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2-28 16:37:53| 人氣1,99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總統大選針砭(一):正視228牽手護台灣後的勝利缺口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總統大選針砭(一):正視228牽手護台灣後的勝利缺口

  李前總統主導的「228牽手護台灣」,參加人數確定超過百萬,已為低迷已久的綠軍氣勢打了針強心劑。就此而言,扁呂當選的機率已經提高;相形之下,藍軍的千萬人路跑活動,在228當天卻淪為陪襯的配角地位。是以,藍軍如何再反制綠軍並展現驚人的動員能力以求勝選,值得吾人拭目以待。

  整體而言,這場選舉的緊繃情勢、精采程度,將在近期再度進入民調交叉剪的接戰地帶,藍綠雙方的聽牌可謂勝負難料。據此以觀,儘管影響選情的變數是難以預測的,但總不外乎在於社會結構的差異表現、選民理性的抉擇動機,以及其他重大事件的發生等變項。

  在此,社會結構的差異係表現在性別、族群、階級、宗教,以及年齡等因素。如就性別因素而言,長久以來的父權結構,雖使男性相較於女性對政治更為熱情,惟實際上在投票期日的決戰時刻,會影響選舉勝負的關鍵選民反而是女性,因為女性的隱性或游離選民,比起男性顯然較多之故。基此,兩軍選前婦女政策的微調、夫人牌或娘子軍的積極運用,自將牽動藍綠彼此的得票板塊,而決定勝敗。

  次就族群因素來說,目前雙方的決戰點並不在於投票率較高或人數較少的新住民及原住民族群,而係在歷年以來投票率相形較低但為數眾多的閩、客族群。因此,牽動2004年台灣政局的決戰主軸已非是傳統的國家認同爭議,而係誰的族群平權措施較佳?選民會接受誰的族群、語言及文化政策?

  至於階級、宗教及年齡等因素,並非不重要,而是此等因素在這場選戰中已不若性別或族群因素更具影響力的關鍵地位。因為,台灣社會貧富差距的擴大趨勢雖然並未減少,但藍綠雙方的社會福利政策、階級政策卻如同「泛紫聯盟」所講的「還在比爛」,其實剛好就是藍綠雙方該等政策趨同到沒有差異的必然結果。至於,年輕選民的政治熱情比起職棒等運動賽事刻正持續下降,對選舉的影響力已經不大,儘管他們本應為劃歸為藍綠雙方最值得期待的新興選民(如20~24歲的第一次選民)。此外,重大的宗教衝突在當下的台灣並不存在,儘管日昨已有釋字第五七三號解釋的作成,仍將難以影響選情。

  是以,若就選民的理性抉擇動機而言,既然這場選舉勝負的緊繃度已因這次228造勢活動的後續影響而不斷攀高,且表現在目前的民意調查結果不相上下的基礎上,那麼藍綠雙方基本教義派的選民將更為激情與躁進,而中間選民、游離選民的政治效能感也會因此增強,即連原本的不願意表態的隱性選民也會開始轉型為顯性選民,從而帶動此次總統大選投票率的再度竄升。職是之故,即連海外僑民、大陸台商的返國投票總數都有可能因此寫下歷史新頁。

  當然,研究選舉理論的政治學者總是告訴我們,選民的投票行為是會受其對政見、政黨及候選人認同程度高低所影響的。惟事實上,影響此次選民對藍綠雙方政見、政黨及候選人認同程度高低的關鍵因素剛好就是上述社會結構的差異表現,以及影響選民理性抉擇、政治效能感高低的民意調查報告。

  最後,還會影響選舉勝負的殘餘因素就在於是否有其他重大事件的爆發了!例如,投票前夕北京的文攻武嚇(尤其後者)若僅是低調存在,且仍在國人的預期範圍之內,則兩岸因素對台灣選情的影響就不大。

  反之,我們必須小心翼翼的是,或許北京已不會在320投票前夕加入台灣選戰了。但等到選舉結果或公投答案揭曉後,若北京無法接受該人選時或是該項答案時,那麼台灣國家安全的劇本、兩岸關係的新對策寫好了嗎?這恐怕才是「228牽手護台灣」後,當任何一軍勝選時,都必須加以正視的「勝利缺口」吧!

