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6-22 19:39:57 | 人氣1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生活/環境/民俗人文社會】設計未來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設計未來
 
作者:吳豐光 / 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系
 
依據經建會 2005 年全國科技人力供需預測,工業設計是唯一大學部畢業生「需求大於供給」的行業,加上媒體連日來大量且密集的報導,工業設計頓時成為顯學。

有人可能會問:「工業設計是什麼?工業設計可以為我們做什麼?」老子曾經說過:「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個說法用在工業設計上,真是恰當不過了,因為工業設計的定義、原則、方法或內容會因經濟政治的衝擊、知識觀念的傳輸、科技工程的演進、文化藝術的影響、社會生活的改變等諸多因素,而產生不同的看法或原則。因此稱它為「易變的工業設計」也不為過,其中的「易」有簡易、容易、變及不變的意思。

在進行設計的時候,常要思考什麼是可變的、什麼是不可變的。但從工業設計的發展歷史來看,很多不可變的其實都是可變的,例如很多現有的東西,常是改自或沿用過去的事物,這些都是有可能被改變的。看完本文之後,您可否給工業設計或您關心的領域、行業一個全新的定義及新的設計?重新的設計、品質的控制及熱心的執行,有可能使您成為下一代工業設計的大師。

工業設計的演變

工業革命時期,人們發現很多問題源自結構性,這種困擾使人思考是否可從源頭設計著手加以解決。不同時期的智者,由於各擁有不同的見解,因而產生不同的創作,「工業設計」乃應運而生。例如「美術工藝運動」就是因工業革命之後,自然動力、各種材料及技術和新的工具與機械的發明,而產生的科學及工業奇蹟。

但對於傳統的懷舊和未來的憧憬,使得一些智者就科學、工業、工藝和藝術與其哲學的關係進行全面性思考。他們反對模仿、欺騙的行為,主張作品的率直性與簡潔性。他們也反對裝飾性,反對機器生產,並主張手工製作,主張思考、勞動和創造。

「新藝術運動」就是因「美術工藝運動」對機器的反對,提高了生產製作成本,使得這些作品變成資產階級的奢侈品,無法嘉惠大眾。因此,另一批人就以拋棄歷史式樣和關心機器生產為思想,講求結構、形態和製程的合理性,由內而外結合藝術造形理論和風格,崇尚創造、藝術的表現。但由於太過講求風格,反而流於型態的變化及裝飾,造成作品的華而不實。

「機能主義」則以美為功能的預示、行動為功能的呈現、特性為功能的記載為宣言,探討造形與機能的關係。以改變材料、建立結構的創新及新美學,促使工業技術的建立和造形的許可性,建立於「方法和功能」,而非建立在「易於了解」上。他們相信有機性及需要,造形追隨機能,並痛恨高度封建和專制的文化。

德國「包浩斯學院」(Bauhaus)創辦人葛羅培斯(Walter Gropius),主張以團隊合作方式及客觀方法,積極拯救因機器大量生產所造成家庭的無序,並探討設計品質,使之回歸到符合人本目的、感情及基本需要,避免人類成為機械的奴隸。藉著基本課程,對材料的了解及知識的應用,打破藝術家、工藝家間的藩籬。

1930 年代美國經歷經濟大恐慌,商業藝術家與廣告插畫者乃思考產品外觀的改進,使產品能誘發人們的欲望,以解決銷售的困境。有人探討以人為本、使用者與製造品調和的設計;有人運用科學原理於產品造形上;有人使產品簡潔化並易於了解;有人把鋁材或塑膠應用在產品中,使造形更輕巧和簡潔;更有人把未來的情境應用於設計中。

40、50 年代除考慮造形、機械功能之外,還得另外考慮到產品生命周期和創造使用者的需要。企業界從當代生活的研究與消費者的需求來引導設計,並從市場分析和產品規畫來界定產品參數,以滿足消費者的興趣。戰後新一代的設計師努力於象徵符號的探討,建議被製造的物品須提供消費者心理上的滿足,使得消費者能更方便地辨認與了解。另一方面,為了降低成本而採行的產業外移,更引發了產品的國際化。

除此之外,這一時期由於物品的增多、交通的便利,郵寄購買的服務也開始流行,加上生活空間的不足,出現了不少強調可堆積性、可折疊性、模組化、高雅及多功能的優良產品。另外配合環境可替換的單元協調組合產品,由從前僅供一人使用的專業產品設計中蛻變出來。

1950 年代,普普藝術(popular art)由歐洲傳入了美國,使得年輕人對環境、大眾文化與生活感受更加關心。年輕的設計系學生因此受到深刻的影響,同時也產生關心人類價值和環境品質的人本主義。

有識之士重新檢視設計價值、使命、文化和大眾事務,對於產品的唯物主義、可丟棄性、品質、安全,以及對廣告、產品和包裝意象的欺騙,給予道德批判。這個結果使得設計師除了必須重新探討消費者所了解的符號傾向,考慮製造品是否像是一種普普藝術的造形之外,同時也得了解設計是一種對大眾生活負責的工作。

