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05-09 23:09:42| 人氣1,16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對曹操幾個印象的探討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比較正式的第一個報告.

一.前言
曹操是家喻戶曉的一個人物‚也是個極具爭議性的角色。一般人對他的看法呈現兩極化的現象‚有人喜愛曹操是個有快意恩仇的人物‚不像劉備的軟弱。又具有軍事上的長才‚善於謀略‚常出奇兵打的敵人落花流水‚雖有些狠毒‚但自古成大事者是不能拘小節的‚在文學上亦有很高的造詣。討厭他的人認為這傢伙極為自私‚殺人不眨人‚在他身邊不知道能活到什麼時候。挾漢獻帝以令令諸侯‚更是個不折不扣的大奸臣。也因為曹操是個如此複雜的人‚所以曹操具有相當值得研究的意義。筆者試著從曹操的出身切入‚並配合當時的時代背景‚來探討一般人對曹操的幾個印象‚並研究歷代對曹操評價不同的原因。資料來源主要是以《三國志》〈武帝紀第一〉為主‚並參考前人研究的成果為輔‚作為本文的研究資料‚盼能對曹操其人有進一步的了解。
本文主要在討論幾個關於曹操的印象‚分兩個方式‚第一是從其出身配合當時的時代背景來談‚第二是從史書上來談‚最後提出結論。