陳誠 寫於2004.02.28當天的228牽手護台灣之後

------------------------------------------
  2004.03.03 中國時報予以登載,標題為「正視選舉勝利的缺口」,該報全文修正後如下:

  李前總統主辦的「二二八牽手護台灣」,參加人數確定超過百萬,為低迷已久的綠軍氣勢打了針強心劑。就此而言,扁呂當選的機率已經提高;相形之下,藍軍的千萬人路跑活動,在二二八當天卻淪為陪襯的配角地位。是以,藍軍如何再反制綠軍並展現驚人的動員能力以求勝選,值得拭目以待。

整體而言,這場選舉的緊繃情勢、精采程度,將在近期再度進入民調交叉剪的接戰地帶,藍綠雙方的聽牌可謂勝負難料。儘管影響選情的變數難以預測,但總不外乎社會結構的差異表現、選民理性的抉擇動機,以及其他重大事件的發生等變項。

  社會結構的差異係表現在性別、族群、階級、宗教,以及年齡等因素。如就性別因素而言,長久以來的父權結構,雖使男性相較於女性對政治更為熱情,惟實際上在投票日的決戰時刻,會影響選舉勝負的關鍵選民反而是女性,因為女性的隱性或游離選民,比起男性顯然較多。基此,兩軍選前婦女政策的微調、夫人牌或娘子軍的積極運用,自將牽動藍綠彼此的得票板塊,而決定勝敗。

  次就族群因素來說,目前雙方決戰點並不在於投票率較高或人數較少的新住民及原住民族群,而係在歷年以來投票率相形較低但為數眾多的閩客族群。因此,牽動二○○四年台灣政局的決戰主軸已非是傳統的國家認同爭議,而係誰的族群平權措施較佳?選民會接受誰的族群、語言及文化政策?

  至於階級、宗教及年齡等因素,並非不重要,而是此等因素在這場選戰中已不若性別或族群因素更具影響力的關鍵地位。因為,台灣社會貧富差距的擴大趨勢雖然並未減少,但藍綠雙方的社會福利政策、階級政策卻如同「泛紫聯盟」所講的「還在比爛」,其實剛好就是藍綠雙方該等政策趨同到沒有差異的必然結果。至於,年輕選民的政治熱情比起職棒等運動賽事刻正持續下降,對選舉的影響力已經不大,儘管他們本應為劃歸為藍綠雙方最值得期待的新興選民(如二十至二十四歲的第一次選民)。此外,重大的宗教衝突在當下的台灣並不存在,儘管日昨已有釋字第五七三號解釋的作成,仍將難以影響選情。

  是以,若就選民的理性抉擇動機而言,既然這場選舉勝負的緊繃度已因這次二二八造勢活動的後續影響而不斷攀高,且表現在目前的民意調查結果不相上下的基礎上,那麼藍綠雙方基本教義派的選民將更為激情與躁進,而中間選民、游離選民的政治效能感也會因此增強,即連原本不願意表態的隱性選民也會開始轉型為顯性選民,從而帶動此次總統大選投票率的再度竄升。職是之故,即連海外僑民、大陸台商的返國投票總數都有可能因此寫下歷史新頁。

  當然,研究選舉理論的政治學者總是告訴我們,選民的投票行為是會受其對政見、政黨及候選人認同程度高低所影響的。惟事實上,影響此次選民對藍綠雙方政見、政黨及候選人認同程度高低的關鍵因素剛好就是上述社會結構的差異表現,以及影響選民理性抉擇、政治效能感高低的民意調查報告。

  最後,還會影響選舉勝負的殘餘因素就在於是否有其他重大事件的爆發了!例如,投票前夕北京的文攻武嚇(尤其後者)若僅是低調存在,且仍在國人的預期範圍之內,則兩岸因素對台灣選情的影響就不大。

  反之,我們必須小心翼翼的是,或許北京已不會在三二○投票前夕加入台灣選戰了。但等到選舉結果或公投答案揭曉後,若北京無法接受該人選或是該項答案時,那麼台灣國家安全劇本、兩岸關係的新對策寫好了嗎?這恐怕才是當任何一軍勝選時,必須加以正視的「勝利缺口」吧!

台長: Macoto Chen
人氣(1,99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