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7-01 01:01:39 | 人氣9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財經企管知識】一場無從尋找錯方的戰爭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一場無從尋找錯方的戰爭
‧新聞大舞台 2007/06/11
只有去體會敵人也有冤屈, 對方也有是處, 妥協者才可以取得道德的正當性, 和平才會開啟希望。
【撰文/蘇正平(中央社董事長)】

只有去體會敵人也有冤屈,

對方也有是處,

妥協者才可以取得道德的正當性,

和平才會開啟希望。

這裡是以色列國防軍防線最靠近加薩走廊的前哨點。

耳邊突然傳來一陣槍聲,班大衛冷靜地把臉轉到槍聲傳來的方向,他鎮定地安撫我們說,「這只是以軍士兵的射擊訓練」。

班大衛是「以色列計畫」(The Israel Project)的負責人。在這之前他是《耶路撒冷郵報》(The Jerusalem Post)的執行總編輯。由於國際媒體經常質疑以色列若干國家安全措施,尤其是安全圍籬(Security Fence)政策,因此支持以色列的海外猶太人團體資助這項計畫,邀請國際媒體訪客搭乘直升機,從空中俯看以色列面臨的國家安全威脅。

5月11日這天,邊境城市史德洛(Sderot)顯得平靜,但只是假象。史德洛前哨站安全圍籬對面不到幾公里遠就是巴勒斯坦人聚居的加薩城,城外還蔓延開一大片難民營。不同支派的激進巴勒斯坦武裝團體,三不五時就從城裡或難民營裡向史德洛發射卡珊火箭(Kassam rocket)。

卡珊火箭製作簡陋,長約兩公尺,它的筒身經常是從當年以色列人埋設的水管截取下來,然後再焊上幾片火箭翼。游擊隊使用卡珊火箭,每天打了幾發就跑,絲毫談不上精準,但一旦掉進民宅,就有可能屋毀人亡。

在我們訪問史德洛前哨站的前一天,一枚卡珊火箭打中民宅前緣,屋頂破了一個大洞,火箭著地後爆裂開來,房屋牆壁遍布遭受撞擊的洞痕。女主人當時在屋子後緣睡覺,倖免於難。

警局堆滿火箭殘骸

警察局後方水泥地堆滿過去一個月所蒐集近百枚卡珊火箭殘骸。前哨站可以偵測到射過來的火箭,並且發布警報,但居民只有約25秒的時間可以躲藏,不是每個人都來得及逃避。

訪問後的第四天,已經持續一段時間的巴勒斯坦派系武裝內鬥又轉劇烈。先是加薩地區哈瑪斯(Hamas)槍手擊殺八名巴勒斯坦當局(Palestinian Authority)的安全官員,第九名官員逃向以色列邊界,卻遭以軍擊斃。巴勒斯坦當局安全部隊和法塔(Fatah)武裝人員隨即反擊,包圍哈瑪斯集結的伊斯蘭大學。哈瑪斯則威脅要讓大學屍橫遍野,成為一片死寂的墓園。這天的巴勒斯坦內鬥至少15人死亡,70人受傷。

巴勒斯坦人內鬥,以色列人也跟著遭殃。傍晚,史德洛突然又遭猛烈射擊,這次從加薩地區射來20多枚火箭,導致居民18人受傷,其中一人重傷。《耶路撒冷郵報》引述巴勒斯坦消息來源,指這是意圖誘導以軍再度進入加薩走廊,以轉移國際社會對巴勒斯坦內鬥的注意力。當天以色列恢復半年來第一次空襲加薩走廊,這項空襲又至少造成兩名青少年和13名哈瑪斯組織激進分子喪生。

自從以色列前任總理夏隆推動執行「以巴分離政策」,單方面撤出猶太屯墾區及居民以來,加薩走廊地區便因哈瑪斯、法塔及其他激進穆斯林小團體之間的武裝內鬥而呈現無政府狀態。邊界以色列城市屢遭火箭攻擊,迫使以國政府安全小內閣頻頻開會,尋找因應方案。空襲只是初步反應,以軍重入加薩走廊清勦恐怖分子的行動似乎也箭在弦上。

