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2-18 19:30:19| 人氣3,27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螢火蟲的反抗》推薦序一(葉浩)、目錄


《螢火蟲的反抗》

推薦序一:民族太小了,世界才是余杰的主題 (by 葉浩)

第一次親眼目睹余杰的風采是二零一二年初在台北的「哲學星期五」思想沙龍上,講題是「反抗的高度:知識分子與權力」。熟悉其文字的讀者,對於他謙謙君子般平穩、和緩的敘事語調,或許會略顯訝異,畢竟他批判時局有青年李敖的犀利筆鋒,剖析文化也有魯迅的細膩精準。不過,如此的語調剛好襯托其不卑不亢的反抗高度。正如本書所收錄的四十篇文章,篇篇關乎知識分子與權貴勢力之對抗,但書名卻格外低調,自詡為「不以黑暗為苦」的螢火蟲,奮力照亮世界。

當然,低調的書名也藏著對於世界黑暗之嚴厲控訴!此處的黑暗不僅指涉中國共產黨政府的黑暗,同時也針砭該政權底下眾多恪守政治正確原則的作家,甚至以御用學者自居而沾沾自喜的教授。余杰不認為他們為真正的知識分子,故稱之為「奴才」,而擁有資格對號入座的文化人,不僅包括目前活躍於中國大陸「銀幕上」的知名公共知識分子,也包括當前遊走兩岸的李敖,以及早年以《野火集》名噪一時但如今卻淪為向權勢低頭的文化部長龍應台—對於臺灣的讀者而言,或許《螢火蟲的反抗》的出版,是作者對於曾經點燃暗夜的那一把野火的致敬,但也頗有互別苗頭之意,甚至可以說如今的螢火蟲所欲照亮的,乃是當年火苗熄滅之後令暗夜更黑的黯。

值得注意的是,余杰的反抗高度並不藉由貶低其他偽知識分子而來。筆者的恩師,亦即當今於英國頗富影響力的公共知識分子葛雷(John N. Gray)多年前曾對我說過:「讀哲學的人,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書院,裡面住的是一群日夜和我們對話的思想家。他們是我們真正看得起的人,也是我們鏡子裡的自己。」雖然此話當下是用來解釋英國與美國的學術傳統之差異:後者於文獻檢閱時偏好全面,不敢遺漏,前者卻認為省略某些人不予以討論,乃事關
孰輕孰重的判斷結果。但更重要的是,省略所代表的乃是學術品味,決定誰才是值得對話的對象,更反映作者心裡的自我定位。

循此線索,讀者可將本書理解為主題連貫的四十篇文章。無論如何,收錄的四卷分別是我們窺視當代少數真正配得「知識分子」稱呼的華人作家之一的內心寫照。本書的前半部大抵關注知識分子的反抗高度。所謂的高度,與先知於社會所帶來的苦難以及承受該苦難時所展現的態度有關。向上攀升的過程,不僅首先必須承受獨排眾議的孤獨,抵抗國家機器各種招降納叛的手段之誘惑;秉持良心說話而成為「國家的敵人」之後,除了忍受政治迫害之外,也必須避免淪為與敵人同等惡劣的自我墮落;最後則是達致如劉曉波所展現的胸中「沒有敵人」之境界,才能如鷹般自由地飛翔於高空。一言以蔽之,作為社會先知的知識分子,其高度並非來自於對於敵人的貶低,抑或腳下所站立的書本之堆砌高度,而是來自於誠實面對內心的自我,憑藉良心說真話所展現的自我提升。

令人玩味的是,本書的第一卷「先知的證詞」,似乎有尼采筆下查拉圖斯特拉站在高山上呼吸清新空氣時的孤獨樣貌,然而沒有尼采自己追求愛情與友情所遭遇幻滅之後的憤怒與悔恨。以「自選的舞臺」為題的第二卷,則更令筆者不禁聯想到查拉圖斯特拉執意下山教導眾人的入世印象—無論如何,本卷不僅充分展現了知識分子所應具有的社會關懷,收錄其中的十篇文章同時也如同查拉圖斯特拉直搗迷信的核心,不論是「去毛化」或「去蔣化」的呼籲,皆旨在破除政治崇拜的偶像。當然,歷史證明打倒偶像的同時,可能樹立起自己成為他人的崇拜對象,因此余杰在這也突顯了知識分子的真正考驗不在於勇敢面對威權,而是面對權力的誘惑以及成名之後的虛榮和偽善。換言之,真正的知識分子不是在掌聲之中走向政府為其鋪設的紅地毯,然後登台演戲,按劇本與政客共唱雙簧,而是憑藉一己的良心(包括晚年的大徹大悟如趙紫陽)勇於對抗權威,從此走上歷史舞台,既不畏懼台下的噓聲,也不迷戀觀眾的掌聲,始終如一!