二.曹操生平簡介
曹操‚字孟德‚沛國譙縣人‚生於西元一五五年(漢桓帝元壽元年)。父親曹嵩‚為宦官曹騰的養子。一說曹嵩出於夏侯氏。曹操少年時很機警‚有權術。二十歲被舉為孝廉‚後又擔任洛陽北部尉、頓丘令。等到黃巾之亂時‚任騎都尉‚討伐穎川黃巾有功‚升官做濟南相‚不久‚託病回鄉。後被朝廷徵召為典軍校尉‚討伐黃巾賊。董卓入京後‚想要任用曹操為驍騎校尉‚但曹操不肯‚改名換姓‚開始逃亡。到陳留時‚散家財、舉義兵來討伐董卓。這時天下群雄並起‚推袁紹為盟主‚曹操投靠袁紹為奮武大將軍。後來破黑山賊‚又大敗青州黃巾‚收為降兵三十多萬‚男女百萬‚取其精銳為「青州兵」‚是他日後作戰的主力‚自己獨立成為雄據一方的軍閥。往後幾年分別打敗了袁術、呂布、張繡。並迎天子定都在許‚而且在許下開始屯田。在官渡之戰打敗了袁紹‚並平定了烏桓‚北方大致為曹操所統一。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戰‚曹操大敗‚劉備擁有荊州‚至此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曹操退回北方後‚先後平定了關中、隴右、開拓了西北各部邊境‚安撫了少數民族‚並努力恢復社會經濟‚從而鞏固了在廣大北方的統治‚創立了魏國。在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去世於洛陽‚享年六十六歲(註一)。 三.曹操的出身
曹操的出身深深地影響到其日後的作為‚故其身家背景值得探討。在《三國志》〈武帝紀第一〉中提到「養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審其出生本末」。意思是說沒有人能夠知道他出生前後的詳情。裴注引《曹瞞傳》和《世語》並云:「嵩‚夏侯氏之子」。 如果曹嵩出於夏侯氏‚應當是漢高祖時代汝陰侯夏侯嬰之後代‚但是到曹嵩時曹嵩並沒有被任用‚可見此時夏侯氏已是個末落的家族。據《三國志》〈諸侯夏侯曹操第九〉中最後陳壽評曰:「夏侯氏曹氏世為婚姻‚故惇、淵、仁、洪、休、尚、真等‚並以親舊肺腑‚貴重於時」。可見夏侯氏與曹家有聯姻事‚但漢魏婚姻觀念沿承先世‚同姓不婚。所以如果曹操出於夏侯氏‚則不會有通婚的行為出現。不論曹操是出於曹氏或夏侯氏‚一是宦官之後‚一是沒落的家族‚總之曹操的出身是低下的。
曹操在二十歲被舉為孝廉‚東漢時地方政府常以察舉的方式推選地方社會的豪族到中央擔任政府的官員;又曹操的父親曹嵩曾買官至太尉‚可見其財勢之大;最近大陸上挖掘出曹操宗族墓。以上皆可證明曹操家族是地方上的豪族。從〈武帝紀第一〉中「太祖少機警‚有權術‚而任俠放蕩‚不治行業…‚細政苛慘‚科防互設」‚我們又可以明白曹操並不是服膺儒學‚非儒家的士族也。所以其日後用法家治國、打擊豪族、用人唯才不問道德、崇尚節等皆可視為對當時豪強士族的反動(註二)。
四.對曹操幾個印象的探討
接下來我就根據曹操的反動性‚配合當時的時代背景來談探討個關於曹操的印象。
1用人唯才
東漢是一個豪族國家‚開國皇帝劉秀就是南陽的豪族。「豪族」就是地方社會的領袖。皇帝無法掌握每個人民‚所以如果要管理人民最好的方法是選拔社會領袖作為政府的官員‚藉由地方豪族來管理人民。
在東漢地方官員的任用有所謂的「本籍迴避」的規定‚首長不能是當地的人‚次級以下的長官才能本籍任用‚所以‚次級長官以下都是由地方上的豪族所擔任‚首長形同虛設‚豪族等於控制了地方政府‚而地方太守得以察舉的方式(舉孝廉、賢良)定期推薦人選到中央任官‚當然是以這些豪族為主。東漢另一個入仕的方法就是透過經學‚所以地方豪族也鼓勵子弟受教育‚這些受過儒家教育的豪族就被稱為「士族」‚也形成了「門第」。
曹操雖也是經由察舉的方式入仕‚但因其出身低下的關係‚使得曹操在日後穩固後‚頒布求才三令‚主用人唯才‚不問出身、道德‚就是為了打擊士族門第。加上曹操本非服膺儒學‚陳壽說他「攬申、商之法術」‚用法家的統治方式‚又一對儒家士族的反動。
2崇尚節儉
這些地方的豪族透過土地的買賣成為大地主‚加上東漢不再實行抑商政策‚「以劉秀為首的東漢政權統治集團本身就是地主兼商人成為官僚、地主、富商三位一體的豪強地主專政」(註三)。豪族經由土地的買賣‚所擁有的土地不斷的擴大。豪強在兼併土地後‚成為大地主、大富豪‚加上抑商政策的取消‚出現許多富可敵國的富豪‚使得財富過度的集中於這些富商手中。而富豪恣意的揮霍財富‚但人民的生活卻非常貧困‚這樣貧富的差距到桓帝、靈帝以後達到了最巔峰。
曹操曾下令說:「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豪族兼併小農的土地後‚使農民只好依附於豪族之下‚使農民的收獲大都被豪族拿去‚所以曹操「重豪疆兼併之法‚百姓喜悅」(註四)。《魏書》說曹操「性節儉‚不好華麗‚後宮衣不錦繡‚侍御履不二采‚帷帳屏風壞則補訥‚菌蓐取溫‚無有緣飾」。可見曹操崇尚節儉的‚這跟當時社會經濟的殘破有關‚更可視為對當時豪族奢侈浪費的的一種反動(註五)。
但曹操初期操的崛起卻跟豪族有很大的關係。毛漢光先生提到:「在曹操初期的勢力基礎除曹氏宗族以外‚每次敗退勢衰之際‚深得地方豪族的擁戴」(註六)。可見東漢末的豪族對曹操剛崛起有很大的幫助‚曹操初期勢力就是以此為主‚而後才有「青州兵」‚打擊豪強也是在勢力穩固之後。
3屯田
東漢末年由於戰爭、天災不斷使得物價高漲‚但地主們得到政府的支持與官僚勾結起來剝削人民‚官員貪污‚課稅繁重。在對西羌連年作戰的費用就花了數百億‚除了更加重人民的賦稅外‚還有大量壯丁的戰亡‚百姓不堪其虐‚甚至出現人相食的慘劇。黃巾之亂後‚瘟疫的大流行‚加上天災,越來越多的農民無法在本鄉本土生活下去‚人民流徙‚戶口驟減‚社會上出現大批的流民‚流民的出現使得社會的生產力停滯‚社會的勞動力一直在消失。社會的生產力停滯‚成為當時社會上最大的問題。
曹操挾天子在許都時‚採棗祇、韓浩等的建議在許下屯田‚「效法秦人以急農兼天下‚漢武帝屯田西域以定西域」(註七)。屯田一方面確保軍需‚更重要的是讓這些人民重新有了一個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穩固勞動力‚恢復社會的生產力。

