,台三線不管是北、中、南等路段,雖地處偏遠,卻已有大大小小、規模不一的現成道路。這些道路的形成,除了和所有道路的雛形一樣,常是基於地方物資與人員運輸的需求而產生的之外,與其他道路最為迴異的是,原來台三線早年的諸多路段,竟有不少是為了軍事用途而鋪設!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103~

 

台長: 落葉之楓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