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度運動、飲食多樣化、注重抗氧化物攝取、優先選擇有機蔬果、早睡早起、保持心情愉快、持續學習、社交活動等,都是健康生活的老生常談。但是在頭髮開始大量出現白髮、掉髮、也感覺精神衰退、注意力逐漸不集中、爬樓梯腳會痠、蹲個廁所也會腳酸等體力衰退的明顯徵兆,也感嘆初老早已報到。不過別難過,根據科學研究定期喝點紅酒,多時具有白藜蘆醇的梅果葡萄類水果,也的確有抗老化的效果,所以還是有可以吃的東西的,更何況保持心情愉快更是生活的良方,所以也不要太壓抑自己的喜好喔!
乍見這書封面,也的確勾起我的好奇心,翻閱之後更懾折作者之用心訪問諸多科學家及抗老有成的各行各業人士(別懷疑,除了瘋狂運動者還有金融業者),這明顯指出科學家的研究顯出,維持與年少時一樣強度的運動,可以維持8成肌力直至70歲,很驚人吧! 意思是如果年輕時可以舉起40公斤,所謂的老了(70歲),還能舉起32公斤,但其實更引人注目的是今年前體育主播傅達仁先生沸沸揚揚的輔助性自殺。人人終老免不了一死,事實上如何健康地走到終老,減少臥病在床的時刻,也是老化的秘密一書提及的,作者舉自己的父親及叔叔為例,父親與叔叔相差約2歲,大家都說父親與叔叔是很像的人,所以也假設們的遺傳組成差不多,從小到大的健康狀況也相似,父親從軍的經驗使父親熱愛運動(騎腳踏車數十近百公里或是在湖水中游上1小時的那種熱愛)及紀律,相反地叔叔經常凝視及發呆,結果是他父親80歲多歲仍健在,而叔叔在60多歲得了阿茲海默症,之後幾年逐漸喪失行動能力,發病的時間長達10餘年間,逐漸失去生命。作者以這個親身的例子,並不是要以一個例子去證明什麼,而是在他的探訪之下,他才聯想到自己身邊的親人,似乎就是運動影響健康的例證,真正的運動意義不在於保持多好的成績,而是保持足夠的行動力、減少意外,也縮短臥病在床~去世,使人能以健康為主的時間比例終老。
以下為本書閱讀時節錄的重點:
1. 不只一位朋友坦承,狗狗死去的時候,他們哭得比自己的父親過世更傷心。這不是他們比較不愛自己的父親,而是我們的父母親以慢動作的方式老去,所以我們可以預期。所愛動物的短暫生命與快速辭世之中,則有某種令人措手不及的東西,那讓我想到自身脆弱的存在租約。
2. 老化的情況至少有一部分操之在己,老化的兩大疾病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大多是可以避免的,在某些情況下甚至是可逆的。第三大疾病「阿茲海默症」,也有高達5成是可以避免的。
3. 促進長壽的主要機制現在可以被觸發,只要出門慢跑一下,或是跳過幾餐不吃就好。
4. 就某種意義來說,運動會幫助身體清理房子。劇烈運動會觸發一種細胞的清理程序,被稱為自噬作用(autophagy)。自噬作用對生存極其重要。
5. 依數據來看,一個縮短壽命的有效方式就是變肥。
6. 坐著是「新的吸菸」:運動不是汗流浹背,而是比較接近「四處移動」。光是坐著,本身就是有利的死亡風險因子,根據2013《刺絡針》發布的一片論文,「不活動」每年讓350萬人無法「壽終正寢」。光是消滅不活動,就能降低6%~10%的乳癌及第二型糖尿病。
7. 擊退肌少症:大概在40歲開始逐漸失去肌肉量,隨著年紀越大,喪失的速度越來越快;50-70歲之間,每10年跟15%的瘦肉道別;之後每10年躍升30%。
8. 擊退肌少症:就算我們喪失肌肉比例,但是通常體重不變,也就是在不知不覺中,肌肉被脂肪取代。代表「新陳代謝引擎」速率變慢,燃燒的熱量變少,而更容易增加體重。
