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10-02 16:52:04| 人氣36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飲食話源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醋芹
唐太宗李世民時期的一代名臣魏徵,對國家忠心耿耿,常常向李世民進諫,且態度嚴肅言辭尖銳,多次使李世民在群臣面前難下臺階。于是李世民就問待臣:"不知用何法能使羊鼻公不板著嚴肅的臉進諫?",待臣說:"聽說魏徵有吃醋芹嗜好,每吃此菜就喜形于色。"第二日,唐太宗召魏徵一起進餐。席間,李世民賜魏徵醋芹三杯,魏徵非常高興飯尚未吃完,三杯醋芹已吃得精光。唐太宗看到這里,才向魏徵開玩笑說:"你說你沒有什么嗜好,不怕別人拿住你把柄,老是擺著一副面孔進諫,可我看你今天特別嗜食醋芹,這又該如何解釋啊?"魏徵聽后只得趕緊拜謝。從此"醋芹"一菜的聲譽不脛而走,一代名臣愛好如此普通,也從側面說明了一句名言"無欲則剛,有容乃大。"。這道名菜"醋芹"如何制作:只要將鮮嫩芹菜洗凈瀝干(份量不定),放入罐中加鹽腌制,蓋上蓋,使其自然發酵后取出,置鍋中加酸湯或醋燒沸即成。

東坡肉
細火慢燜香入味,火候足時它自美
「東坡肉」的來歷
宋朝大文豪蘇東坡,是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書法與繪畫也都獨步一時,就是在烹調藝術上,他也有一手,當他觸犯皇帝被貶到黃州時,常常親自燒菜與友人品味,蘇東坡的烹調,以紅燒肉最為拿手。它曾作詩介紹他的烹調經驗是:「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不過,人們用他的名字命名的「東坡肉」,揮灑還興他第二次回杭州做地方官時所發生的一件趣事有關。
那時西湖已被葑草煙沒了大半,他上任後,修築長堤,暢通湖水,使西湖秀容再現,改善了環境,也為群眾帶來水利之益。
當時,老百姓讚頌蘇東坡為地方做了這件好事,聽說他喜歡吃紅燒肉,到了春節,都不約而同地送豬肉給他,來表示自己的敬意,蘇東坡收到了那麼多的豬肉,覺得應該同數萬疏濬西湖的民工共享才對,就叫家人把肉切成方塊狀,用他的烹調方法燒製,連酒一起,按照民工名冊分送到每家每戶。他的家人在調味時,把「連酒一起送」誤會成「連酒一起燒」。結果燒製出來的紅燒肉,更加香醇味美,食者盛讚蘇東坡送來的肉燒法別緻,可口好吃,眾口讚揚。趣聞傳開,當時向蘇東坡求師就教的人中,除了來學書法的,學寫文章的外,也有人來學燒「東坡肉」。後人仿傚他的方法烹調這道菜,供應於世,並在烹調上不斷改進,遂流傳至今。



釀豆腐
原是安徽地區傳統名菜,相傳該菜原是鳳陽某鎮黃家小飯店的廚師所創制。因為它是用肉末加豆腐烹製,價錢便宜,味道又好,過路顧客都喜歡吃釀豆腐,因此漸漸出名。明代朱元璋出生於鳳陽,幼年家貧,曾到黃家飯店作幫工,為店裡姓黃的廚師所賞識,經常給他吃釀豆腐,朱元璋久吃不膩。它從軍後還經常想起鳳陽釀豆腐的美味。明建都南京後,他就命人去鳳陽把黃師傅請到宮中當御廚,從此釀豆腐就成為宮廷筵席上的一道佳餚並名揚江南。


鍋巴蝦仁
牙口不好的乾隆皇帝遊江南時,原先以為嚼不動硬梆梆的鍋巴,結果在吃過這道色、香、味一流的菜之後,既不傷牙、又不塞牙,還能嚐到蝦仁和蕃茄的鮮味,再加上美味上桌時,還有「霹靂啪啦」的特殊音效,聽起來十分過癮,因此御賜這個出色的菜名,由於它的特殊音效,因此又叫做「平地一聲雷」。


