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經忍一忍就過去了」,目前有不少女性認為痛經不是什麼病,常抱著挺一挺就好的心態。而事實上,這種想法是很不負責任的。痛經可能正是你的健康預警信號,如果不及時找到病因並加以治療,可能會釀成大患。痛經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前者是指生殖器官無器質性病變的痛經,後者指由於盆腔器質性疾病,如子宮內膜異位症、盆腔炎、宮頸狹窄等所引起的痛經。
原發性痛經多見於青少年期
多在初潮後6—12個月發病,疼痛多自月經來潮後開始,最早出現在經前12小時,行經第一日疼痛最重,持續2—3日緩解,疼痛程度不一,重者呈痙攣性,部分在恥骨上,可放射至腰骶部和大腿內側,可伴噁心、嘔吐、腹瀉、頭暈、乏力等症狀,腹痛劇烈時,面色蒼白,手足冰冷、甚至昏厥。
原發性痛經的發生與月經時子宮內膜和經血中前列腺素含量明顯升高有關,內膜中前列腺素濃度越高,痛經也越嚴重。前列腺素可使子宮平滑肌收縮,產生分娩樣下腹痙攣性絞痛,子宮平滑肌的過度收縮又可造成子宮供血不足,代謝產物局部堆積,刺激疼痛神經元,也產生痛經。原發性痛經的發生,還受精神、神經因素的影響,精神緊張、憂鬱、恐慌、情緒不穩定等,對疼痛的耐受力下降。月經劇烈活動、勞累過度、受冷或體質虛弱等也易引起痛經。
繼發性痛經八大病因
1、子宮內膜異位症
痛經特點:最難忍受的疼痛
子宮內膜異位症主要表現為漸進性痛經。疼痛多位於下腹部及腰骶部,可放散至陰道、會陰、肛門或大腿部。常於經前1~2天開始,經期第1天最為劇烈,持續至經後逐漸消退,但隨月經週期而呈進行性加重,且疼痛程度與病灶大小不成正比。
當異位內膜累及子宮直腸陷凹及子宮骶骨韌帶時,多有性交疼痛和肛門墜脹感,經期尤甚;腹壁疤痕子宮內膜異位症,經期見腹壁瘢痕增大並感劇痛;腸道內膜異位伴有腹瀉或便秘,甚至有週期性便血,大便時可引起難忍的疼痛;膀胱內膜異位可出現週期性尿頻、尿痛或尿血;卵巢巧克力囊腫破裂時可引起急性腹痛和腹膜刺激征,酷似宮外孕破裂症狀。
一般痛經的嚴重程度並不受月經週期長短的影響,但由於痛經本身表現為經期腹痛,所以經期時間較長者往往疼痛持續的時間也長,這在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中表現最為突出。
除非極少數的惡變,子宮內膜異位症基本上是良性疾病,是子宮內膜異位到子宮腔以外部位的現象。經血的逆流是此症普遍的「事件」,可達70%~90%,是一種非常頑固的疾病。異位內膜與子宮在位內膜有相同的腺體和間質,但它有很強的細胞增殖、浸潤和復發性,其病變廣泛、形態多樣,成為難治之症。
子宮內膜異位症引起的病變和症狀非常明顯,但發病機制撲朔迷離,目前對其發病機制尚無清楚解釋,治療結果亦未臻理想。因子宮內膜異位症引起的痛經,疼痛十分劇烈,必須上醫院治療。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都會根據病人的年齡、症狀、妊娠的意願及疾病的範圍而給以個體化治療。
2、慢性盆腔炎
痛經特點:疼痛範圍大
由於盆腔炎涉及生殖器官所有內藏部分,包括子宮、輸卵管及卵巢的炎症。炎症可局限於一個部位,也可幾個部位同時發病。所以,慢性盆腔炎引起的痛經範圍很大。慢性盆腔炎導致的痛經主要表現為雙側上腹持續性疼痛,可放射至腰部,有時伴肛門墜脹感。
除了經期腹痛加重,勞累、性交或排便時也會加重症狀,可伴有尿頻、白帶量多、色黃或月經異常及不孕等症。有時有低熱、易感疲勞,部分病人因病程長而出現神經衰弱症狀,如失眠、精神不振、週身不適等。婦科檢查時可觸摸到子宮旁組織增厚,有壓痛,子宮附件可形成大小不一的塊物。可能會有輸卵管呈條索狀而有壓痛、子宮後屈、活動度差或不活動、盆腔結締組織及宮骶韌帶均增厚、增粗,有觸痛等表現。