加薩走廊邊界緊張情勢的戲劇性發展,只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間近百年衝突的一個縮影。19世紀後期,還在土耳其鄂圖曼帝國的統治之下,部分猶太復國主義者開始回返巴勒斯坦地區屯墾。起先他們和當地的穆斯林居民還能相處,但當國外支持復國主義的猶太團體有計畫、有組織地鼓勵大批猶太人遷居此地,族群之間衝突變得日益劇烈。

一次大戰後,英軍占領巴勒斯坦,時而容忍,時而壓制猶太人的移入。二次大戰之前及戰爭期間德國納粹對猶太人的迫害和屠殺,更強化猶太人追求建國自保的道德正當性以及退無死所的決心。1948年班古里昂宣讀獨立宣言,根據聯合國調查團建議分配予猶太人的土地建立起以色列國,但隨即遭到阿拉伯聯軍攻擊,是謂「獨立戰爭」。

巴人返鄉權是爭議重點

「獨立戰爭」之後,以色列和阿拉伯臨國又發生三次主要戰爭,亦即「蘇彝士運河戰爭 」、「六日戰爭」及「贖罪日戰爭」,每次發生戰爭,以色列占領的土地就又擴大一次。阿拉伯國家要求交還這些土地,以色列則基於國家安全戰略縱深的需求,希望進行土地交換。土地歸還問題,以及戰爭期間自願或被迫離開以色列土地的巴勒斯坦人可否返回原居地的返鄉權利問題,就成為今日以阿及巴勒斯坦當局之間談判主要爭議之所在。

在巴勒斯坦人發動的兩次intifata(阿文「撼動」之意)暴力反抗期間,自殺炸彈客從約旦河西岸潛入猶太人居住地區,引發許多傷亡慘重的爆炸事件。此外,若干沿著西岸巴勒斯坦人地區所建的以色列公路,也頻頻遭受埋伏槍手的攻擊,造成許多平民的傷亡。於是以色列開始沿著西岸及加薩邊界構築安全圍籬。

這條綿延上百公里的圍籬,主要由鐵絲網構成,其上加裝偵測器,測到可疑人員跨越,巡邏士兵會立即趕到處理。在地形空曠、可能遭受槍擊的地區,則加蓋水泥牆,以提供遭受槍擊人員的臨時躲避之所。

以色列人很在意這道保護平民的安全圍籬被國際媒體誤解為隔離圍牆(separation wall),但這道圍籬造成許多巴勒斯坦人生活的不便與生計的困難,卻也是難以辯解的事實。

絕望的破壞力令人震懾

猶太人背負歷史苦難,在海外流浪數千年,好不容易建立起以色列國家,舉國上下那種誓言不再讓國家滅亡(never again)的強烈意志確實令人動容。這也是以色列在國家安全問題上寸土必爭,即使有負別人亦在所不惜的根結所在。但是上百萬巴勒斯坦人為以色列的建國顛沛流離,至今看不到黑暗隧道盡頭的亮光,他們又何嘗沒有冤屈?這種因為絕望迸發出來的破壞力量,同樣讓人震懾。

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之間的爭端有沒有獲得解決的一天?如果雙方都耽溺於自己的痛苦和冤屈,而不願意認清事實,不願意有絲毫妥協,開始往前看而尋求和解方案,那麼接下來好幾代,他們的子孫都要生活在火藥庫之上。

有以色列社會良心之稱的作家阿默斯.奧茲(Amos Oz)說︰這是一場對與對的戰爭(This is a war between right and right)。他應該是看清楚了,若只是要把敵人打成邪惡的一方,只顧伸張自己的權利,不顧對方的感受,那就只好大家一起沉淪下去。只有去體會敵人也有冤屈,對方也有是處,妥協者才可以取得道德的正當性,和平才會開啟希望。

【本文摘自新聞大舞台六月號】

台長: 落葉之楓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