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邀撰稿的關係,週日下午的我,對於與德國的棒球賽並無法全程觀看;相反的,看完馬英九、謝長廷兩位總統候選人的辯論後,也必須像記者一樣--趕稿,原文標題為:「最後一場辯論的總統高度」(內文原有段重點--此外,總統的國家安全大政方針權責似亦及於兩岸事務的範圍,那麼「兩岸共同市場」到底會不會損及國家利益?二千三百萬人是否願意支持?單就此點而言,馬營似該認真思考此次謝營所提「何不『公投』兩岸共同市場?」的倡議了--囿於篇幅限制,被報社編輯給刪除了),文經報社修正為「馬謝尚未回答的問題」如後........
中國時報 2008.03.10
馬謝尚未回答的問題
陳朝建(作者為銘傳大學公共事務系暨研究所助理教授)
昨天由四報一社與公視主辦的總統大選辯論會,正是馬英九、謝長廷兩位候選人所參加的最後一場公開辯論,就中間選民或游離選票的爭取而言,顯得格外重要,因下周六就是投票日了。
而此次五位提問人共拋出十項議題,請馬謝兩人分別就憲政體制、正名制憲、次貸風暴、國防軍備、金援外交、教育文化、憲法一中、通膨經濟、共同市場,以及自我反省的能力等項問題加以申論;儘管馬謝兩人有所交鋒,但坦白說,馬謝兩人的「實問虛答」還是不少,尤其是針對提問人所問之「風險管理能力」、「自我反省能力」的論述顯然不足。
總的來看,就整場辯論的主軸而言,馬的策略是「陳水扁代表民進黨,謝長廷代表民進黨,所以『謝長廷等於民進黨等於陳水扁』」,即把扁政府八年來施政績效不彰、貪腐弊案不斷的表現,謝當概括承受,以此減少中間選民或游離選票對謝長廷所提的政見認同度,對謝的確很有殺傷力。相反的,就謝而言,則是力推「兩岸共同市場等於一中共同市場等於國共合作等於一個中國」的思惟,試圖扳回一城,即藉此認定馬英九就是「化獨漸統」且是主張「終極統一」的中國同路人,以激起泛綠選民的危機意識。
也就是說,此最後一場的唇槍舌戰仍然是雙方「固守基本票盤」的口水之爭,因為馬英九、謝長廷兩人對於陳水扁時代結束之後,要如何重整國家的領導新願景之具體論述還是不足,尤其是對該如何履行總統的憲法權責?如何展現總統的領導高度?這兩項問題,還是在諸多中間選民心中留下不少的疑惑。質言之,雙方顯然都必須於近日之內再補強相關的論述,否則將無法有效吸引游離選票的轉向與認同。
特別是,從憲法或憲法增修條文的既有規範來看,既然總統的主要權責就是要決定國家安全有關大政方針,那麼馬謝兩人的國防軍備理念到底有無明顯不同?現行金援外交的策略是否將會轉變?尤其是,馬謝兩人既然都贊成「防禦國防」而非「攻擊國防」的概念,日後是否也會延續扁政府的軍購政策,馬英九、謝長廷都必須再勾勒清楚。
再者,既然總統有權任免行政院院長,那麼是否保證會依國會多數黨派的建議甚或決議來任命閣揆?尤其是,兩人如願成為總統之後,其授權閣揆的施政範圍到底有多大,是否僅指引其經濟發展、社會福利、教育措施、勞工政策、交通建設等項政策牛肉的大方向,而完全尊重閣揆就是有內政、經濟、交通、教育等項事務的實質權責,即在雙首長制的憲政軌道上好好運行,好讓行政院向立法院負責?令人遺憾的是,馬謝兩人對於提問人的第一道問題,卻都沒有「說清楚、講明白」。
不僅如此,面對國際評等機構不斷對台灣「主權評等」的降等,總統又該如何責成或是有效監督閣揆與財經部會做好財政紀律、稅制檢討,並進行資源權威配置的合理調整,馬謝雙方似乎都該再補做些功課了。況且,此次人民要選的就是總統,並不是閣揆或部長,也不是地方百里侯,更不是事必躬親的科長,那麼成為總統之後的領導高度(尤其是協調能力與全球視野)也該是馬謝兩人未來應該再補強的地方。
亦即,馬英九、謝長廷兩人在清廉操守的堅持之外,是否會另授權副總統肩負特定重任?抑或仍維持其在憲法原意的備胎定位?此外,總統在維持行政、立法制衡的同時,是否會提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監委名單,而不會又淪為「政治分贓」的禁臠?而總統又該如何維繫其與執政黨的黨政分離關係呢?最重要的是,面對全球治理的瞬息萬變、兩岸關係的詭譎氣氛,馬謝兩人是否有足夠的風險意識?這些都是人民關切而此次辯論會兩位候選人並未釐清的問題。