以下主要是從史書上來檢驗一般人對曹操的幾個印象。
4.嗜殺成性嗎?
曹操的殺人是有名的‚在他逃亡時殺了他的老朋友呂伯奢和全家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但從裴注中我們可以看出無論是從《魏書》、《世說新語》、孫盛的《雜記》中‚我們只看到曹操是殺了呂伯奢的家人而已‚但沒有殺呂伯奢。在逃亡時的時候懷疑心特別的強‚以致誤殺了人‚或許還可以諒解。如果再殺了呂伯奢‚這人就真的太殘暴了。
徐州牧陶謙因殺了曹操的爸爸‚所以曹操「坑殺男女數十萬於泗水‚水為之不流」《通鑑》。這次就真的太殘暴了‚雖然殺父之仇不供戴天‚但要報仇‚最多殺了主事者就夠了‚雖然戰爭是無情的‚難免會禍及百姓‚但曹操以坑殺數十萬的方式來報仇‚這筆帳曹操是賴不掉的。同樣在攻呂布時的屠彭城也是一樣太過火了‚因為這是可以選擇不要屠城的‚百姓何其無辜呀!
在曹操身邊有一個人叫荀彧‚是汝穎大夫的重要領袖‚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他打開了曹操與士大夫階段(士族)結合的通道‚使許多士大夫為曹操所用」(註八)。但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曹操雖任用士大夫階層‚「但曹操的政權仍不能稱為貴族國家‚因為曹操對官吏的任用是只依據他的能力‚後來像茍彧、孔融等名門士代因觸怒曹操而被殺恐怕也是由於曹操政權不以貴族階段存在為前提吧」(註九)‚曹操初期利用豪強士族來打天下‚但出身的關係使他對豪強士族仍有心結存在‚等到沒利用價值後‚就是走狗烹、弓箭藏的下場了。而許攸的被殺一方面是他太自大了‚不但直呼曹操小名‚還以他獻計打敗袁紹的事沾沾自喜(註十)。
曹操晚年殺了華陀‚不但自己的頭痛沒有治好‚當他的兒子曹沖生病時‚也沒有名醫來醫治‚我倒認為這是對曹操的一種報應。歷史上的開國帝王‚當他功成名就後‚下一步就是殺功臣‚曹操建立了魏國‚雖然沒有當上皇帝‚但仍可視為開國者‚我想這也可以用來理解曹操殺身邊謀臣的原因之一。
5.挾天子以令諸侯
在曹操崛起之前有兩次有人邀曹操一起廢帝‚但曹操都沒有答應。一次是王芬、許攸、周旌等想連結豪傑‚立合肥侯‚廢漢帝。曹操理由是不要只看到以前伊尹、霍光另立他帝很容易的樣子‚而你們想連合起來廢帝‚就好像七國之亂一樣‚不是太危險了嗎(註十一)?言外之意好像是因為覺得他們不可能成功才沒有加入‚但畢竟是不贊成。另一次是袁紹、韓馥想立劉虞為帝‚曹操拒絕的理由是我們起兵來討伐董卓‚這是仁義的行動‚現在皇帝還在奸臣手中‚一旦改立皇帝‚天下怎能安定呢(註十二)?這次的理由就像是以漢臣的角度來維護漢室了。
在《三國志》中是以「迎天子」的字眼來形容‚並說「自天子西遷‚朝廷日亂‚至是宗廟社稷制度始立」(註十三)‚對曹操迎天子是給予正面的評價的。雖然曹操最後沒有篡位‚後世認為曹操不為的原因只是不想背負篡漢的罪名罷。但曹操的權力也如同皇帝‚可以建立自己的宗廟‚設置中央官制‚可說是有皇帝之實‚無皇帝之名。有一次漢獻帝對曹操說:「君若能輔則厚‚不爾幸垂恩相捨」(註十四)。意思是說:「你若能輔佐我就對我寬厚些‚否則就施恩把我放了吧!」‚可見曹操的心意連漢獻帝都知道了。
唐太宗在〈祭魏太祖〉文中說曹操「以雄武之姿‚當艱難之運‚棟樑之任」‚肯定他在漢朝危急時挺身而出來輔佐漢獻帝‚但在同文也說他「觀沈溺而不拯‚視顛覆而不持。乘徇國之情‚有無君之跡」(註十五)‚說曹操「無君」是中肯的評論‚或許曹操在初迎獻帝時‚是想要復興漢室的‚但在他平定北方後‚漢獻帝也不過是他利用的工具罷了‚自己設置中央官制‚建立宗廟‚眼中早已沒有漢獻帝的存在了。這可看出一個人的變化‚在早期曹操真的是以漢臣自居‚曾經斬了當時的大宦官蹇碩的叔父‚還為陳蕃、竇武上書(註十六)。不贊成廢帝‚又幫助朝廷掃除黃巾賊‚討伐董卓‚只是當一個人擁有了權力以後‚便想奪取更高的權力。莫怪馬基維利會說:「權力使人腐化‚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的腐化」。
6.官渡之戰以寡擊眾嗎?
高中課本第一冊(頁114)提到曹操在官渡之戰以寡擊眾打敗袁紹。裴松之在注釋這段時提出三點懷疑‚認為以寡擊眾說是有問題的。1.曹操自起義兵時已有五千人‚後來的戰役‚百分之七八十都打贏了‚所吞併的的軍隊‚加上收編「青州兵」三十萬‚雖然戰爭難免有損傷‚但也不可能只有〈武帝紀第一〉中講得「時公兵不滿萬‚傷者十二三」。曹操就算再兵如神也不可能對付「紹眾十餘萬」‚在說文中又提到:「紹連營稍前‚依沙某為屯‚東西數十里。公亦分營與相當」‚如果說袁紹兵有十萬餘眾‚曹操能與之分營相當‚兵數應該不會這麼少。2.如果袁紹真的有曹操十倍的軍力‚大可把曹操整個包圍‚斷其出入。再說曹操一下子派徐晃去攻擊袁紹的運車‚一下子又自己出去攻擊淳于瓊‚又可見其兵數不會那麼少。3.史書上記載曹操攻坑殺袁紹七萬或八萬人‚八萬人一奔逃起來‚豈是八千人能束縛住的‚難道袁紹的軍隊都束手就擒嗎?可見其兵數不會那麼少(註十七)。裴松之正確的推論幫助我們釐清了官渡之戰曹操以寡擊眾的觀念。雖然曹操有其軍事上的長才‚但以寡擊眾的說法顯然是有問題的。