70 年代以後,工業設計影響了生活的各個層面,專為單一目的而設計的主題在這時已經很難看到了,設計的發揮也因主題、設計師背景、產品類別、公司型態等而有所不同。但自 60 年代流傳下來對大眾生活的責任感,卻由於 1970 年代的產品包裝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而有所反省。能源危機更使得設計師必須對環保及能源問題盡一份心意。輕、薄、短、小的產品於焉而生。

在這個年代中,有識之士紛紛著書疾呼,包括《為真實世界設計》、《合乎人性之設計》、《設計自覺》、《設計倫理和跨代設計》等。這些著作探討設計哲學、倫理和設計師應該考慮的有關文化、社會、生態、經濟、殘障安全等問題。此外,還包括人體工學、人類因素學、電腦輔助設計、設計管理和策略、產品認知工程、感性工學等。這些問題與學問,自 70 年代以後被廣泛地探討與應用。

1980 年代義大利的 Memphis 運動,打破了傳統造形與功能的變化。在 Memphis 的看法裡,設計的規則是自我的表現與剎那的自由,卻受限於語意學的界限。50、60 年代的人類文化學、普普藝術、象徵符號學、人本主義、東方哲學與型態,重視人性的、較可回憶的及較多情感的設計,影響著整個 70、80 年代的設計界,形成了後現代主義。

基於經濟、觀念及「道可道,非常道」的理由,至今對後現代設計還未有一個主要的定義。可知各種時期不同的大師都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工業設計歷史的發展因子都可做為設計創意的泉源。

文明與文化

文化是文明的累積,文明形成文化,但文明是要創造的。我們都希望有中國風或台灣風,都希望別人認同我們的文化,但是我們必須了解我們的文化有哪些可以被認同,它在科技上或人文上趕得上今日的文明嗎?古人用的形、色、材料、表面處理和結構是否有其道理?中外古人有很多智慧可以學習和運用,做為創造的泉源,並形成新文明。

去年 5 月一個學生的設計展中,兩位上臺致詞的貴賓,一位主張會場應播放中國或臺灣的音樂,另一位主張西方有很多好的地方,兩者或都言之成理,但若能採用同學自己的創作應該會更好,因為這是一個多領域參加的設計展。在另外一個活動中,主持人要求各參展同學上臺對著舞臺看板進行創作行為,有一位同學脫去上衣和長褲,用身體在看板上塗抹,可惜這個舉動已被其他藝術家用過,原創性不高。可見,設計除了是一種創作行為外,還需控制其正規品質和良好的設計態度。

在設計史中的大師都認為造形、功能與材料的關係,必須以文化的觀點來解釋,並且以當代生活和希望為依歸。同時也可以看出,它們與當代藝術運動的關聯就是以當代美學為導向。這些美不僅包含形式美,其實人是多感官的,如何讓人覺得舒服、喜好和安心,都是美的呈現,也是文明的表徵。

由於時代變遷的腳步快,大師設計的產品很快地又被取代變成垃圾,如何解決又成頭痛的問題。無論如何,設計師的道德、責任和貢獻究竟何在,應該是當代設計者所需注意的問題。完整的設計須經過嚴謹的評估或研究,品質的控制也是設計重要過程之一。

設計新道

今日不像過去功能主義時期那麼地有秩序,許多狀況都是不可預期的。假如今日設計師一直跟著一些教條、一套模式、一個主義,將難以考慮人類的各種渴望、欲望及希望,也難以解決即將面對的種種不可預期的問題。

今日的社會是多元化且不斷地變動,科技的發展一日千里,生活更不時受到各方面危機的影響。系統方法、情境設計與「創、遊、美、人」,僅能做為面對某方面設計問題時的應用策略,並不能適用於所有的立場。在設計中若能針對主題,運用知識,提出新的進行方式,並予以評估、修正和執行,將可能有更大的突破。因為解決今日的設計問題,並不一定要循舊有的原則或方法。

由於科技的進步及資訊、微電子、奈米等時代的來臨,未來用品將不只是一個產品,也會包含物或事與人的互動、人與人的互動。因此工業設計不再只是設計有形的硬體,使用和互動方式及生活等軟性情事,也會是工業設計的另一工作要項。

有人說「了解過去,預測未來」,在這世界上有很多趨勢大師,想藉著對過去及現在的了解,提出個人對未來的看法。蘇聯解體推崇分的好處,德國的統一及歐洲經濟共同體的形成,強調整合的趨勢。但實際上趨勢的達成在於人為,從設計的角度來看,應該更積極去「了解過去及現在,設計未來」。我們可有自己的設計新主張和新定義,對設計方法和使用方法有新的看法和新的做法,也可以設計合乎人們及社會需要的新產業和新未來。所以「道」包含原理、原則、方法和理想,都是可以設計的。

臺灣產業正面臨很大的競爭,大家都知道知識經濟與創新是根留臺灣的法寶。工業設計這時成為顯學,本文希望能讓讀者更加了解工業設計,了解設計觀念的改變和形成,讓大家一起來創造美好的未來。

「道可道,非常道」是一個模式或假說,具有功能性,其實換一種想法,很多事都會變得可能,大家是否考慮改變它呢?
 
資料來源:《科學發展》2007年4月,412期,62 ~ 69頁

台長: 落葉之楓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