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副刊】古蒙仁/機捷線上
◎顏寧儀
◎古蒙仁 圖◎顏寧儀
一
民國106年3月2日,桃園機場捷運正式通車,到今年已邁入第三年。三年來隨著它的營運不斷改善與擴展,我的生活也有很大的改變,最明顯的是我退休後反而更忙碌,生活更充實、舒適而自在。
我因工作的關係,在101年由台北遷居桃園青埔,會選在這兒,除了我在桃園機場工作外,就是看上這兒有高鐵和捷運。許多朋友都難以理解,因為當年青埔還是一塊處女地,荒村野店,住家寥若晨星,毫無生活機能可言,連家人都懷疑這荒煙蔓草之地,真的適合我們一家居住嗎?我沒有多做解釋,因為我看到的是未來的遠景。
那時的情況是,高鐵已經通車,但票價不菲,搭乘的旅客並不多;加上月台設在地下,看不到列車進出的影子,偌大的大廳總是冷冷清清的。背後的捷運車站也已完工,龐大有如一座荒廢的城堡,入口的鐵柵門鏽痕斑駁,從來也不曾開過,周遭更是一片死寂。因為通車的時程一再延宕,居民苦盼不到通車的消息,早就失去耐心和信心。
由於政府效能不彰,公共建設老是跳票,大家不免猜疑,機捷可能通不了車,會淪為一座蚊子館,青埔的未來也會一齊跟著埋葬。我每次行經那兒,心情總是特別沉重。老大就曾調侃我說,老爸不用擔心,即使通車不成,那也會是一件超大型的公共藝術,舉世無雙,保證可以榮登金氏世界紀錄,再增加一個台灣之光。
三、四年的時間,就這樣蹉跎過去了,其間偶爾也會傳出試車的消息,但屢試屢敗,總無法達標,完成勘驗,久之大家也麻木了。因此當傳來通車的消息,並提早半個月免費供民眾試乘時,居民個個喜出望外,奔走相告,比中了彩券還要開心百倍。左鄰右舍都互相約定,那天一早就要去試乘,一償多年的夙願。
對青埔地區的居民來說,機捷通車的意義格外重大,因為高鐵加捷運,任、督二脈就可打通;若再加上鄰近的桃園機場和台北港,兼具海、陸、空三大優勢,更可發揮加乘的效果,對外交通更為快速便捷,青埔將會是一個最具航空城概念的城市。這就是我所看到的青埔的遠景,百年機遇,就在眼前,而機捷的通車,無疑具有指標的意義。
二
半個月的試營運期間,因為可以免費搭乘,各地民眾紛紛蜂擁來嘗鮮,加上媒體大幅報導,一下子把機捷炒熱了。原本人跡罕至的沿線各站,突然湧現大批人潮,青埔的鄉親更是踴躍,為的就是要捧自家人的場。桃園市觀旅局適時推出機捷祕境之旅,報名的民眾相當踴躍,每天一早捷運站前就排滿了躍躍欲試的人潮,準備搭機捷去探訪沿線的祕境。
我和太太不落人後,也參加了兩條祕境之旅,活動地點即在坑口、山鼻二個捷運站之間。這二個小站位於廬竹鄉境,機場捷運未闢建之前,是一片遺世獨立的荒郊野地,僅有零星聚落,散布在田野之間,宛然是個化外之地,外人根本無緣進到這兒,因而仍能保有素樸的風貌。
但機捷一通車後,這個半封閉的農村社會,終於帶著靦腆的笑容對外開放了。當我們首度搭乘機捷,從機場的地下隧道破土而出,天光雲影豁然開朗,只見綠野平疇,青翠山巒,一一映入眼簾,桃園市最後一塊處女地,已毫無保留地呈現在我們眼前。
時值暮春三月,水田大多已插秧,阡陌縱橫,水光映著藍天,大地一片嫩綠,令人心胸豁然開朗。我們踏上田野間的羊腸小徑,一旁的野溪流水淙淙,原本拘謹的腳步,不自覺地輕盈起來,彷彿連歲月都變得年輕了。
我們走過坑口村素樸的田野,再走入山林深處。所謂的祕境,其實就是草萊未闢之境,沿途盡是野生的樹木和草叢,間也有些果園、菜園和水塘,小徑蜿蜒穿繞其間。最後來到一處農舍,前不巴村,後不著店,空山幽谷,僅此一家,這就是我們中午歇腳、享用風味餐的地方,稱之為人間祕境,並不為過。
有趣的是坑口還有個彩繪村,位於機捷坑口站附近,步行十來分鐘就可到達,是一個以「誠聖宮」為核心所形成的農村聚落。來到這裡有如進入時光隧道,因為早年台灣農村的生活,都一一彩繪在村落的牆壁上。聽說是村民集體的創作,樸實無華,充滿了童稚的趣味,因此能吸引遊客前來觀賞,漫步其間,多少能感受到村民的赤子之心。
另一條路線,則從捷運山鼻站出發,要爬一段山路,先到山坡上的「鳳凰家」農場見識香草茶,再到「春之谷」有機農場品嘗蔬果全餐,接著在外社「彩虹橋」仰望機捷在天際穿梭,最後到「德馨堂」欣賞北台灣少見的閩南古建築。接連兩天的行程,讓我徜徉在全然陌生的叢林、田野、溪流和古厝之間,悠然度過機捷試乘的第一個週末。