佛跳牆

「佛跳牆」是閩南菜中居首位的名品佳餚。它的原名叫「福壽全」,是專供喜慶節日的一款高檔菜。相傳在唐朝時,長安有一位高僧雲游遊到福建。
大年三十晚上,這位高僧正在寺院中必閉目參禪。忽然,一股濃郁的菜香飄進禪房。原來,寺院隔壁住著一位有錢人家。
這天晚上,他們把酒罈裝上各種山珍海味正在烹製「福壽全」,準備過年請客用。剛才這家主人啟罈看看菜是否烹熟,不料這股香味使高僧坐不住了。他垂涎難奈,幾次探頭牆外,但想到佛門戒律,又縮回身子。
後來,有一位秀才看見用舊酒罈竟烹製出如此異香撲鼻的佳餚,十分感嘆,不禁贊道:
罈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牆來。 後人便根據這兩句詩,將此菜改名為「佛跳牆」。

金華火腿
彩袖殷勤捧玉鍾,醉拍青衫惜金華
「金華火腿」的軼事
金華火腿,歷史悠久,馳名中外。根據地方誌記載及老輩相傳,製腿始於南宋,距今已有九百多年歷史,是人們長期來保藏肉類,並提供肉食品種多樣化實際經驗的一個結晶。它以風味特殊,香氣濃郁,鹹淡適口,形似竹葉,紅潤似火,在色香味形上堪稱「四絕」。
民間流傳金華火腿的由來是:很早以前,東海沿岸海水氾濫,水退浪平之後,有人在海濱沙灘掘得一頭被洪水淹死埋在沙裏的豬,割了一隻腿,回來沖洗後,用大火烤乾腿身,剖見肉色紅潤,食之味道鮮美,久儲不變,可常年食用,鄉人不斷摸索試驗,總結出一套醃製的方法,競相人工仿製這一美味。後來,宋代抗金民族英雄宗澤從前線回家鄉時,帶了一些這種家鄉臘肉回來進貢給皇上,宋高宗見肉色鮮紅似火,就把它命為「金華火腿」。由此傳稱,相沿至今。

叫 化 雞
江蘇常熟名菜,又稱黃泥煨雞.相傳明末清初時,常熟虞山麓有一叫化偶得一雞,苦無炊具,調料,無奈,宰殺去臟後,帶毛塗泥,放入柴火堆中煨烤,熟後敲去泥殼,雞毛隨殼而脫,香氣四溢.適逢隱居在虞山的大學士錢牧齋路過,試嘗,覺其味獨特,歸家命其家人稍加調味如法炮製,更感鮮美.此後,遂成為名菜,並一直流傳至今.
“叫化雞”的傳說

  京菜中有一道名菜,其菜名很有趣,叫“叫化雞”又叫“富貴雞”,用截然不同的貧富兩極辭彙來命名這道菜是有來由的:
   “叫化雞”原出於浙江杭州,是一些窮苦難民即“叫化子”或偷或討來的雞,經過燒熱的土句熟而成,本是不登大雅之堂街頭菜。當年那位清乾隆皇帝微服出訪江南,不小心弄得破衣爛衫流落街頭。其中一個叫化子頭看他可憐,便把自認爲美食的“叫化雞”送給他吃,乾隆困餓交加,當然覺得這雞異常好吃,急問其名,叫化頭不好意思說這雞叫“叫化雞”,便胡吹這雞叫“富貴雞”。乾隆就說這“富貴雞”好吃。
  事後才知道這個流浪漢就是當今皇上。這“叫化雞”也因爲皇上金口一開成了“富貴雞”。成爲名菜。

台長: 彩色人生
人氣(36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食裡食外 |
此分類下一篇:飲食話源之二
此分類上一篇:蟹中極品的黃油蟹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