----------以下則是筆者原文----------
最後一場辯論的總統高度
陳朝建/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助理教授
昨天由四報一社與公共電視主辦的總統大選政見辯論會,正是馬英九、謝長廷兩位候選人所參加的最後一場公開辯論,就中間選民或游離選票的爭取而言,顯得格外重要,因為下週六就是投票日了。
而此次五位提問人共拋出十項議題,請馬謝兩人分別就憲政體制、正名制憲、次貸風暴、國防軍備、金援外交、教育文化、憲法一中、通膨經濟、共同市場,以及自我反省的能力等項問題加以申論,儘管馬謝兩人已經有所交鋒(如:共同市場之爭辯);但坦白說,馬謝兩人的「實問虛答」還是不少,尤其是針對提問人所問之「風險管理能力」、「自我反省能力」的論述顯然不足。
總的來看,就整場辯論的主軸而言,馬的策略是「陳水扁代表民進黨,謝長廷代表民進黨,所以『謝長廷=民進黨=陳水扁』」,即把扁政府八年來施政績效不彰、貪腐弊案不斷的表現,通通化約為謝的「原罪」,以減少中間選民或游離選票對謝長廷所提的政見認同度,對謝的確很有殺傷力。相反的,就謝而言,則是力推「兩岸共同市場=一中共同市場=國共合作=一個中國」的思維,試圖扳回一城,即藉此認定馬英九就是「化獨漸統」且是主張「終極統一」的中國同路人,以激起泛綠選民的危機意識。
也就是說,此最後一場的唇槍舌戰仍然是雙方「固守基本票盤」的口水之爭,因為馬謝兩人對於陳水扁時代結束之後,要如何重整國家的領導新願景之具體論述還是不足,尤其是兩人該如何履行總統的憲法權責?又該如何展現總統的領導高度?這兩項問題,還是在諸多中間選民心中留下不少的疑惑。質言之,雙方顯然都必須於近日之內再補強相關的論述,否則將無法有效吸引游離選票的轉向與認同。
特別是,從憲法或憲法增修條文的既有規範來看,既然總統的主要權責就是要決定國家安全有關大政方針,那麼馬謝兩人的國防軍備理念到底有無明顯不同?現行金援外交的策略是否將會轉變?尤其是,馬謝兩人既然都贊成「防禦國防」而非「攻擊國防」的概念,日後是否也會延續扁政府的軍購政策,馬英九、謝長廷都必須再勾勒清楚!此外,總統的國家安全大政方針權責似亦及於兩岸事務的範圍,那麼「兩岸共同市場」到底會不會損及國家利益?二千三百萬人是否願意支持?單就此點而言,馬營似該認真思考此次謝營所提「何不『公投』兩岸共同市場?」的倡議了。
再者,既然總統有權任免行政院院長,那麼作為後扁時代的新總統,馬謝兩人是否願意任命CEO組閣?是否保證會依國會多數黨派的建議甚或決議來任命閣揆?尤其是,兩人如願成為總統之後,其授權閣揆的施政範圍到底有多大,是否僅指引其經濟發展、社會福利、教育措施、勞工政策、交通建設等項政策牛肉的大方向,而完全尊重閣揆就是有內政、經濟、交通、教育等項事務的實質權責,即在雙首長制的憲政軌道上好好運行,好讓行政院向立法院負責?令人遺憾的是,馬謝兩人對於提問人的第一道問題,卻都沒有「說清楚、講明白」。不僅如此,面對國際評等機構不斷對台灣「主權評等」的降等,總統又該如何責成或是有效監督閣揆與財經部會做好財政紀律、稅制檢討(如:是否開徵能源稅?是否取消軍教免稅?),並進行資源權威配置的合理調整,馬謝雙方似乎都該再補做些功課了。
最後,此次人民要選的就是總統,並不是閣揆或部長,也不是地方百里侯,更不是勢必躬親的科長,那麼成為總統之後的領導高度(尤其是協調能力與全球視野)也該是馬謝兩人未來應該再補強的地方。亦即,馬謝兩人在清廉操守的堅持之外,是否會另授權副總統肩負特定重任?抑或仍維持其在憲法原意的備胎定位?此外,總統在維持行政、立法制衡的同時,是否會提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監委名單,而不會又淪為「政治分贓」的禁臠?而總統又該如何維繫其與執政黨的黨政分離關係呢?最重要的是,面對全球治理的瞬息萬變、兩岸關係的詭譎氣氛,馬謝兩人是否有足夠的風險意識,以面對政治系統必須會發生的各項危機呢?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