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10-26 08:58:18| 人氣636| 回應5 | 上一篇 | 下一篇

天生贏家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經常在思考,真有天生贏家存在嗎?

  天生,到底有多天生呢?

  基因決定論的聰明才智?還是遠溯祖先世代的庇蔭?或者,還有其他隱微的關鍵?

  我的先生經過醫生鑑定,從小就提早入學,而且成績優異,即便成長在農莊裡,缺乏大城市的各種資訊與刺激,父母也只是務實地期望他找份工作餬口就可以了,但是他才十八歲,在完全沒有任何奧援與訊息輔助的情況下,經過在漢堡總公司的五天的全天測試,就一舉考進德國漢莎航空的駕駛機師,讓他一時成為同儕間的題庫,大家紛紛詢問他機師考試的內容,就連一位機長的兒子,都得跟他討教、模擬一段時間之後,才敢去考試,只不過很遺憾還是沒考上。

  之後,他考的GMAT成績也很高,符合哈佛大學的入學資格。而德國、英國的「百萬大富翁」益智遊戲,常常一場節目下來,主持人來沒問完題目,他的答案立刻乍現,他頂多只有會一題不太肯定,但是,他用機率分配,還是可以猜出來。

  有次德國製作單位打電話來,進行十題問答測試,沒想到他只有一題不太肯定,結果被掛上電話,謝謝再連絡,我先生拍自己的腦袋,懊悔自己的實力不夠,但是我婆婆跟我則小人地懷疑,根本是因為他太厲害了,上節目還得了?!

  我常問先生,他覺得自己資優嗎?他總是一臉疑惑,很中肯地說:「我在同儕間應該是屬於智商很高的那一型,只不過我向來不勉強自己,我只想過適合自己的生活,在學時,我只喜歡躺在草皮上想事情,也不喜歡念書,只喜歡在自家果園,養兔子與幫忙農事,這才是我想要的型態。所以,當我的同學26歲都做了MIT的副教授,我還是很安然地踩著腳踏車去工作。」

  「那你滿意自己的發展嗎?」我問。

  「當然,如果你要以我的智商來衡量我的潛力,再以潛力推估我的實力與發展,我可能是不及格,但是,如果以我自己適性標準上,我應該是活出自己了!」他還是一派誠實。

活出自己,這句話對我而言,實在有點難以消化。

  嚴格說來,我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誰?更遑論活出自己。
 
  即便已經知道自己是誰,以我過去拼命討好別人的習性,我也是不願與不能做自己。

  其實,活了三十七年,我很少覺察到自己的存在,「自己」彷彿是在最遙遠的距離,與我歪斜線交錯。

  我的確很努力,努力念書、努力敬業樂群、努力討好別人、努力賺錢、努力壓抑自己的情緒、努力追求卓越、努力證明自己的能力…,於是,許多人常說我是「阿信」,這是我前半生從別人那裡得到的一句話,卻耗費了我三十七年的努力。

  三十七年的努力,我只是想證明「自己」,但,這「自己」充滿弔詭,不過是心裡的鬼影幢幢,看不見、摸不著,充其量只是我從外在世俗道德、價值與別人的期望所揣想而來。

  是的,我用罄三十七年的生命能量,耗費在證明一個從未實存的「自己」。

  先生看出我陷入沉思裡,大概也清楚我正在與證明「自己」打仗。

  「我從來不想去證明自己是聰明的,或者是很有能力,因為我早就知道了,已經知道的事就毋須證明,於是,我把能量放在我想完成的事上面,我只想成為我自己,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讓自己感到滿足,就是一份自我實現的飽足感!」先生繼續補充道。

  賓果!這就是答案所在,我是將精力耗費在證明「自己」,但卻又是一種與真實存在解離的「自己」,相反的,先生完全不去證明,卻只是從心出發,專注在自我實現上。

  這讓我想到數學證明題,這種需要拉輔助線,或者需要旁敲側擊,找出許多方法去驗證的數學難題,常讓我陷入一重痛苦、困頓的境地,我不僅得拉雜一大堆不相關的算式與舉證,還要過程反覆的驗證再驗證,好像糾結進一團毛線球裡,眼看時間已到,最後只有草草寫下四個字:以此得證,做為心虛的了結,不僅沒說服自己,更被眼尖的老師給挑出錯誤。

  同樣的,我對「自己」進行證明,也是陷入這樣的自欺欺人僵局裡,每次的「以此得證」,只是在本我上,再次塗抹上一層黝黑黏答的瀝青,僵化的自我概念疊床架屋,形成一種百補怪物。

  但是,為什麼我無法在初始時,就認證出「自己」呢?