相較於前半部聚焦於反抗政治權威的典範說明與標準設定,本書後半兩卷反映作者對於現代知識分子的處境,也有更遼闊的歷史與文化思考,也可見余杰近年來的自我定位之轉化。研究近代中國歷史的學者常問:為何中國的科學發展自從晚明便開始大幅落後西方?學者提出的答案,往往指向中國不曾出現為「真理」獻身的學術傳統。或許這也是中國也不曾以真理為由發動過宗教戰爭的原因。不過,本書第三卷「昨日的容顏」,卻刻畫了華人世界晚近殉道者的容貌與身影。他們包括五四運動參與者與中國共黨革命早期領導人瞿秋白,也有兩岸三地公民運動中的年輕人。他們都是某種意義上的公民不服從者,並且願意賭上自己的生命來實踐理念。

西方神學家和哲學家奧古斯丁的名著《天主之城》(The City of God),曾經將朝聖途中團員之間的彼此互助與相愛景像描繪成「上帝國度」的吉光片羽,雖然僅是人類歷史稍縱即逝的片段,但卻真實存在—至少可讓我們窺見上帝國度的真實存在。上述的殉道者某程度上彌補了華人史上追求「尊嚴」、「自由」、「真理」等抽象價值的空白。尤有甚者,第三卷也描繪了「以學術為志業」的華裔史學泰斗何炳隸,及其所回憶的「天堂」清華園,提醒了中國史上也曾經出現過鼓勵學生參與社會運動的學術聖地,即令只是沙漠上稍縱即逝的綠洲。

不過,余杰書寫何炳隸的目的並不僅只於此,而是將關於知識分子的討論提升至超越「國族」、「人類」高度。事實上,讀者至此才能看出第三卷的另一層「昨日」意涵。正如羅曼.羅蘭所言:「民族太小了,世界才是我們的題目。」余杰此處關於知識分子的反思,已經由反抗的高度過度到知識分子的高度—或說是「氣度」!於是,相對於接受統戰而讚頌共產黨的何炳隸,余杰選擇站在「沒有鄉愁」的余英時這一邊。第三卷末的三篇文章於是記錄了作者此刻心境的再次昇華。真正的知識分子不該以國族為其思想疆域。余杰從來不是兩腳深陷中國,仰望天空卻無法自拔的—借用詩人洛夫的隱喻—﹁一隻想飛的煙囪;流亡之後的他,更不是一隻返鄉不得而鬱鬱寡歡的鮭魚,而是一個不受國族思想束縛的「大地上的異鄉者」—自由在哪裡,他的祖國就在那裡!

閱讀至此,讀者於是無需訝異本書的最後一卷會題為「隔壁的鏡子」。這面鏡子裡面出現的人物包括自由主義思想家以賽亞.伯林、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翁山蘇姬、捷克文人總統哈維爾等人。本卷的標題,暗示他們的遭遇和經歷,可供當今兩岸四地的知識分子借鏡。不過,對此刻的作者而言,他們絕非是鄰國的人!以伯林為例,余杰在他生命之中看到的是自己的心境與定位。伯林是二十世紀與海耶克、波普齊名的自由主義捍衛者。他們三人分別提出不同的學理依據反對共產主義與極權政治,並且都是流亡者。不過,身為俄裔猶太人的伯林是當中最為融入英國社會的知識分子,思想上承襲約翰.彌爾的古典自由主義,也是羅素之後最有影響力的西方公共知識分子之一。

伯林曾說自己「總是活在表層上」。中國有許多論者聽信此言的表層意義,並據此認定這一位不曾提出過黑格爾或海德格般晦澀理論的英國自由主義者根本不值得研究。不過,本書第四卷的兩篇相關文章,卻將他的著作讀成一本《流亡者的野外求生手冊》。無論如此的解讀是否能夠為伯林平反,我們知道余杰在這一面隔壁的鏡子裡面看到自己。身為流亡者的伯林永遠是個旁觀者,但卻因此能夠多一份從容與冷靜來觀察自身所處的社會,並且為其把脈診斷。

流亡美國的余杰,以此為自我定位之後,逐漸顯露出伯林般的氣定神閒。隱藏於後的,並非是一種活在表層的膚淺,而是與居住地保有得以觀察與批評的距離。這一種距離,是余杰在本書抽絲剝繭談論知識分子高度的最後一個面向。對他而言,流亡不是悲劇,無需攬鏡自憐—畢竟,民族太小了,世界才是余杰的主題!

葉浩
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英國倫敦政經學院博士


目錄:

自序 生活在黑暗的年代,是一種怎樣的幸運?/21

第一卷 先知的證詞

*愛與黑暗的故事/28
—劉曉波的文學與人生
*苦難的程度與飛翔的高度成正比/42
—劉曉波與曼德拉之比較
*天空與大地/56
—近代以來的華文流亡文學
*我們可以像梭羅那樣生活嗎?/66
*虎洞喝茶看雲飛/73
*如馬行過曠野/82
—寫給失去自由的朋友們
*此心安處是吾鄉/89
—讀高爾泰--尋找家園
*正義必將戰勝坦克/97
—與達賴喇嘛會談記
*把毛澤東請下神壇需要怎樣的勇氣?/105
 —賀經濟學家茅於軾榮獲傅利曼自由獎 
*有一隻鷹飛過/113

第二卷 自選的舞臺

*知識分子與權力/122
—劉曉波與龍應台之對照記
*羅本島監獄離錦州監獄有多遠?/132
*阿凡達是關於西藏的寓言/138
*他們眼中的化外之民,你眼中的兄弟姊妹/147
—讀劉紹華《我的涼山兄弟》
*晚年趙紫陽何以大徹大悟?/154
*我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看我亦如是/162
—阮銘回憶錄《追尋自由:美國篇》推薦序
*去蔣化和去毛化都是去偶像化/169
  附一:王康有薄、溫、蔣三個父親嗎?/179
  附二:民主臺灣早已告別蔣氏獨裁/184
   —臉書上對時空倒錯的「蔣介石崇拜」的回應
*中國當代文學反思錄/192
*「動物農莊」裡的幸福之旅/204
—杭士基和大江健三郎在中國
*虛榮和偽善是知識分子最大的惡/218
—讀保羅‧約翰遜《所謂的知識分子》

第三卷 昨日的容顏

*人血饅頭好吃嗎?/228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236
—瞿秋白之死
*自古英雄出少年/245
—致兩岸三地公民運動中的年輕人
*曾經有那樣一個清華/253
—讀何炳棣《讀史閱世六十年》(上)
*「優秀」離「偉大」有多遠?/261
—讀何炳棣《讀史閱世六十年》(下)
*夢碎「專家治國」,魂斷「好人政府」/270
—讀費俠莉《丁文江—科學與中國新文化》
*民國版的清明上河圖/278
—讀吳藕汀《藥窗詩話》
*文字因緣長,心如蓮子苦/290
—蕭紅與丁玲的故事
*「『反傳統』主義」與「反『傳統主義』」/297
—對林毓生、張灝、余英時的「五四觀」之檢討
*大地上的異鄉者/328
—沈從文與高行健「漂泊文學」之比較

第四卷 隔壁的鏡子

*星星向你開口說話/368
*他鄉比故鄉更美/375
—讀伊格納蒂夫《以賽亞‧伯林傳》
*詩人不死,只是漸漸老去/383
—讀以賽亞‧伯林《蘇聯心靈》
*把故鄉折疊在手稿中帶走/391
—讀《蒲寧回憶錄》
*寬闊的河流是寧靜的/398
—讀哈維爾《獄中書簡:致親愛的奧爾嘉》
*看哪,這位如秋葉般靜美的女士/405
—寫給翁山蘇姬
*明亮的石頭/423
*獨裁者為什麼喜歡當詩人?/431
—讀赫塔‧米勒《國王鞠躬》
*你的臉上有他的影子/438
—讀赫塔‧米勒《狐狸那時已是獵人》
*獨裁政治與自由經濟無法並存/447
—讀米爾頓‧傅利曼《兩個幸運的人:傅利曼回憶錄》

台長: 主流出版社
人氣(3,27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消費情報(網拍、網購、買賣) | 個人分類: 已出版書籍 |
此分類下一篇:《螢火蟲的反抗》推薦序二 (by 曾建元)
此分類上一篇:詩歌,是一種抗憂鬱劑:40帖帶來幸福的心靈處方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