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11-19 16:27:10 | 人氣1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歷史文化】縱橫古今《名人軼事》胡適的失誤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歷史文化】縱橫古今《名人軼事》胡適的失誤 
 
  2009/11/19 | 作者:戴永夏
 
  胡適是一位治學嚴謹的學者,他的「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理論,是許多人學習的榜樣;然而「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恰恰是這位一向嚴謹的胡適,有時也會犯疏於求證、主觀武斷的錯誤。譬如他對濟南「佛山倒影」看法,就明顯的帶有片面性。

濟南的千佛山和大明湖相距七八公里,而千佛山只高一百八十多米,湖與山之間隔著茂密的樹林、櫛比的樓房、車水馬龍的街道等。這樣低的山峰,這樣遠的距離,這樣多的障礙,有時千佛山的影子卻能清清楚楚地倒映在大明湖中,這確是一個奇跡,向為人們所稱道。

在清代,「佛山倒影」就被列為「濟南八景」之一。晚清著名文學家劉鶚在親歷了這一美景後,還把它生動地寫進了《老殘遊記》中:

到了鐵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見對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樓,與那蒼松翠柏,高下相間,紅的火紅,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綠的碧綠,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楓夾在裡面,彷彿宋人趙千里的一幅大畫,造了一架數里長的屏風。

正在歎賞不絕,忽聽一聲漁唱。低頭看去,誰知那明湖業已澄淨的同鏡子一般。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裡,顯得明明白白。那樓台樹木格外光彩,覺得比上頭的一個千佛山還要好看,還要清楚……

然而對這一真實的自然景觀,胡適卻加以否定。

一九二二年,他利用到濟南講學的機會,只走馬觀花地到大明湖去看了一下,因沒看到「佛山倒影」(此景象並不是經常出現),便斷定這一景象「是不可能的事」,只不過是劉鶚的「誤記」。他在《老殘遊記‧序》中寫道:

《老殘遊記》裡寫景的部分也有偶然錯誤的。蔡孑民先生曾對我說,他的女兒在濟南時,帶了《老殘遊記》去遊大明湖,看到第二回寫鐵公祠前千佛山的倒影映在大明湖裡,她不禁失笑。千佛山的倒影如何能映在大明湖裡呢?即使三十年前大明湖沒有被蘆田占滿,這也是不可能的事。大概作者有點誤記了罷?

其實胡適只要認真考證一下,不難發現「佛山倒影」不但真實存在,而且在元、明時代就早有記載。如金代詩人元好問在〈泛舟大明湖〉中寫道:「看山水底山更佳,一堆蒼煙收不起」;明代詩人張鶴鳴在〈遊湖十絕〉中寫道:「佛山影落鏡湖秋,湖上看山翠欲流」;而明代詩人劉敕在〈大明湖〉一詩中寫得更為形象:「倒影搖青嶂,澄波映畫樓」;清代詩人王初桐也寫有「平涵千畝碧,倒見數峰青」的詠大明湖詩句……這些都足以說明,在古代,人們就能清楚地看到「佛山倒影」。

不光是古人,許多現代名人也曾親眼見到過「佛山倒影」,並將其寫進文章之中。如一九三四年,著名作家郁達夫到濟南匆匆一遊,就幸運地看到了這一奇觀,他在《青島、濟南、北平、北戴河的巡遊》遊記中寫道:

大明湖的倒影千佛山,我倒也看見了,只教在歷下亭的後面東北堤旁臨水之處,向南一望,千佛山的影子便了了可見……

當代著名學者季羨林是山東人,八十多年前他在濟南讀書時,也曾親眼目睹過「佛山倒影」,他在〈回憶北園山大附中〉說:

有一次,我特別驚喜。我們在走上鐵路之前,走在一塊荷塘邊上。此時塘裡什麼都沒有,荷葉、葦子和稻子都沒有。一片清水像明鏡一般展現在眼前,「天光雲影共徘徊」,風光極為秀麗。

我忽然見到離開這二三十里路的千佛山的倒影清晰地印在水中,我大為驚喜。記得劉鐵雲《老殘遊記》中曾寫到在大明湖看到千佛山的倒影。有人認為荒唐,相距二十多里,怎能在大明湖中看到倒影呢?我也遲疑不決。今天竟於無意中看到了,證明劉鐵雲觀察得細緻和準確,我怎能不狂喜呢?

以上名人的親眼所見,進一步說明「佛山倒影」並非劉鶚杜撰。如果胡適先生地下有知,他肯定會承認自己「判斷失誤」,要公開修正自己的錯誤的。
 

 


來源:人間福報
+++++++++++++++

 

台長: 落葉之楓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