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起,市場上還看見零星的蓮子攤的時候,柿子開始出現了;十月下旬,過了「霜降」以後,市場上的柿子更明顯地多,有紅紅軟軟的或叫「紅柿」,也有看起來黃黃青青的「水柿」,這時候如果還不吃柿子,快來不及了。
我小時候不太吃柿子,也很少看到母親買柿子,原因可能是母親認為柿子是帶毒性的果子,對皮膚不好,身上有傷口更不能吃柿子,怕收不了口。我當時尤其不吃硬柿,青青黃黃又裹著白白的粉,看起來真的很厲害,好像吃了連舌頭都會破?我小時候老是跌跌撞撞,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倒有兩百天身上有傷口,對這種「有毒」的東西當然敬而遠之,久了,就不太吃柿子了。
幾年前一個秋天,去出野外之前照例車上先備些熱茶水果饅頭餅乾等糧食,路邊水果攤上停不買水果的時候,攤子上正好有剛剛削好皮的硬柿,同行的周兄提議買來吃吃?上了車,趁新鮮,立刻入口,咦!味道不錯啊!兩人很快把兩三個柿子分而食畢,甚至還有點意猶未盡。那次對柿子撤除了心防以後,接著也品嚐了軟柿子,真是甜美,從此以後,柿子不再是我的「違禁品」,街上紅紅青青的軟硬柿子都到了我的購物袋了。
新鮮柿子好吃,另有一種柿子的加工品也很好,就是「柿餅」。母親雖然少買柿子,但她說:柿餅治咳,潤肺,我們有時乾咳稍久,母親就會買柿餅回來。有一年在高速公路關西休息站看見冷藏櫃裡有柿餅,腦海中忽然浮現出小時候母親買柿餅給我吃的樣子,帶著懷舊的情懷買了兩盒,一入口,那軟嫩細緻又帶點嚼勁的口感,馬上勾起了許多童年的回憶,口裡是甜的,心裡也甜。
柿子的種類很多,但我們最常看到的大約就是前文所提的硬柿和軟柿。軟柿有人稱之為紅柿,果實方方的,略扁,學名叫「四周柿」,成熟的時候薄薄的果皮可以徒手剝下,果肉口感軟中帶脆,甜度高。硬柿果肉脆,有人稱為脆柿,可能因為果肉澀,必需用石灰水浸泡脫澀,所以又叫做水柿、澀柿、浸柿,其實果實略呈心型的硬柿,學名叫做「牛心柿」。還有一種柿子叫做「筆柿」,顧名思義,外型較長,像是放大版的毛筆頭,做為以崇尚文風的新竹客家庄代表物產,確是適合。
柿子好吃,果樹也很好看,尤其金黃的果子掛在樹上的時候,在秋天剔透的陽光下很有「金秋」之感。某年秋天我到日本京都,一日搭著公車到了一條安靜的街道,便下車隨意步行,走著走著,抬眼望見前方兩旁路樹怎掛了滿滿的網球?心想這是甚麼節慶或活動,用這樣的方式標示會場方向?可是這安靜氛圍,一點也感覺不出來有舉辦活動的熱鬧?直到走進了看端詳,才發現那一顆顆圓圓的黃色網球是柿子!哇!柿樹當路樹!那日,走在微微秋風的街道上,陽光輕亮薄潤,四周安靜,天空的雲淨白得像藍天上的鋪棉,那天的街頭漫步,竟成為旅遊記憶裡重要的一頁。
母親說柿子是否有毒到底對不對?查閱資料,有些柿科植物確實帶微毒,尤其未成熟果實,所以不宜大量長期食用。但硬柿富含單寧酸,軟柿富含果膠,膳食纖維含量高,可刺激腸胃蠕動。《本草綱目》曰柿子:「味甘而氣平,性澀而能收,故有健脾澀腸、治嗽止血之功。」這樣看來,柿子是好朋友呢!當然坊間也有很多說法,說柿子不能和螃蟹一起吃,也不能和優酪乳共用,是不是呢?到食品藥品管理署網站裡查了一下,結果是:「單寧酸普遍存在於食物中,除了柿子之外,茶、葡萄、番石榴、山楂等也都富含單寧酸。螃蟹富含蛋白質,學理上單寧酸容易與蛋白質凝結成塊,同時食用會相互影響,不易消化吸收,造成腸胃不適,甚至會引發腸絞痛的症狀,並非食物中毒,
因此不僅僅是螃蟹或優酪乳,只要是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海鮮、雞蛋、乳製品及豆製品等,若同時與富含單寧酸的食物一起食用,都可能會導致腸胃不適,建議民眾分開食用,不必過度擔憂,建議分開食用,以減輕腸胃負荷。」
說了這麼久的柿子,又想起一則有關柿子的經驗,就在幾天前。
到大賣場買東西,看到水果區有硬柿,可是那天也想吃軟柿。找不到,於柿去磅秤區問了服務員。站在檯桌後整理水果的年輕男生聽了我問賣場有沒有軟柿,舉手遙遙一指:「有哦!在前面那裏。」順著他的手指看去-那不就是我剛才徘徊很久的地方?我說:「那裡只有硬柿,沒有軟柿耶!」男生不解地看看我,說:「阿硬柿放久一點就變軟了啊!」
嗄?蛤?Huh?有這種說法嗎?
水果要吃應季的,既新鮮又平價。還沒吃到柿子嗎?此時不吃待何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