9. 擊退肌少症:肌肉變少,代表擁有較少粒線體,身體燃燒血液中醣類分子變少,這也解釋了大部分的糖尿病出現在40歲中段以上或更老的人身上,這並非巧合。
10. 運動的越劇烈,就會越慢失去你的運動能力。
11. 老化的秘密是什麼?目前看起來:使用它或失去它。
12. 老年認真投入訓練的運動員,仍可保持其年輕時期8成的水準,舉例60歲的運動員若年輕撐竿跳15呎,60歲多能跳過12呎;而60歲的短跑者,在持續訓練下的100公尺短跑最佳紀錄可達11秒83,只比奧運金牌世界紀錄的9秒79,慢2秒左右;70-74歲組的100公尺,只比60歲組約慢一秒左右,最佳紀錄可達12秒9,仍然非常快。儘管頂尖的運動表現在75歲以後會急速下滑,但是與不運動的對照組比較,對照組只剩22%的運動能力,真正的運動意義不再是保持多好的成績,而是保持足夠的行動力,更具有減少意外的功能。
13. 到了老年,大部分的人基本上都是不健康的,而大家的想法是「對阿!很自然,反正現在就是個老人。那才不是自然的!那是一種認輸與默認。不挑戰自己,我們就會淪落成那樣」做得越多,就會失去越少。
14. 希波克拉底(在西元前400年左右,將醫學自巫術及哲學分開,而被尊為醫學之父,Hippocrates)相信運動就是醫藥,古中國的醫師也這麼認為。1960年代,在佛雷明罕的大型研究發現,定期運動的人心臟病復發率遠低於不運動的人,在涵蓋65萬人的數據分析顯示,保持正常體重並且適度運動(相當於每日快走1小時左右)的人,比不運動的人多活7年。
15. 久坐不動的人體內,脂肪會侵入肌肉,像上等和牛的油花依樣溜進肌肉纖維,脂肪以「脂質滴」的形式,讓細胞變得遲緩呆滯,甚至造成胰島素抗阻。在肝臟及肌肉內的這些「脂肪攤」,會阻礙葡萄糖轉換的一價關鍵步驟,此造成糖尿病的一個必要條件:胰島素抗阻。這也解釋為為什麼許多體重正常,但是久坐不動的人仍然罹患糖尿病,關鍵除了我們有多少脂肪外還有這些脂肪的分布。脂肪在不該累積的地方出現,像是肌肉或是肝臟細胞,就會導致第二型糖尿病。
16. 糖尿病本身會大幅加速老化,身體變得無法處理我們吃下去的糖分,他便在血液中肆虐,無法被處理的糖分碰上哪個組織,就會組織帶來巨量的細胞傷害。根據研究顯示,過多的血糖的確也會使得人看起來較為老。也因為越來越老,處理糖分的功能變差,所以老年人罹患糖尿病的比例逐年增高。但是若為百歲人瑞者,通常基因裡存在擅長處理血糖的能力,非常有趣。
17. 運動是一個清理好就蛋白質超有效率的機制,就好像幫助細胞清理房子一樣,運動可以使細胞們可以在較好的環境之下工作。
18. 「肌肉似乎是反制脂肪的器官」,2012年以哈佛為主的團隊辨認出叫「鳶尾素」(irisin)的荷爾蒙,「鳶尾素」由運動時的肌肉所分泌,誘導「白脂肪」(大部分的脂肪型態)轉變成「褐脂肪」(褐脂肪內含大量粒線體,比起白脂肪能有效燃燒熱量,以保持人體的溫暖)。
19.是否可能透過設計藥丸取代運動而攝入鳶尾素?運動的益處是多面向的,事實上是運動取代了藥丸,而非藥丸能取代運動。
20. 運動似乎可以逆轉老化,研究人員在兩組年齡層,一組較老,一組較年輕,在各挑出一半的人,進行6個月嚴格但不至於嚴苛的抗力運動訓練,6個月後經過肌肉切片檢查,年老受測者的肌肉回復成「年輕的」狀態,研究證實了肌肉的年紀「可以透過運動以逆轉基因表現」。
21. 不運動的老鼠提早老去,變得灰白、憔悴、虛弱,但是有運動的老鼠卻仍然強壯且有活力,而且留著有光澤的黑色毛皮。影響不只是表面的,解剖顯示,比起不運動的老鼠,有運動的老鼠擁有比較強健的心臟、肝臟以及生殖腺。運動以某種形式,修復了身體及粒線體,簡而言之,運動逆轉了老鼠的老化。