慢性盆腔炎包括慢性附件炎和慢性盆腔結締組織炎,大多繼發於急性盆腔炎,因治療不徹底,病情遷延而致。也有些患者體質較差,病原菌毒力較弱,初起即為慢性。它是婦科常見病,常見於小於35歲的育齡婦女,病情較頑固,不易徹底治癒,易反覆急性發作。急性發作時,有可能引起瀰漫性腹膜炎、敗血症以至感染性休克等嚴重後果。
3、子宮肌腺症
痛經特點:嚴重痙攣、絞痛
子宮肌腺症也是繼發性痛經一個重要病因,主要表現為經量增多,經期延長,進行性加重的痛經,下腹質硬而有壓痛,經期壓痛更甚。其痙攣性或絞痛性疼痛程度之嚴重,令人難以忍受。少數患者也可能有性交痛。少數患者可能在月經前後有陰道滴血現象,B超檢查肌層中可見不規則回聲。婦科檢查發現子宮增大,輪廓改變,或局限性結節隆起。
子宮內膜侵入子宮肌層,稱為子宮肌腺症。該病多發於30歲以上的經產婦,繼發於產後、人工流產、診刮術後,約有半數患者同時合併子宮肌瘤,15%合併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腺症約有30%無任何臨床症狀。子宮肌腺症還可能引起絕經後出血,這種情況雖不常見,但值得注意。
4、子宮粘膜下肌瘤
痛經特點:壓迫感疼痛
子宮粘膜下肌瘤是突向子宮腔內生長的子宮肌瘤,由於肌瘤表面覆蓋著子宮內膜,增加了子宮內膜面積,且在宮腔內佔位,影響經血排出,因此可引起子宮異常收縮,發生痛經,並伴有月經量多及週期紊亂。因肌瘤向子宮腔發展,其鄰近器官會出現壓迫症狀,當肌瘤紅色變性時或漿膜下肌瘤發生蒂扭轉時,可發生劇烈腹痛。有1/3的患者可伴發不孕。子宮肌瘤是一種良性腫瘤,一般認為子宮肌瘤的發生和雌激素與孕激素有關。另外,可能還與其他因素有關,但目前尚未明瞭。
5、慢性宮頸炎
痛經特點:骶部疼痛、墜脹感
慢性子宮炎的主要症狀是白帶增多,但當炎症沿子宮骶韌帶向盆腔擴散時,就會引起痛經,主要表現為腰、骶部疼痛、下腹墜痛、脹痛,疼痛在月經期、排便或性交時加重。另外,淋球菌等所致宮頸炎則是通過性生活感染的,常導致宮頸管閉鎖或狹窄,這同樣會引起經血逆流,導致痛經。慢性宮頸炎是最常見的一種婦科病,多見於經產婦,因分娩、流產及手術損傷,子宮頸或局部經長期刺激感染細菌所致,也可由急性宮頸炎轉變而來。一般有宮頸糜爛、宮頸肥大、宮頸息肉、宮頸腺囊腫等。
6、盆腔淤血綜合征
痛經特點:大範圍慢性疼痛
盆腔淤血綜合征也是導致痛經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現為範圍廣泛的慢性瘀血性痛經,並有下腹部疼痛、低位腰痛、性感不快、極度疲勞感和經前期乳房痛等症狀。疼痛往往是在月經前數天加重,來潮後第一或第二天減輕,亦有少數持續痛的病例。疼痛還常常是在病人站立一段時間後及跑、跳、或突然坐下時加重,性交後亦加重,下午比上午重。深部性交痛是常見而又不願啟齒的症候。除疼痛外,其他如白帶多、便秘、膀胱痛、煩躁,亦為本綜合征的常見症狀。
盆腔淤血綜合征最常見於25~40歲婦女,多數病人已婚,症狀多在某次分娩或流產後短時間內開始。發病因素可能與以下幾點有關:
1、女性盆腔本來靜脈多且構造薄弱,有些體弱者血管壁組織更加薄弱,彈力纖維少,彈性差,易於形成靜脈血流瘀滯和靜脈曲張。
2、長期站立或坐著工作者,盆腔靜脈壓力持續增高,易於導致盆腔瘀血綜合征。
3、子宮後傾:很多醫生相信有少數活動的子宮後傾可引起盆腔瘀血。
4、早婚、早育及孕產頻繁:妊娠期間因大量雄、孕激素的影響,再加上增大的子宮對子宮周圍靜脈的壓迫,可引起子宮周圍靜脈擴張。
5、便秘:便秘影響直腸的靜脈回流,引起子宮和陰道充血,產生盆腔瘀血。
