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11-28 19:50:06| 人氣26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109中華民族與時空的錯身(埃及摩妮卡)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要先好好稱頌一下Discovery與National Geographic,這兩個單位的用心,豐富了我們的視界與人生。)

連續看了鄭和的特輯與忽必烈的特輯,感觸良多。


我們,中華民族子民,在歷史上,

(我決定從此不再僅自稱自己為漢族,因為在歷史洪流中,我們已經過無數次的血緣融合,不容忽視,而且在幾次的融合中,我們為彼此注入了優秀的血脈,至於那些個政治上的對抗早已隨時代逝去。所以我將以身為中華民族而感驕傲。)

出現許多傑出的人用中華民族之姿植下了亮眼的標竿,
甚或至今我們仍享用著當時遺留下來的豐厚資產,
這其中鄭和、忽必烈與其祖先成吉思汗都是其中的姣姣者。

鄭和堪稱是中國的馬可波羅,足以與晚了他90年的麥哲倫相提並論;
而成吉思汗領軍的蒙古帝國,則睥睨亞歷山大領軍的亞歷山大帝國,
在鼎盛時期建立了從東亞到中亞、西亞、東歐的前所未有的巨大帝國。


從National Geographic及Discovery的介紹中,
帶出了從忽必烈(成吉思汗的後代,建立了元朝),
至鄭和(隸屬於明朝)的這段期間,
中國人在一些重要技術上的領先於世界,
比如說戰術、航海術及造船術。


我個人並不推崇戰術的部分,雖然蒙古人發展出全球最早的砲彈。
在13-14世紀中,蒙古鐵騎之所到摧毀了許多當地腐朽的統治,促進了歷史的進程。蒙古帝國的建立加速了東西方的文化、技術交流,促進了多民族的融合。整個絲綢之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被只有一個國家控制,這使得東西方的商貿往來比其他戰亂時期要容易得多。但我相信在蒙古帝國的擴張領土中,必然造成一些文化上的破壞。


至於航海術的部分則以鄭和的事蹟最適合用來佐證。
1405年到1433年,鄭和總共下西洋七次、造訪三十七個國家,航程總長超過三萬五千哩,據信有超過三百艘船隻參與了鄭和的航程。船上的人員共包括近四萬名水手和海軍、欽差太監、醫生、及陰陽師。此規模龐大的航海壯舉,共歷時二十八年,這趟歷史性遠航,除了開啟航海時代的新頁,造就鄭和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航海家地位外,更為中國走向世界,開啟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歷史契機。


而造船術的部分,不管是元朝或明朝時,中國人都是世界上最擅長造遠洋船隻的民族。至今台灣所造的遊艇仍為世界的頂尖之列。


從元到明朝,中華民族在世界歷史上都佔有不錯的先機與地位,
而這樣的優勢則終止於清朝乾隆年間立下的鎖國政策,
時間大約是18世紀,而當時的西方正興起工業革命。
清朝對外實行閉關政策,是封建經濟的產物,
夜郎自大的清廷,構築了隔絕中外的一道堤牆,
中華民族的窒礙不前,對照西方因工業革命而成就的長足進展,
於是造成了中華民族從領先世界的優勢變成了落後的窘境。
在19世紀,英國侵略者終於用大炮轟開了中國的大門,
中華民族自此從世界的舞台正式退位。


看完忽必烈與鄭和的深度報導後,
我深深感動於自己的血緣中有多民族的融合,
但是想及滿族人所做出的錯誤決策,
以致影響後世不只百年之遙,
就不禁要有些情緒化的怪罪起來,
如果不是這樣的決策,
那麼今天世界上盛行的語言是不是可能就是中文?

台長: 羊皮書裡的天使
人氣(26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視賞析(綜藝、戲劇、影集、節目)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