五.結論

大歷史家李敖曾說:

「 又如曹操在中國民間有那樣大白臉的罪過‚也是《三國演義》的傑作。
歷史上的曹操實在不是那樣的人物。從杜甫的〈丹青引〉裡我們可以
看出他對曹操和曹操子孫的肯定‚這種肯定‚反證了曹操在唐朝並沒有謔
畫‚曹操北定中原卻終身為漢臣‚比起趙匡胤北定中原卻篡奪故主來‚的確
高得太多。可是一般人卻罵他而捧起宋太祖‚公道何在呀?」(註十八)
`
的確‚我們受到《三國演義》的影響太深‚而一直把曹操當作奸臣‚《三國演義》基本上是一部歷史小說‚以蜀為正統‚可是真正的史書《三國志》卻是以魏為政統。《三國演義》既為小說‚本身的內容也多處與史實不符‚如諸葛亮沒有燒新野、借東風、演空城記‚關羽沒有誅文醜、殺蔡陽、過五關斬六將‚劉備沒有一開始就重用孔明‚孔明沒有三氣周瑜等(註十九)。也因小說的原因‚人民比較容易接觸的到‚也較容易接受‚才會影響到我們對曹操的印象。
李敖先生也點出另一個重點‚每個時代對曹操的評價也不同。曹操在唐代的確受到肯定。杜甫在〈丹青引•贈曹將軍霸〉中開頭四句就說:「將軍魏武之子孫‚于今為庶為清門。英雄割據今已矣‚文彩風流今尚存」‚杜甫讚許是「英雄」‚也肯定其在文學方面的造詣。曹操變成大白臉從南宋開始‚南宋的處境與蜀魏相似。朱熹撰《資治通鑑綱目》「黜魏而尊漢」‚當時的文人也一併附加‚如陸游就曾作詩「邦命中興漢‚天心討大曹」。曹操被比喻為金人‚要來被討伐‚曹操自此的地位已成為亂臣賊子了。到元代‚元人要自命正統‚又反過來帝魏蜀寇‚但民間的愛國份子‚不甘心被民族壓迫‚透過小說戲曲‚把曹操塑造為奸臣‚到了羅貫中《三國志通俗演義》曹操大白臉的形象才真正的確定‚直到今天。因每一個朝代的政治因素影響‚使得曹操的形象一再轉變‚但對於研究歷史來說‚我們應該從他所處的時代背景著眼‚客觀的考察其功過‚才是治史的真正方法(註二十)。
縱觀曹操的一生‚就如陳壽的評論說曹操「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我們應試著從其出身、所處的時代背景、人性的複雜來理解曹操。人性是多變的‚曹操的性格更加難以捉摸‚一面近似隨和‚沒有架子‚使中原之士都樂意來歸‚但他生性多疑猜忌自私‚對人往往又不留餘地‚這種人可怕的地方就在於‚如果有一天他掌握了大權‚身邊的人就危險了‚所以他才會有許多殘暴的殺人行為。而曹操雖靠豪強士族的幫忙很大‚但其出身使他日後的作為充滿了對豪強士族的反動‚他頒行法令抑制豪族‚本身提倡節儉‚並用法家來治國。另外任用士族階級為謀臣‚但本身是宦官之後出身‚使他心中有著極大的矛盾‚後來又頒布用人唯才‚不問道德、出身的法令‚打擊士族門第。曹操雖然打擊了士族‚但卻也敗壞了政治風氣。以今日的觀點來看‚政治的人物的道德和才能是要一併而論的‚就像馬永成因喝花酒而下台‚因為他得道德不及格了‚即使才能再好也是枉然。曹操的用人不問其品德‚確實種下敗壞政風的因子。
曹有次向他的左右自負的說:「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意思是說漢朝最後的三十年‚風雨飄搖‚命脈有賴我曹來延續‚不然就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了」。可見他又以漢臣來自居。只是當他的權力越來越大時‚一切形同皇帝‚被唐太宗形容為無君。當我們回溯曹操年少剛出仕時曾經斬了當時的大宦官蹇碩的叔父‚還為陳蕃、竇武上書‚到後來平定黃巾之亂‚不贊成廢帝‚這時的他是以漢臣自居的‚到後來的轉變可說是晚節不保。曹操在東漢末年那樣混亂的局面能夠崛起‚除政治、社會、經濟等因素外‚其本身的雄才大略是不可忽視的‚這一點也是後世對他較一致的推崇。不管曹操是亂世之奸雄也好‚英雄也罷‚我想我們應從多個角度來觀察這個人‚這樣才能較客觀的來論曹操吧!

