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久沒寫讀書札記了。其實這數個月,一直想寫點書評什麼的,但總是因懶惰而擱置下來。〈九月讀書札記〉中提到的書籍,不是在九月才讀的,大多是一直想介紹、但因諸多理由而一直未寫的。事隔多月,把書籍也「消化」得差不多了,是時候「反芻」出來,好做點文字紀錄。這類〈閱讀札記〉不是什麼嚴謹的書評,大家看看就算。看完在下的介紹而對這些書籍有興趣的人,不妨找書來看。獨讀樂不如眾讀樂嘛。
=========================================================
〈狗屎.咖啡.經濟學〉
提姆.哈福特(Tim Harford):《誰賺走了你的咖啡錢》,(台北市:早安財經文化,2006)
這篇要介紹一本經濟學的書籍。談到經濟學,想起以前聽過的一則笑話,印象很深刻。
話說從前有經濟學家甲、乙兩人,某日結伴出遊。行至某公園,見路前一坨狗屎。經濟學家甲心念一動,就跟乙開玩笑說:「如果你敢吃了眼前這坨屎,我就送你五千萬元。」乙想,從經濟角度看,怎看也是只賺不賠的生意,於是二話不說把狗屎吃了。二人繼續前行,俄而又見一堆狗糞。乙剛吃了屎,愈想愈不忿,而甲也沒想到乙真的敢吃,正為著自己的損失而懊悔。於是乙跟甲提議道:「你若吃了這堆屎,我也送你五千萬元。」甲見機不可失,立即把眼前糞吞下。甲乙遂扯平。然後兩人愈想愈覺不妥,現在大家互不拖欠,卻白白吃了兩坨屎﹗於是將事件始末原原本本告訴他們的經濟學老師丙。丙聽完故事,立即跳了起來,興奮地拉著他們的手,讚嘆道:「單是你們剛才的行為,已經為我國的GDP增加了一億呀﹗」
呵呵,對於那些將GDP等同於經濟學的人來說,這則笑話可謂一針見血。好了,笑話講完,入回正題。人們印象中的經濟學家大多一臉嚴肅,專門研究枯燥的統計數字,思維方式與常人大相逕庭。難怪一提到經濟學,許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會想到GDP、股市、外幣、投資、基金等等。其實,經濟學不止有這些。GDP並非經濟學家最關注的,相比起「死板」的經濟統計數據,提姆.哈福特(Tim Harford)顯然對咖啡、爆谷、超市或中古車這類「活生生」的題材更感興趣。
圖片說明:英文版封面
《誰賺走了你的咖啡錢》(以下簡稱《誰》)是近年最暢銷的經普讀物之一,裡面要談的,不是什麼股市行情或外幣炒賣,而是你和我常常會喝的咖啡、經常要逛的超市或是每天都要面對的塞車問題。另外,作者對環保、教育市場化、中國崛起等熱門議題也提出了一些獨到的見解。
倫爺對經濟學不甚了了,卻要大力推薦這本書。原著的書名叫做「臥底經濟學家」(Undercover Economist),或許更能一矢中的地道出本書的主題。該書深入淺出,作者不負「臥底經濟學家」之名,很擅長以日常生活中的簡單例子說明背後隱藏著的種種經濟法則。比如曾經流行一時的「公平貿易」,究竟是否真的「公平」,又「公平」在何處﹖如果你以為去星巴克(Starbucks)買一杯比平常略貴的「公平卡布奇諾」,就代表做了善事,那你很可能被那些所謂的「企業良心」誤導了。作者指出,所謂「公平咖啡」,雖然也多多少少增加了窮國咖啡農的收入,但多出來的利潤,卻大多落入了星巴克的袋中。這看似造福咖啡農民的政策,反成了星巴克用來甄別闊客、增加邊際利潤的絕佳借口。
又或者,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明明爆米花(即爆谷)的成本這麼低,在戲院販賣的偏偏就如此貴﹖超級市場的定價又暗藏了什麼玄機﹖應該怎樣解決都市的塞車成本問題﹖環保和經濟發展相衝突嗎﹖諸如此類各式各樣的社會問題,《誰》都有涉及到。比如講環保吧。《誰》試圖計算出環保和經濟的「最大公約數」。作者並非大右派經濟學派,不會盲目崇拜自由市場,也沒有置自由市場於道德之上。然而,他提出了一個許多衛道之士或經濟學家都忽略、但非常重要的論點:空談理想無助於現實需要,堅持環保等公共議題時,與其「說之以理」或「動之以情」,倒不如「誘之以利」。要讓社會大眾明白到環保非但不會阻礙經濟發展,反會助長經濟,才是雙贏之道。
之所以會得出與「右派經濟學家」不同的結論,全因作者的經濟學觀不會單從錢的角度去衡量。本書第四章中的幾句,對不少重視功利的香港人而言,無疑是當頭棒喝:「經濟學其實與GDP的關係不大。經濟學談的是誰得到什麼,以及理由為何。所以空氣乾不乾淨和交通順暢與否,也是經濟學的一部分。(略)......因為要讓生活變得更好,必須是從一個真正有意義的角度來衡量。人生絕對不僅僅是錢而已,這一點,連經濟學家都知道。」
的確,人生絕對不僅僅是錢而已;經濟學也不止是GDP。在香港這個左一句「經濟發展」、右一句「經濟效益」的資本社會裡,不需要文章開頭談到的那種,只懂吃狗屎的經濟學家。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