22. 運動就是延緩老化的藥物,離開沙發就對了。
23. 一個人的食量應該「不要超過維持生命所需,記住,所有多餘的進食都會帶來疾病,導致死亡」。
24. 雖然吃不飽的老鼠們又瘦又小,就像「發育受阻」,但牠們的壽命是肥胖表親的兩倍。
25. 老化的過程中猴子會經歷長久而穩定的大腦萎縮,然而吃不飽的猴子大腦似乎受到保護,卡路里限制的猴子保有的灰質多很多(灰質執行大腦的心智思考、計算、社交、控制肢體活動及儲存記憶等)。
26. 卡路里限制的猴子研究為少吃能延年益壽提供了終極的證據。
27. 卡路里限制的猴子健康狀況也好得多,而且糖尿病以及癌症等老化相關疾病的發生機率也低得多。壽命比被餵太飽的朋友長了30%(換算成平均壽命80歲的人類,相當於多了24年的壽命)。
28. 禁食也降低了氣喘又具肥胖特徵患者的氣喘發病率,換言之禁食降低了他們的發炎現象。
29. 世界上許多信仰都包含某種形式的的短期禁食,從回教徒的齋戒月到耶穌基督在沙漠斷食了40天。
30. 科學家透過每隔一天餵食老鼠一次,也得到類似的延年益壽結果。
31. 完全不吃東西聽起來很折磨人,然而我們身體的設計其實包含在沒有食物的狀態下可以繼續生存的。
32. 短期禁食跟長期的卡路里限制一樣,可以改善身體健康,似乎也對腦部有好處。行間隔飲食法的老鼠,有比較高的腦源性滋養因子(BDNF),運動時也會製造腦源性神經滋養因子,可提升神經元之間的連結,保存長期記憶與擊退阿茲海默症及帕金森氏症。
33. 我們的身體其實是被設計在一陣子沒有食物的狀態下也可以生存的,人類的進化歷史,可沒有一天三餐加點心。。
34. 許多在認知上「完好無缺」的病患,其繷不其實充滿澱粉樣蛋白斑塊與糾結,看起來比被診斷出癡呆的腦部還糟糕。從內部生理特徵看,他們的腦部有所有阿茲海默症的臨床標誌,但是缺沒有發展出外部症狀,為什麼呢?
35. 良好訓練的精緻腦似乎可以發展出一種叫做認知保護區的東西,如同長期運動的人建立起比較強壯、比較能抗壓的心血管系統。
36. 當腦部的退化開始發生時,良好訓練的精緻腦擁有一個自我保護的緩衝區。「使用它,不然就會失去它」的原則也適用於腦部。
37. 憂鬱症往往與腦部老化攜手而行,憂鬱症會吞噬神經元的突觸連結,縮減神經網絡的尺寸,並且侵蝕我們的認知保護區;缺乏睡眠的效果也差不多。
38. 運動強化記憶,這有合理的演化原因。當我們外出打獵,經過得到食物的重要地點,一個打獵處或一處泉水,能夠再次找到是很重要的。
39. 只要每天走路20分鐘就可以減緩或逆轉阿茲海默症病人的認知退化。
40. 大量數據顯示,大腦本身比我們想像的更有彈性,甚至連它的老化都是可逆的。
41. 整體而言,適量飲酒遠比滴酒不沾的人健康,紅酒被認為是法國人矛盾的核心。最奇妙的是,紅酒似乎能預防阿茲海默症。
42. 第六介白素在很多疾病中都被視為一個壞的參與者,但在運動中,它的功能是抗發炎的,對肝臟發出訊號,使得肝臟將脂肪轉化成能量。
43. 與年紀及體型有關,肥胖及年老者體內的第六介白素往往處在高點,那是慢性發炎的一個表徵。體重正常及年輕人體內的第六介白素含量比較低,但他們運動時,第六介白素含量飆高,但在幾個小時之內就消失無蹤,第六介白素的短暫爆發其實是在對其他器官傳送訊息,像是肝臟與腸子,叫他們轉換到「運動」模式。
看完以上的重點摘錄,會不會還覺得不過癮呢?作者的文筆詼諧,我是覺得還滿值得一看,重點是看完真的有想運動還是斷食的衝動呢!如果做了,那就10年後見真章囉~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