  「我很感謝自己成長的環境,純樸的鄉間、耿直的人民,以及樂天知命的父母,從沒逼迫我去成為任何一個人,或者以誰做榜樣,讓自己去模仿或仿效,讓我以自己的姿態、速度躺在草皮上,放空冥想,去感受存在,並進而瞭解自己。」先生適時地解答了我的疑惑。

  這就是癥結所在,一位天生贏家,重點不在他的智商高低,或者人脈祖蔭有多綿延,相反的,能否成為自己,變成一種決勝的關鍵。

  試想,一位是把所有精力耗費在證明「自己」,那是一種能量內在抵銷,甚至形成負分的耗弱狀態;至於另一位,全力完成「自己」,因而能自我實現,如此合綜成更大的能量,能量共生後再次供應完成「自己」的所需,這是一種正面的循環,源源不絕的活力充沛。

  誰比較可能成為贏家呢?

  天生贏家,關鍵就在於能否成為自己!

  而成為自己,不僅要靠自我覺知,更需要更多善意的成全,如此形成正面的氛圍,才能讓人回歸本我地,朝向意識進化前去!

  於是,三十七歲的我,能夠致力的就是自我覺察,以及將善意的成全,也分享給那些追求自我完成的人。往事已矣,但是,此刻我能以覺察成全自己,以及所有勇敢做自己的人,因為只要我們看見自己,人人都可以是天生贏家!

  

台長: 京都子
人氣(636) | 回應(5)|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內在工作 |
此分類下一篇:流淚,因為學會誠實
此分類上一篇:看見別人的美

redteaa
噢 我明白了
那個滿腦子充斥奇想的異類才是我的「自己」囉?

那 就算引來了奇異的眼光
我還是要接受這樣的「自己」 活出「自己」
2007-10-26 10:19:29
版主回應
我已經學習去直觀
直接觀察我自己
不管別人怎麼看我
那實在是太折射迂迴了!失真!
2007-10-26 16:57:01
redteaa
忘了說謝謝你的千層派擁抱噢 很溫暖!
2007-10-26 10:25:32
版主回應
好用!
2007-10-26 16:59:06
fianse
這好像也是一個性別差異。從妳和妳先生的對話當中,我察覺出我和我的老婆也有類似的差異。我一直知道自己「不想要什麼」,最近則開始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所以,從小,就不是朋友很多的人。因為我無法妥協,擁有不合時宜的正義感。雖然和某個人沒什麼交集,卻可能因為他受到打壓而為他挺身而出,雖然和好友關係不錯,可是當他犯錯,我會坦率以告。

我的老婆覺得我在做自己時,總是那麼理直氣壯,感到很羨慕。我則會為她的隱忍感到不可思議。

長久的對話下來,我猜想,也許是傳統性別教育下的差異,至少在台灣,男孩子們比較能選擇自己想要的或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吧。

當然,也不全然是性別框架導致的差異,因為也有很多男孩子急於證明自己,這會不會又是另種文化差異呢?好幾次和老婆深入的談話,我試著指出,也許下個世代的孩子們,將有更大的可能去成為他自己。因為不用被男性沙文主義或各種霸權意識桎固。就如同妳先生所說的,一個人要成為自我,首先不能有太多外在的逼迫,無論有形或無形的力量。
2007-10-28 01:43:49
版主回應
謝謝你的生命分享,讓我們從男生的觀點來看,多了一種不同的視野。

我想
環境對於女人的型塑
的確是一種壓力
但是
在解構的過程裡
那份自主也變得更有厚度
我一直在努力學習當中
脫殼的感覺很費力
但卻有種力道的美感喔!

你的愛
也會是你太太的一份助力喔!
2007-11-04 21:33:32
憨憨
閱畢此文
跳躍的念頭閃出兩個例子

1.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2.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2007-10-28 06:33:28
版主回應
循序漸進!
2007-11-04 21:34:46
慢慢
聯想到某些學者提出 Self-in-relation 的概念,
重新看待「關係中的自我」的價值。

有時候,「我」或許也就是「我們」吧~

這是個可以讓我慢慢想的議題~
2007-11-01 10:53:16
版主回應
我們一起慢慢來!
2007-11-04 21:35:3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