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科醫師建議我睡前聽一些音樂,我怕他不打算開安眠藥給我,便敷衍說我覺得聽音樂很浪費時間。回頭一時很心虛,醫生最討厭病人騙他或者看不起他,其實我很喜歡音樂的。
我的音樂旅程恐怕雜亂了一點,十幾歲時當然不能沒有搖滾、浩司,廿歲開始沈迷到爵士的廣闊世界,卅歲一度偏轉去沙發音樂(特別是和宗教音樂混音的那種),現在比較回歸到簡單的樂器演奏,鋼琴或者大提琴,或者有點新世紀的味道。可能是在ECM時代就埋伏的種子,現在開始大發枝葉,將我完完全全擄獲(不知曾幾何時,ECM好像從市場上消失了,男人還和我爭執拼錯了,是EMI,唉~)。
音樂和自我的建構應該是很有關係的。記得大四的時候,因為錢很窘迫,只好離開和社團朋友同住的公寓,搬進宿舍,當時感到非常緊張,要和不認識的人一起住在擠促的空間裡。坐在狹窄的宿舍書桌前,我拿起「巴黎野玫瑰」和「新天堂樂園」出來聽,頓時感到"自我充滿"的安慰。
當我自信健康時,Chick Corea的fusion jazz是最能讓"自我飛揚"的暢快音樂。Tracie De Jong 的「最長的一天」歷經十五年,仍然是我心目中最棒的一首歌,也一直奇怪著這個歌手為什麼沒有再出其他專輯。搖滾樂團Journey唯一的一首抒情搖滾faithfully,則是歷經二十年仍會讓我掉淚的歌曲。 爵士奶奶Carol Kidd是我心中永遠的爵士女神。有一張古典CD叫做「媽媽教我的歌」也是架上不可或缺的一片。相較於近年來許多古典樂以包裝取勝,早期古典CD反而有種質樸、深植人心的力量。歌劇也是培養人內心力量一定要的,尤其女高音的飆唱,是我對beautiful的定義。
最近聽的音樂都是很慢很慢的,很有療癒效果,超級療癒師我要封給Ketil Bjornstad,他的鋼琴獨奏或協奏演奏聽一千遍、一萬遍也不會厭,Pianology 我聽了兩個月,晚上都聽著睡覺,非常沈靜甜美,但是沒有吃糖黏牙膩的感覺,而是一種能夠"探掘自我"的甜美,忘卻白晝的緊張、焦慮、壓力。Ludovico Einaudi 很出色,他很厲害,在amazon.com幾乎廿多片專輯都是五星好評。Keith Jarret出神入化的爵士鋼琴加上戲劇化的病魔戰鬥史,使他成為神話。
我是這麼地熱愛著音樂,帶著一千片的CD當嫁妝,每一片都聽到耳熟能詳;但是自從IPOD出來之後,我將所有音樂灌進IPOD裡面,失去那種一片片檢選CD來播放的過程,反而變得無趣,因此好幾年都把音樂擺到一旁去了。感謝這位年輕男醫生的提醒,我又開始聽音樂了,找回了一點點簡單的幸福。
文章定位: