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為什麼不能買很貴的玩具?」旦旦問。
「喔~因為啊.....我們的錢,第一個要拿來買奶奶或吃飯,
第二個要付電費,讓我們晚上可以點燈,熱了還能有冷氣....
第三個要買汽油,可以開車出去玩。」
♡
二個禮拜前,旦旦看著百貨公司的玩具:
「媽媽,你可不可以買這裡的玩具給我?」她指著一個玩具專櫃。
「喔~好啊....那我們要等等....等你可以一直走路,累了還可以自己走路....
如果你能這樣連續7天....那媽媽就帶妳來這裡買玩具。」我給了承諾。
於是,旦旦真的開始發憤自己走路,不會動不動就說累,想要被抱。
三天後,我們去清大散步,也許真的走太久了,旦旦又沒吃早餐,
她說:「媽媽,我又餓又累,抱抱!」
我說:「可是我們在等7天耶~」
旦旦說:「可是我好累。」
我說:「那這樣吧!」
選擇1:妳現在撐著自己走路,四天後,我們就去買玩具。
選擇2:我現在抱妳,然後從頭算起,七天後,我們也可以去買玩具。
知曉事情輕重的樹,試圖再次說給她聽,幫她算日子,
但小女生真的累了,她選擇了2。
於是我們又從頭算起。
旦旦即使再累,當我提醒她,她也會自己走路。
後來,樹也加入了。
他跟爸爸要一輛四驅車,
爸爸給他一個家事條列,
爸爸說,一個禮拜後,每天,家事都被做了,去買玩具。
跟旦旦相比,樹兒的腦袋清楚多了,
他變得積極而敏覺,「等一下,我還要把鞋子排整齊.....」
然後樹的一個禮拜,眼看著就要到了,
這期間,旦又延後一次。
那天要去公園玩,我提議開車。
樹提議走路,他說:「媽媽,這次走很遠,如果旦旦自己走路了,
那就提早一天完成,她和我都可以禮拜三去買玩具。」
喔~替妹妹著想,我接受這提議。
那日,我們去了郵局,還去公園,
回程的時候,沒有午睡的旦旦,已經歪著頭走路了。
樹一直鼓勵她:「加油,只剩兩天了。」
於是就有了,昨日,我帶他們去百貨公司買玩懼的計畫。
(其實,旦旦出生後,四年內,孩子們不曾去百貨公司買玩具呢!)
♡
我事先猜到,旦旦要的玩具,應該是我不想給她的---芭比娃娃屋。
我只想買同一個專櫃的,森林家族的小配件給她。
於是,出發前幾日,我跟旦旦說:
「媽媽想要買,兔子的浴室組合,或是,小baby兔子給妳,好不好?」
旦旦很愉快答應了。
到了出發前,旦旦說:「媽媽,為什麼只能買浴室和baby兔子呢?」
我說:「因為,媽媽今天不想要花太多錢呀!」
我說:「旦旦,等一下去買百貨公司,如果妳想要的,是媽媽不想買的,
而媽媽想買的,妳又不喜歡,那我們兩個不要在那裡吵架,妳也不要在那裡哭哭,
我們回家再商量,好嗎?」
旦旦答應了。
我也跟樹說:「媽媽不曉得四驅車多少錢,但媽媽覺得,
如果一輛車子,超過500元,就太貴了,媽媽很難感覺值得,
那時候,我們就不要買,好不好?」
一向節儉會計算的樹同意,他點點頭,說:「好。」
♡
在百貨公司門口:
「媽媽,為什麼不能買很貴的玩具?」旦旦問。
「喔~因為啊.....我們的錢,第一個要拿來買奶奶或吃飯,
第二個要付電費,讓我們晚上可以點燈,熱了還能有冷氣....
第三個要買汽油,可以開車出去玩。」
所以,錢要分配....這樣才剛剛好。
因為邊走路邊說話,為了讓她聽清楚,我把她抱起來,方便臉對臉說話。
旦旦越聽越懂,開始沉思。 我知曉,她同意了。
然後,我說了實話:「而且啊,媽媽的錢,還要存起來,可以做兩件事。」
第一件事,我們可以一起去旅行。
第二件事,如果救舅舅出來要花錢的話,媽媽才有錢用。
「舅舅還沒出來啊!」旦旦問。
「是啊。」我安靜回答。
於是,我們花了很短的時間,
在兔子森林家族裡,旦旦挑了兔子baby娃娃車,
一個小娃娃車,裡頭有兩隻雙胞胎baby兔子,
還有小小的奶瓶和奶嘴。
旦旦快樂極了,她一直開心說:「兔子媽媽有小寶寶了。」
非常快樂的,「兔子媽媽可以推小寶寶出去玩了。」
樹則在專櫃內,很厲害地,挑了499的車子,
那個定價標籤很淡,我都看不出來,但小孩子眼睛很明晰。
♡♡
前天上台北,跟高中老朋友聊天。
我說:「這是我第一次,給孩子條件句,說如果....就買玩具給你。」
然後我替自己解了套,
我擔憂,孩子掉入一種,條件式的物質驅動力。
我說:下次我要極小心,
我會說:
你有兩個選擇,
選擇1,很認真做一個禮拜家事,然後我們去買四驅車。
選擇2,偶而做偶而忘記,然後,有一天,我們也會去買四驅車。
是的,兩個選擇,
而不是,如果....就買....的造句。
♡
晚上跟展說,下午買玩具的歷程。
與旦旦對話那一段,展直呼精彩。
呵呵,這些對話的確挺精彩的。
教孩子思考,
讓孩子明白,我的價值觀的先後次序。
給孩子有選擇。
這的確,是我做得很專業的事情。
**
2009五月的講義,關於,對孩子表達真誠的價值觀,
有一篇我寫的文章,若你喜歡,可以去找來看。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