六.註釋

參考《三國志》〈武帝紀第一〉、傅樂成:《中國通史》‚大中國出版社‚1997。
參考吳玉蓮:《史傳所見之曹操、劉備、孫權之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
毛漢光:《中國中古社會史論》‚台北‚聯經出版社‚1988。陳寅恪講、萬繩楠編:《陳寅恪魏晉南北朝講演錄》‚台北‚雲龍出版社‚1992。
林劍鳴:《秦漢史(下)》‚台北:五南圖書出版‚1992‚頁1166。
《三國志》〈武帝紀第一〉裴注引《魏書》。
陳寅恪講、萬繩楠編:《陳寅恪魏晉南北朝講演錄》‚台北‚雲龍出版社‚1992‚頁11。
毛漢光:《中國中古社會史論》‚台北:聯經出版社‚1988‚頁114。
《三國志》〈武帝紀第一〉裴注引《魏書》。
毛漢光:《中國中古社會史論》‚台北:聯經出版社‚1988‚頁117。
《谷口規矩雄、岩見宏、竺沙雅章、谷川道雄、伊藤道治著‚耿立群、吳密察、劉靜貞譯‚《中國通史》‚台北‚稻鄉出版社‚1990‚頁235。
《三國志》〈武帝紀第一〉。
《三國志》〈武帝紀第一〉裴注引《魏書》。
《三國志》〈武帝紀第一〉裴注引《魏書》。
《三國志》〈武帝紀第一〉。
見資治通鑑第六十七卷。
戈壁:〈三國演義析評(5):浪花淘盡英雄-曹操〉‚《明道文藝》‚1993‚
205期‚頁54。 ‚
16《三國志》〈武帝紀第一〉裴注引《曹瞞傳》、《魏書》。
17《三國志》〈武帝紀第一〉裴注。
18李敖:《李敖全集(五)》‚台北‚四季出版公司‚1980‚頁202。
19李敖:《李敖全集(五)》‚台北‚四季出版公司‚1980‚頁201。
20.參考戈壁:〈三國演義析評(5):浪花淘盡英雄-曹操〉‚《明道文藝》‚1993 年 ‚第205期‚頁97-113。周聘卿、周廣璜:〈一生功過任評說〉‚《魏武帝兵法》 ‚台北‚知青瀕道出版‚1998。〈從曹操問題的討論談歷史人物評價問題〉。

七.其它參考書目
錢穆:《國史大綱(上)》‚台北‚臺灣商務書館‚1995。
杜正勝編:《中國文化史》‚台北‚三民書局‚1997。
蘇淵雷主編:《三國志今註今譯》‚台北‚建宏出版社‚1996。

























































































































台長: 飄揚的落葉
人氣(1,16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