最令我感動的是,當我們在田野和溪流間漫遊時,時常可以看到機捷飛馳而過的身影。有時是由遠而近,稍縱即逝,只能遠遠地目迎、目送。有時則是轟然一聲巨響,還來不及抬頭觀望,列車就從我們頭頂或身邊呼嘯而過,帶給我們一陣驚喜,頻頻向它揮手致意。
在那片藍天綠地之間,機捷高架的軌道,就像是橫跨天邊的一道彩虹,已成了這偏鄉的地標。而機捷飛馳而過的身影,則象徵了現代化的腳步,已君臨這塊處女地。我們熱情地為它歡呼,為它感到驕傲,因為屬於機捷的時代終於來臨。
三
機捷正式營運後,它不再滿載歡呼與掌聲,它走下了居民翹首盼望的殿堂,而成了我們的日常,成了我來往台北和桃園之間的交通工具。
我捨棄了高速公路和高鐵,非必要也不再自己開車,我對它的倚賴日深,我和它的感情也逐日加溫。紅泥小爐,溫火慢燉,細微體貼之處,猶如冬夜溫一壺老酒獨自淺酌,正合我臨老退休的心境。
從我住家到捷運A19站,快走約五分鐘,慢行則十分鐘綽綽有餘。我當然選擇施施而行,因為沒有人和我爭先恐後,不必和人摩肩接踵,北捷種種非人道的擁塞、推擠亂象,在這兒從來不會發生。
我搭著電扶梯,不疾不徐地走上空曠的月台,好整以暇地看著列車準時進站,再選一個舒適的座位坐下,便可一站一站地瀏覽窗外的風光,怡然地把自己交給沿線那片開闊的綠地、埤塘,以及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的建築群。
不過二、三年間,青埔的天際線已有很大的變化,高樓大廈櫛比鱗次,一棟高過一棟,最高的已達二十六層,那就是位於A19站,年底即將開幕的「環球購物中心」。至於A18站「華泰名品城」第三、四期的商場、水族館、影城和星級飯店,也如火如荼地興建之中,同樣要趕在年底前營運。我何其有幸,能在短短數年之間,看到我的預言成真,連兒子都改口豎大姆指比「讚」。
機捷營運之初,因為票價直逼高鐵,時間卻是高鐵的二倍,通勤族並不領情。之後推出月票,營運滿一年後再推出各種優惠票,才挽回民眾的信心,也吸引了國內外旅客搭乘,運量因而快速地成長,從而帶動機捷沿線的發展。
我退休之後,領有桃園市發行的「敬老愛心卡」,每月有八百元的點數可搭乘大眾運輸工具。過去我很少使用,因我很少在桃園地區活動,直到機捷通車後,終於可以派上用場,足夠我一個月往返台北六趟,等於搭機捷完全免費。
因此我成了機捷最忠實的旅客,再度將台北納入我的生活圈,過去我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社交活動,闊別多年後統統回來了。朋友聚會,藝文活動,只要有人邀約,我都樂於參加。假日與家人回天母逛街,購物,吃美食,已成了全家的日常,與住在那兒時沒有兩樣。
即使有些聚會在晚上舉行,或者結束時已是深夜,我也照常出席不誤,不必擔心提早離席,會破壞伙伴的雅興,因為一定趕得上最晚的班車。只要上了機捷,我便可以安然地閉眼休息,或看著車窗外的夜空沉思冥想,感覺上就像回到家那般的舒適自在。
四
五十分鐘的機捷線上,匆匆也好,優哉也罷,面對的不管是車窗外的藍天白雲或暗夜星空,游移在清醒與夢境的邊緣,我常有穿越時空的幻覺。台北天母與桃園青埔,二個我先後居住的地方,各自代表了我的青壯年與晚年的歲月。二者之間的聯繫,除了當下的機捷線,還有更早的北捷淡水線。
沿線那些我所熟悉的車站,圓山、劍潭、士林、芝山、石牌、和如今的長庚、林口、機場航廈、大園和桃園高鐵站,就像二部列車交會時交錯疊映的影像,疾如星火,如夢似幻,一一從車窗外掠過。每個車站都是我人生的印記,滿載著我的記憶和鄉愁。三十多年來我總是習慣地搭乘著它們,出入人生的每一個驛站,當年何等意氣風發,再回望卻已是世俗的殘年暮景。
但我沒有老態,也不覺疲態,機捷線其實是淡水線的延長線,也是我退休生涯的起點。走下舞台,卸下面具,所有的責任和壓力都已離我遠去,曾經擁有的虛名或光環有如過眼雲煙。如今只剩下一個原本的自我,活在當下,雲遊四方,盡情而瀟灑的生活,就是我晚年生活的寫照。●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