6、闊韌帶裂傷:闊韌帶筋膜裂傷使得構造薄弱,缺乏彈性,缺乏固有血管外鞘的靜脈更失去支持,而形成靜脈曲張,還使子宮後倒。7、植物神經紊亂:不少婦產醫生認為,盆腔瘀血綜合征還可能與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有關。
7、生殖道畸形
子宮體過分前傾、處女膜閉鎖等機械性阻塞,使經血流出不暢、積血而誘發子宮肌不正常收縮,也會發生痛經。一般是出現逐漸加重的週期性下腹痛,下腹可能出現逐漸增大的包塊。常見的生殖道畸形有處女膜閉鎖、陰道閉鎖、完全性陰道橫隔、子宮發育異常等。
8、子宮頸或宮腔粘連
這也是引起經血流通不暢而誘發痛經的常見病因。多見於反覆人流、子宮內膜結核等患者。若此期間子宮頸、子宮內膜及肌層遭受創傷,可造成壁與壁之間發生粘連,引發月經失調、週期性腹痛,繼發性不育或反覆流產、早產、胎位不正、胎兒宮內死亡或胎盤植入。
有痛經的婦女都應到醫院檢查,找出病因,如果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痛經(繼發性痛經),應積極治療原發性疾病。原發性痛經不是什麼病,對健康並無危害,婚育後多能自愈,所以不必過於緊張。
痛經時切忌亂服藥
有些患者經常根據原發痛經時的經驗,或朋友的經驗服藥。實際上,引起痛經的原因非常複雜,無論是原發性痛經,還是繼發性痛經,都應該在醫生指導下用藥。特別是繼發性痛經,是由不同的生殖道器官病變引起的,用藥不當,可能釀成大害。即使是同一種生殖器官疾病引起的痛經,也有不同的病因,也可能在用藥種類、劑量上有很大的差別,不能一概而論。比如說,你朋友的痛經可能與你一樣非常劇烈,但是她可能服用一些消炎止痛片能好,而你卻不一定能好,說不定還有副作用。
趕走痛經重視經前預防
通過預防生殖道器官病變,可減少痛經發生的幾率,甚至避免痛經發生。要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平時應注意個人衛生,保持外陰清潔,防止病原體侵入;採取好避孕措施,盡量避免多次人流對宮頸的機械性損傷;人工流產後應注意作及時有效的處理,防止感染。另外,還應該注意避孕方法......
痛經與工具避孕間存在一定關係,尤其是宮內節育器安放,常常可以加重痛經的程度;口服避孕藥則會降低原發痛經的發生率以及痛經的程度。經期、產後恢復期應嚴禁性交,避免過早過性生活。月經期應防止精神緊張,可聽聽輕鬆的音樂,看看有趣的電視,避免過度勞累,保持心平氣和,以使氣血運行通暢。注意飲食合理均衡,避免刺激性食物,避免暴飲暴食。
痛經發作期間應注意休息,疼痛劇烈時可用藥物治療,常用的藥物有解痛藥、止痛藥、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藥、抑制排卵藥及中藥等,下面介紹二則中藥方劑:
1、生薑25克、花椒9克、紅糖30克、紅棗10個,月經來潮前加水煎服,每日1次,連服3—5天。
2、桂皮6克、山楂肉、紅糖50克,月經來潮前加水煎服溫飲,每日1次,連服2—3天。
定期檢查將婦科病扼殺在搖籃裡
要定期進行婦科檢查,以便及時發現一些婦科疾病。一些生殖器官病變早期可能沒有症狀或症狀比較輕微,如子宮肌腺症約有30%無任何臨床症狀;一些先天生殖器官畸形早期也可能沒有症狀。另外,還有些人可能有一些症狀,但不好意思去檢查,這可能會貽誤醫治,導致嚴重的後果。
及時就醫勿相信什麼偏方
出現痛經症狀盡早到醫院檢查,尤其出汗、肢冷、面色青紫等伴隨劇烈疼痛時,應查明原因,做到心中有數。另外,當痛經嚴重時,最好能臥床休息半天、一天,這樣可大大減輕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